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安县:绿色茶山铺就山乡致富路

普安县:绿色茶山铺就山乡致富路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朝敏

走进普安县茶源街道万亩茶园,满园茶香扑鼻,一排排茶树漫山遍野,随着山势延绵起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茶园里,嫩绿水盈的茶芽挺立起来,带着雨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普安万亩茶场一瞥 (普安外宣中心提供)

“以前,靠茶叶根本吃不饱;现在,管好茶山,想不富都不行。”望着一望无际的万亩茶园,看着日新月异的家乡,茶农岑治龙不禁发出感慨。

岑治龙作为土生土长的普安人,他不仅是普安茶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普安地处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雨量充沛区域,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普安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得天独厚,获贵州省山地气候环境研究所“茶叶生长气候特优证书”,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绝佳之地。

普安茶山 王俊 摄

普安县茶叶种植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在江西坡建设万亩茶场,九十年代全国不少企业蜂拥普安收购茶青,价格不菲的顶级名茶其实不少都是普安茶。

普安县境内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因此,普安被称为世界茶源地,四球古茶也被誉为“可以喝的活化石”。

近年来,普安县充分发挥茶叶资源优势,着力把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支柱产业,重点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力促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山增值、茶业振兴。

声名鹊起“普安红”

普安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的茶,普安红茶也因其浓醇甘甜鲜爽的滋味享誉市场。

茶农采茶 刘光兰 摄

普安红茶始于当地历史悠久的“布依福娘茶”,相传由布依族中有福气的阿娘所制,具有古茶优良基因的“普安红”茶叶,其独有的发酵工艺从明代传承至今,色香味均为茶中珍品。

2015年,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声中,普安县茶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普安红”茶产品问世并荣获“中华文化名茶”等多张名片,普安县获得“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称号。

普安县抓住发展茶产业的“牛鼻子”,着力打造“普安红”茶品牌。2016年,普安县委、县政府主动对接,与中国红茶标杆品牌“正山堂”达成合作,联手打造“普安红”红茶精品。依托“正山堂”400多年的制茶技艺,先后研制出“正山堂·普安红”系列产品。“正山堂”将“普安红”作为大叶茶种的代表,向全国推广,受到茶商一致好评。

“普安红”茶 普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正山堂”牵手“普安红”,使普安的茶产业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普安红”品牌的成功打造,不仅让普安广大茶农实现了增收,还进一步推动了该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普安县持续深入开展“普安红”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利用茶博会、展销会宣传推介普安红茶,积极举办茶事活动,利用“贵州绿茶第一采”永久首采地,举办采茶制茶大赛,进一步提高普安红茶品牌的知名度。

目前,在全国设有“普安红”专卖店50余家、专柜116个。以“普安红”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实力,畅销上海、北京、台湾等地,出口至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声名鹊起的“普安红”品牌,已成为贵州茶的一张靓丽名片。

感恩茶苗惠民生

2018年4月,一条好消息给普安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剂”。浙江安吉黄杜村20名农民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的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茶园采茶心欢喜 (来源 天下普安)

习近平总书记收到信后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国务院扶贫办立即会同有关方面进行调研,确定贵州、湖南、四川3省4县34个贫困村作为受捐对象。普安县地瓜镇、百沙乡共10个村(社区)获捐600万株。

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那一株株“感恩茶苗”使以前的荒山变成了生机勃勃、潜力无限的茶山,那一片片绿叶变成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叶”。

走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白叶一号”茶园里,一排排泛着青翠嫩芽的茶树依山连片,长势喜人。漫步其间,随处可见茶农们采摘新茶,手指在茶尖上翻飞舞动。

村民谭化爱站在茶树间,只见她十指翻飞,不一会儿工夫,手里的竹筐已经堆满茶青。

“最近,我每天能采七八斤茶青,差不多能拿到200元的工钱。”谭化爱笑容满面地说,自从“白叶一号”茶园建成后,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让一家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白叶一号” 陈正党 摄

依托“白叶一号”,普安县屯上村以及周边乡镇的村民在茶园实现了务工增收,部分村民通过种植“白叶一号”走上了致富路,白茶产业的发展达到了“种植一片、带动一群、造福一方”的效果。

为抢抓“白叶一号”产业发展机遇,普安县还引进了全球最大绿茶出口企业浙茶集团,不仅加工销售“白叶一号”,同时收购和加工县内其他品种的茶叶,还签订了10年的“白叶一号”包销协议,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今年,普安县2000亩“白叶一号”迎来了第一个大规模采摘季,随着产业带动能力的不断释放,如今普安县已经从茶苗被动接受捐赠转为主动购买,2021年,普安县投入千万元购入30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种植面积由最初的2000亩扩大到13000亩,覆盖茶农3600户15800人,越来越多的普安群众因“白叶一号”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茶香景美产业旺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依托万亩茶山和“普安红”“白叶一号”等茶品牌优势,普安县引资建设了州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交流中心,以“人均一亩茶”为目标,扩大茶园面积,提高茶叶产值,增加群众收入。同时不断推进“茶+旅游”“茶+物流”等模式,探索开发“住茶园、品茶饮、购茶产”等新兴业态,让茶产业在各环节中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制茶 刘光兰 摄

截至目前,普安县茶园总面积18.3万亩,实现投产面积12.5万亩,实现干茶产量8397吨,综合产值达15亿元。全县共有涉茶主体(合作社)20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4家、全国500强茶叶合作社1家,实现产值过亿元的茶企有2家,覆盖带动6万多农户增收。

“这几年我们普安的茶叶非常畅销,基本上未出茶园就被收购了,靠着种茶,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茶源街道联盟村茶农余泽坤说,几年前,采摘好的茶叶还需要背到加工厂去销售,现在收购商都在茶园外面等着,茶叶刚采摘出来就被抢购一空。依靠绿色茶山,茶农们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如今,普安县茶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成为该县特色产业的一个亮点。绵延逶迤的万亩茶山,呈现出茶香景美,产业旺、百姓富、生态美的动人景象。

谭化爱:幸福生活在茶树间

“现如今,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心情好了,日子也越过越亮堂。”日前,在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村民谭化爱望着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笑容满面地说。

谭化爱一家有四口人,她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她则在家务农和照顾残疾的丈夫。

多年前,谭化爱的丈夫在矿山打工,不小心被矿石压住左腿,尽管全力抢救保住了命,但还是被截肢了,养家的重担一下子全落在她的肩上,因为一家老小都需要照顾,她不能外出务工,只好拼命干活,养牛养猪养鸡养鸭,加上亲友接济,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饱。

谭化爱正在茶园除草 赵漫漫 摄

“以前,我家的收入就靠养牛养猪和种点玉米水稻,一年忙碌下来,除去一家人的开支,收入不是很多。加上丈夫有残疾,日子过得艰难。”想起曾经的日子,谭化爱感触颇深。

直到2018年10月,谭化爱一家迎来新生活的转机。浙江安吉捐赠的6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普安,谭化爱家的10亩荒山被恩泽茶叶专业合作社流转,之后她就一直在合作社务工,和村民一道拉线、打窝、植苗、培土……铆足干劲,种下希望。

谭化爱被聘为“白叶一号”茶园管护工,因为勤劳能干,谭化爱从一名普通工人变成了管理人员,每个月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丈夫刘礼福在家里养牛养猪,有时到茶园打临工运送肥料,每月也有不错的收入。通过一家人的勤劳,谭华爱家建起了二层楼房,家庭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在这里主要负责茶苗的管护,离家近,工资也高。现在到了采摘茶青的时节,每天有采茶的收入,家里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提起现在的生活,谭化爱的脸上已不见消沉,是这漫山遍野的茶树,为她撑开了幸福生活的艳阳天。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

责任编审:文国坤 石征壁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查必芳

黔西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微博:@中国黔西南

微信:中国黔西南

APP:北纬25°的黔西南

数字报:www.qxnrb.com

官网:www.zgqxn.com

声明

凡“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刊发的原创内容,均保留版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gqx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