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15位专家建言献策

图片
封面新闻记者熊英英 刘旭强 马梦飞 朱珠 朱宁 见习记者谭羽清
9月13日,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结果出炉,共36件作品获奖。本次大赛评选分为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评审专家根据参赛团队提交的作品进行了评选,同时也就本次大赛及参赛作品进行了专业点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大赛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数字乡村建设平台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
“本次大赛是落实数字乡村战略的具体举措,搭建了一个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数字乡村建设的平台,对促进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
赵春江提到,总体来看各界参赛的积极性很高,参赛作品涵盖农业农村方方面面,在很多领域都有思考和探索。但他也表示,有部分参赛作品需要进一步提升,没有真正细化实化,缺乏实操性。在今后大赛组织中,可以通过培训引导等方式进一步完善。
此外,赵春江表示也有不少作品让他印象深刻,比如“道地药材数字化管理系统及产业化应用实践”就聚焦一个具体农产品形成详实的数字解决方案;“基于人工智能的牲畜活体资产监管方案”体现了金融和农业融合的数字化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
乡村建设需要真正让老百姓受惠的方案
“这个大赛的举办很好,发动全民参与是很好的一件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向记者表示,参赛者们都非常努力,不少作品的立意、创意都很好,方方面面都对乡村振兴有好处。
庄惟敏认为,当下乡村建设需要的是细的东西,是能够脚踏实地落下去的东西,这才是最关键的、真正能让乡村百姓受惠的东西,比如说农村的农副产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互联互通。而这些例子在本次比赛作品中都有所涉及。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
作品涵盖乡村振兴各个方面 让数字技术在广袤农村开花结果
图片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研究员王小兵
“本次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设计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很好地从4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去衡量评价参赛作品,同时,总体来讲参赛积极性比较高,也能够看到数字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受到拥护。”王小兵表示。
他同时表示,本次大赛参赛作品涵盖了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参赛作品有的是技术、产品,有的则是综合解决方案,这充分体现本次大赛与农业农村融合度比较高,能够让数字技术在广袤农村开花结果,能够让广大农村群众更多的分享信息化发展成果。
此外,数字乡村建设的各项重点任务都有作品参赛,体现出了数字技术的新动能,数字创新也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发挥引领性作用。
“此次大赛有了一个特别好的开头,希望赛事要进一步提高档次,动员组织更多企业参与,同时在全国加快推广落地。”王小兵总结道。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农业物联网首席科普专家李道亮: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方向和动力
图片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农业物联网首席科普专家李道亮
“本次大赛在全国是具有开拓性的。”李道亮说道,本次大赛参赛作品涉及到数字平台、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从参赛的方案来看,也体现出了乡村数字化的趋势,说明社会对于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的需求很大。
李道亮告诉记者:“数字乡村的前提必须有数字化的基础设施,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现代化、数字化的生产、管理、生活;我很开心看到有参赛团队在这方面进行了设计。”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方向,还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各地要合力建设数字乡村,探索数字乡村模式,引领我国乡村振兴。”李道亮总结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灵恩:
大部分作品以村为实施单位 有利于落地
图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灵恩
“本次参赛作品大部分是以村为实施单位,我感觉这很好,有利于落地。”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评委宋灵恩说。
同时宋灵恩表示,是否都要求相关村来搭建(数字化)平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看来,村这一级,无论从技术力量或是资金实力方面,从平台设计方案,再到平台后期运维,想要支撑相关(数字化)方案的实现,难度会比较大。”
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伦理:
希望更多团队协同作战 形成“组合拳式”整体解决方案
图片
△四川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周伦理
“我认为数字乡村非常需要基于乡村振兴底层逻辑的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的集成创新设计。” 周伦理说,数字乡村其实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实现政策集成、模式集成和技术集成,才能真正实现数字乡村,这需要多维度协同及交叉融合。
“目前的参赛作品或者一些实践案例,还较为碎片化,希望更多的团队协同作战,精准发力,充分把这些作品中的精华聚合起来,系统性地去设计、落地、验证、优化、升级与示范,从而形成组合拳式的整体解决方案。”周伦理表示。
同时,周伦理感受到本次大赛作为首届赛事,工作组织得非常到位,“整体来看效果相当不错,充分反映了数字乡村建设的进展与态势。在单个项目、领域或模块有很多亮点,也有一些较为落地的解决方案。”
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何勇:
充分利用各地特色进行数字乡村建设
图片
△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何勇
“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此次比赛充分展现了数字乡村怎么建设、什么方向来建设和数字乡村对生产生活有怎样的影响。”浙江大学数字农业农村研究中心主任何勇表示。
作为此次比赛的评审专家,何勇认为比赛的一整套评分体系较为客观,可以让专家们把真正优秀的作品选出来,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当中。
中国乡村地大物博,产业、行业场景各不相同,有的属于生态环保型、有的属于资源保护型、还有的属于经济效益型,而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做好数字乡村建设,何勇说道:“建议向生产端进行延伸,充分利用各个地方的资源和特色来进行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乡村更具活力”。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
聚焦教育、养老、医疗的农民生活数字化更值得关注
图片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
“这是国内第一次举办的数字乡村设计大赛,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每年都办下去”,作为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的评委,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徐旭初感受很深。
徐旭初看到,许多企业、研究院都积极参赛,众多市场主体也参与到数字乡村的建设当中,充分反映出农业农村数字化已经到了风口期。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作品是聚焦乡村养老,因为目前许多作品都与经济、治理结合,实际上我国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农民生活数字化,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数字化都更值得关注。”徐旭初说。
四川智慧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
大赛推进数字技术和农业生产、乡村建设相结合 社会意义重大
图片
△四川智慧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刘卫兵
“从决赛来看,参赛作品的建筑设计不是‘技术+工业生产’的简单结合,而是综合考虑了农业生产、农旅、社会价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一些作品甚至先对老龄化、农民就诊等问题做了数据化统计,再将设计与现实结合,这是过往很多乡村建筑设计没有考虑到的。整体来看,作品水平很高,也很用心。”刘卫兵认为。
能参与本次大赛的评审会,他感到很荣幸:“本次大赛吸引了社会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关注,让很多人改变了数字技术只适合于城市或者高精尖领域的观念,见识到了数字化和乡土结合后的魅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的社会意义重大。”
在评审过程中,刘卫兵欣喜地发现一些年轻团队新颖的设计想法,但内容尚显稚嫩。他也在此提醒参赛选手,数字化不仅仅是APP建设和AI场景的营造,而是要将数字技术和当地生产、民俗习惯、文化传统相结合,这还需要选手做更多深入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院长余德贵:
大赛广泛征集数字化创新案例 值得将经验向全国推广
图片
△南京农业大学数字乡村研究院院长余德贵
“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广泛征集了有特色、有亮点、可推广的数字化创新案例,正值国家《数字乡村建设指南》发布之际,值得将大赛经验向全国推广,让大家借鉴。”评审完决赛作品后,余德贵对大赛高度评价。
他也指出了参赛作品的亮点,“多数项目设计紧扣新时代背景下数字赋能乡村发展理念,其中一些小而精的项目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难题,产生了较好社会经济效益,具有较好推广价值。”
决赛刚结束,余德贵就迫不及待看到下一届作品了。同时,他建议,就目前参赛项目而言,较多项目关注乡村产业数字化,而对于乡村社会和环境的智慧治理、智慧文旅等方面关注较少,建议突出本地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细化数字乡村建设相关应用场景的功能需求,强化数字化创新设计和应用实践,实现相关软件平台和装备系统的落地。具体可选择无人农场、数字渔场、低碳牧场、植物工厂、生态农场、智慧农旅、金融保险、创业服务等乡村产业。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杨频:
多数参赛作品都有很好的现实基础 整体水平高
图片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副院长杨频
“初赛作品整体水平高,覆盖范围广,类型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数都体现出设计师们对乡村振兴的期待以及愿景。”杨频评价。他指出,考虑后期落地难度,仅少部分作品还停留在概念阶段,多数作品都有很好的现实基础,能够顺利实施。
他认为,总体来说,大赛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众多可参考、可复制的理念和实现方案,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不同领域都具有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也引起了更多人对数字乡村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边慧敏:
参赛作品整体内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
图片
△西华大学原党委书记、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会会长边慧敏
边慧敏认为,参赛对象广泛覆盖了科研院所团队、科技企业、高校学生和乡村一线人员,让作品整体内容层次丰富、形式多样。
具体来说,设计作品覆盖农业大数据、乡村数字治理、智慧党建、智慧文旅、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其中,农业大数据、智慧文旅领域的作品比较完备,亮点也颇多。
“农业大数据作品与农业产业结合紧密,聚焦农特产品公共品牌、产品经济效益、价值有待提升等问题,提供配套的数字化服务,有利于提升村集体经济效益;智慧文旅方面作品设计比较全面,巧用数字技术挖掘新兴场景,凸显了乡村生活生产场景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优势,很有创新性。同时又有实地考察和调研基础,有稳定的建设与运营模式,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于洋:
参赛项目覆盖全国多省区 优秀作品能切中、传达并解决乡村切身痛点
图片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于洋
“在评审会上,我不仅看到了四川和浙江地区的数字乡村项目方案,还看到了关于东北、西北一些省区的方案,大赛覆盖面涵盖全国,这点很好。”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西南交大交通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于洋说。
谈到在整体参赛作品中看到的亮点,于洋表示一个是部分项目能将在城市或者工业化系统里面较为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乡村中去,而另一个则是某些方案能结合不同乡村自身需求、区域特点,个性化地为其痛点提出解决方法。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鸿:
瞄准数字乡村热点、难点、痛点 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解决方案
图片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鸿
“有些方案已经产出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可以说,这次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成果丰硕。”韩鸿告诉记者,他看到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能够将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场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瞄准数字乡村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解决方案。
“(设计师们)基本上能较好理解数字乡村的内涵,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对数字乡村的理解,不同领域的设计也有一定差别。” 韩鸿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新型“三农”智库办公室主任、院首席科学家李晓:
参赛作品多元化、个性化 充分体现创新设计与创新探索
图片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新型“三农”智库办公室主任、院首席科学家李晓
“此次参赛的作品数量多,其中有一部分作品质量比较高,参赛作品风格整体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竞争态势,较好地体现了各参赛队伍的设计水平。”作为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初赛评委,李晓如此评价道。
谈到在参赛作品中看到的亮点,李晓认为,主要在于创新设计与创新探索方面。具体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创新设计“宽度”无界,二是创新设计“深度”无限,三是创新设计“高度”顶天,四是创新设计“适度”立地,充分诠释了“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创新引领智绘未来”的大赛主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