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超10万亿:国人为啥爱存钱,真相不止一个

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的7.45万亿元多增了2.88万亿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居民存款在人民币存款中的占比,从2018年开始逐步上升现在已达到45%。
为什么这几年大家越来越爱存钱?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大家不愿消费,开支减少。但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多位市民和业内专家后发现,居民存款的快速增长不仅仅是与居民消费行为有关,还与收入预期、投资市场表现、社会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因素相关联,正所谓“真相不止一个”。
因疫情改变生活
花钱少了余钱多了
图片
今年28岁的何小姐喜欢化妆,每天都要以最精致的妆容示人。以往每个季度她都会花一两千元买新款的彩妆。2020年之后,何小姐的这笔开销越来越少。按她自己的话说,每天都要戴口罩,“化不化妆似乎也没多大影响”。现在何小姐已经习惯淡妆出门,出门化妆的时间短了,银行账户的存款却多了。
某国企高管张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她家的储蓄这两年确实多了。主要是因为减少了两大块固定支出:一是旅游,二是孩子的辅导班。张女士家以往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出境旅游和一至两次国内游,总花费大约在10万元左右,有时还会更多一些。发生疫情以来,张女士全家只在2020年国庆节去过一趟黄山。“这几年旅游的钱真省了不少。”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孩子校内成绩不错,报的班在同学中不算多,每年大约花费两、三万元左右。去年“双减”之后,培训班都关门了,不仅不用再花钱,还退了一些预存的学费回来。
自称“月光族”的小宇上周惊喜地看到自己的工资卡竟然有了四位数的余额。小宇说,以前喜欢跟朋友约饭局、泡吧、唱K,这几年聚会的次数屈指可数,这些花销自然也省了下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印证了居民消费的下降。今年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689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今年4月份同比下降11.1%,5月份同比下降6.7%
收入减少、担心失业
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图片
以上几位都是因为疫情背景的特殊原因导致消费减少,他们的存款增加可以说是“被动”的。但还有更多的人,因为经济形势不好,未雨绸缪,主动削减开支,增加储蓄,以应对不确定的未来。
在海淀一家科技企业工作的小王3月份亲眼看到隔壁部门整个被裁。“上午大家还都正常上班,下午就一个个被叫去谈话,签离职协议,然后一个部门就这样消失了。”虽然小王所在的部门暂时没有裁员风险,但亲眼所见的那一幕依然让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再加上去年的年终奖迟迟不发,更让他对公司的未来无法乐观。从那时起,小王决定减少任何不必要的开支,每月至少多存1000元钱。
在东城开服装店的赵小姐因为生意冷清,最近把实体店关了,专心做网店。这几年,赵小姐的收入大幅下降,喜爱奢侈品的她这两年连一个大牌包都没买,生活中能省就省,她说还是“攒钱最让人踏实。”
央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居民储蓄倾向创有统计记录以来最高水平。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 23.8%,比上季增加 0.1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 58.3%,比上季增加 3.6 个百分点。相较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大增 6.5个百分点,果真是爱存钱的人越来越多。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居民存款大增和消费表现低迷有一定的关联,居民支出减少,自然会有一部分收入沉淀为储蓄,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居民收入下滑,且失业率上升等,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增强。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从短期因素看,上半年居民存款大增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今年3月份以来,我国疫情持多点散发,部分城市长时间静默,导致供应链产业链中断,部分企业难以正常生产经营,居民工作和收入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导致预防性储蓄动机上升。从长期因素看,居民存款高涨与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有关。我国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近年来改革力度较大,在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全面覆盖的情况下,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期提高,使得居民预防意识和储蓄意愿明显增强。
“老百姓存钱防止未来经济波动,是一种合理正常的心态,至少是一部分老百姓的所想所做。”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经济由很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面对不同的宏观经济环境,都会做出不一样的决策。这种现象是某段时间内、某方面决策较为集中的体现。”
投资理财波动大
不如把钱存银行
图片
除了消费,居民存款还与投资理财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长关系。
央行近日公布的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17.9%,比上季减少 3.7 个百分点。一季度的问卷调查中,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 21.6%,比上季减少 1.9 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比去年四季度减少了5.6个百分点。。
为什么大家上半年不愿投资了?原因不言而喻,今年前四个月,有不少股民、基民伤透了心,连不少买银行理财的稳健型投资者也遭遇亏损。
2月初,李小姐用 3万元年终奖购买了某国有大行的一款6个月期的理财产品,风险等级只有R2。3月3日那天,李小姐打开手机银行一看 ,竟然还亏了10.77元 。虽然亏损金额很小,而且产品也没有到期,只是账面浮亏 ,但李小姐却感到很震惊。因为她曾经买过不少银行的理财产品 ,从来没有经历过亏损。她以前一直以为银行理财“稳赚不赔”,现在才知道银行理财真的是不保本。
后来,李小姐得知自己的闺蜜吴小姐两万买的基金亏了六千,更加感觉投资理财的风险太大。此后,李小姐有了余钱,就做银行定存,如果数额到了20万就买大额存单。她最头疼的是,大额存单太火爆,经常抢不到。
董希淼指出,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导致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重新流向存款。一季度,我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比上一季度下降6000万元。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住户存款新增幅度较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今年6月M2同比增长11.4%,创近5年都以来新高,流动性宽松,货币总量及存款总量都随之增加;其次,今年前四个月资本市场表现低迷,股票、基金、债券等产品业绩均不理想,理财产品进入净值化时代,大批产品净值阶段性下跌,信托产品频繁暴雷,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存款产品成为了资金避风港。
专家支招
如何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图片
居民存款持续增加提高了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居民部门抵御风险能力,但也反映出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住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
董希淼提出了六方面建议。一是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稳定企业和居民的预期。
二是进一步稳住宏观经济大盘。落实好前期出台的稳经济一系列政策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继续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和实体经济稳步恢复,稳定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三是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持续释放国内市场潜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改变居民消费动机不足等问题,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培育中高端消费增长点,扩大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促进居民消费转型升级。
四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落实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更好地满足居民自住型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加快探索房地产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大力发展长租房市场。
五是丰富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理财市场,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创新金融产品,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地转化为资管市场长期资金。
此外,从长远看,还应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降低居民后顾之忧进而降低预防性储蓄意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