援藏干部王刚“踏破鞋底”式调研走访:用巧劲下“笨功夫”

“西藏谚语称‘那曲最高,阿里最远,昌都最险’,在来昌都后,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不折不扣地感受到了。”

在两个月时间里走访昌都市贡觉县1镇11乡共计149个行政村、平均一天走访2.5个村后,天津市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援藏干部、贡觉县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王刚感叹道。

两个月走遍149个行政村

谈起决胜脱贫攻坚历程,王刚形容自己是“用巧劲,下笨功夫”。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在抵达昌都的最初两个月,王刚所经历的一次“踏破鞋底”式脱贫调研走访。

王刚办公桌上的笔记和备忘录

2019年7月,初到贡觉县履职的王刚没有太多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仅仅稍作调整便投入了工作,此时,从哪里开始着手成了一个难题,“我当时想起一句话,如果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对这个问题的发言权。”为此,王刚在两个月时间里访遍了全县1镇11乡共计149个行政村,了解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和诉求。

两个月时间里走遍149个行政村,这在交通便利的地区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不用说是在平均海拔4021米的昌都市贡觉县了。在这次走访中,王刚不止一次地体会到当地交通环境的恶劣。

王刚走访中的一处山路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之特殊的历史进程,贡觉县被分为两个片区,一边是贡觉片区,一边是三岩片区,当时正值雨季,金沙江江水常有暴涨,江底暗流又多,扶贫调研的车队经常能遇到江水涨到几乎与路边齐平的危险情况。雨季带来的另一个隐患是山体滑坡风险,一次,车辆正在山间小道行驶着,突然一块大石落到了车左前方,发出了咣当一声,把众人都吓了一跳。

王刚走访途中遇到江水暴涨至与路面齐平

走访途中遇到落石

即便路途艰险,但在这两个月里,王刚没有一天歇歇脚。行程最密集时,他曾在1天半时间里走遍了相皮乡24个村,“我是运动员出身,身体素质算是不错了,然而在那段最累的时候,我有时拿起手机看,眼前都是一片黑,连屏幕亮着还是黑着都分辨不出,要盯着十几秒才能慢慢恢复正常视力。”

2019年8月,在走访完则巴乡则麦村和则普村返程路上,天色暗了下来,王刚一行车队沿着陡峭、松软的盘山公路缓缓前行,在半山腰正好赶上中交四公局七公司在进行铺路作业。此时山上完全没有通讯信号,走夜路绕回去也比较危险,一行人不得不忍饿从傍晚7点挨到次日凌晨1点,等待新铺水泥路面干一点后才勉强通过。“这件走访途中的小困难是一个缩影,让我了解到我将要在怎样的艰苦环境中奋斗,更让我认识到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样地区的重要意义。”王刚回忆道

王刚一行人在走访途中停住等待

让王刚印象最深的是走访沙东乡果麦村邓珠罗布家,这是典型的“三块石头一口锅”家庭,三块石头形成一个三角形,上面支着一口锅,下面放点东西一烧,就叫做饭。邓珠罗布家中几乎没有像样什物,更别提现代化厨卫设施了。一家总共十口人中有三个劳动力,却还有六个学生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年收入只能靠挖卖虫草和公益性岗位工资。在交流了解邓珠罗布家庭情况时,王刚一行人甚至只能就地围坐。

王刚在沙东乡果麦村邓珠罗布家

亲眼见到贡觉县特别是三岩片区生产资料匮乏、交通闭塞的情状,王刚逐渐了解到当地老百姓生活水平始终上不去的原因,“这里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土壤缺少肥力,山体坡度大,放牧、种地都受很大限制,老百姓很大程度上只能靠天吃饭。加上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很大,一方面生活配套的医疗、教育等资源跟不上,另一方面,就算是有了经济产出,也很难运到外面去。”

正是基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状,三岩片区群众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近几年来,老百姓分批搬迁至拉萨、山南和林芝等地。亲眼见到当地困难,王刚更加坚定了贯彻好这项重大民生政策的决心。

让藏族同胞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对于“一方水土养活不一方人”的三岩片区来说,昌都市贡觉县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群众脱贫致富必由之路。但在政策实行过程中,当地老百姓也曾对这项政策产生过一定疑虑。

“调查走访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弄清楚老百姓有哪些顾虑,搞明白我们要如何扫清后顾之忧。我在走访中发现,除了故土难离的心结外,老百姓主要担心到迁入地后就业、看病和孩子上学有没有保障。此外,西藏自治区很多地方藏语存在细微差异,大家会担心能否顺利融入当地环境、会不会遭到排挤等。”王刚表示,为了尽快消解群众抵触情绪,贡觉县扶贫办做了大量工作。

王刚与当地村民交谈

“搬出去会获得更好的住房条件、医疗条件,以及你们最关心、最急需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我们对那些易地搬迁贫困户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最终打动他们、说服他们去迎接新生活的重要原因。”王刚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三岩片区报名搬迁1344户8438人,已有995户6030人顺利搬迁至拉萨、林芝等地,开启了美好幸福的新生活。今年7月底,还会再启动新一批搬迁工作。

为了兑现对贫困户的承诺,贡觉县在每一处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都派干部进行驻点,实行动态监管,一有问题立即协调。“要让我们迁出的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王刚总结道。

王刚总结道,从拉家常到回应群众关切,只有明白他们的难处,去实际解决问题,才能逐个攻克。他要求自己绝不把问题带走,尽量就地解决,实在是现场协调解决不了,也会留下贫困户联系方式,接下来积极联系询问事情进度。

去年在贡觉各村走访时,相皮乡色嘎村村委会主任曾对王刚说,一到雨季,村里的河流就涨水,根本无法通过,能否给村里搭一座简易的生产桥。王刚在现场勘察情况后果断地答应了,并一直在为此事前后奔波。

相皮乡色嘎村村委会主任(左一)与王刚交谈

今年4月底,王刚走访相皮乡色嘎村,这次,他又去了一次村委会主任家中,对他坚定地表示:“我援藏工作结束前,一定要帮助您完成这个心愿。”

援藏工作延期背后:我爱这个地方 更要全力以赴

2019年,王刚获得由贡觉县委县政府颁发的2019年度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20年7月1日,王刚被评为昌都市优秀共产党员。而在这之前三天,王刚主动向派出单位天津市宁河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提交了援藏工作延期申请,并获得了同意批复。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了及早组织疫情防控以及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王刚两次申请提早返回贡觉县继续开展工作,并于2月底投入到工作一线中。

援藏以来,王刚几乎没有周末,全身心投入到迎接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准备工作和三岩片区易地搬迁工作中。甚至连还在上一年级的儿子得了霰粒肿需要做眼部手术时,他也没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对于家人,我实在有所亏欠,特别感谢他们能够理解我、支持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王刚发现自己有两样东西不离身了——贡觉县行政地图和一支钢笔。在王刚办公桌旁,记者看到垒得高高的几本笔记,以及贴满工位墙壁的待办事项备忘录,随手打开一页笔记,里面全是王刚记录的脱贫攻坚点滴心得和始终“做不完”的新任务。王刚告诉记者,从来到贡觉县扶贫办那天起,他就养成了加班的习惯,三餐时间也变得不那么准时了,他办公室的灯,几乎每天都是整栋大楼里最后熄灭的亮光之一。

“我至今仍清楚记得在‘三块石头一口锅’的邓珠罗布家走访时,他们热情地用牦牛肉和酥油茶招待我们的场景。虽然生活穷苦,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心和我连在一起,这也是我选择主动将援藏工作延期的原因。”2020年7月15日正值王刚援藏工作一周年,他深情地表示,这是自己的“第二生日”,“我爱这个地方,更要为之全力以赴。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未来,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做的就是继续扎根当地,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帮助贡觉人民一同走向幸福的小康生活。”

海河传媒中心记者 侯沐伟 摄影 吴涛 发自西藏昌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