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大幕开启,未来要这样“重塑”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
6月17日,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总结暨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推进会议召开,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
今年5月底,河南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收官,随着这次会议的召开,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开始进入“现在进行时”。
事业机构总体精简40%、事业编制精简20%……市县事业单位怎么“重塑”,已有地市透露具体“施工图”。
重塑改革,省直单位“打头阵”
事业单位改革,河南经历过很多次,但这样冠以“重塑”的改革,在河南还是首次。
2021年11月30日,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召开,河南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序幕自此拉开。
事实上,事业单位改革,也一直都是国家层面极为关注的事情。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作出全面部署。
之后,2020年2月,中央深改委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9个省份先行试点,事业单位改革进入持续深化的新阶段。
对河南而言,随着改革不断推向纵深,一场由省直单位“打头阵”的重塑性改革,来得正当其时。
为何“正当其时”?
河南省委编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从实际情况看,全省事业单位布局结构不合理、定位不准、职责不清、效率不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不少事业单位的“事”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河南建设的“业”。
河南迫切需要从里到外来一次重塑性改革、结构性优化和功能性再造,让事业单位、事业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公益事业平衡充分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这项改革,可谓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河南进入“后半篇章”
2022年5月27日,随着新组建的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等10家事业单位集中揭牌,省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基本收官。
图片
△5月27日,省委书记楼阳生为13家新组建的事业单位和企业集团揭牌。图源:河南日报
与此同时,河南的这项改革开始进入“后半篇章”——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
相比省直事业单位,河南市县事业单位面广量大,改革任务艰巨繁重。
如何改?
6月17日,楼阳生在推进会上提出具体要求:
要把牢正确方向,全面真改实改。按照“加快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优化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基本要求,真正改出活力、改优事业、改进治理。
要强化公益属性,系统重塑职能。精准把握市县工作特点和发展所需,以公益属性为基本依据,理顺职责关系,因市制宜、因县制宜构建事业单位组织、配置、运行框架结构。
要整合重组机构。实行精简比例、机构限额“双控”,严格事业单位规格标准,坚持依法依规依事业需要,该撤销的撤销,该整合的整合,该新设的新设,实现机构调整与功能再造的深度耦合。
要盘活编制资源。坚持“瘦身”与“健身”并举、“加法”与“减法”同做,管好用好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优先保障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用编需求。
要创新体制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制度,用足用好人才政策,让事业单位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专业人才的“蓄水池”。
要坚持党的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在省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市县党委负总责,“一把手”切实担起第一责任人责任。
从“六要”中可以看出,此次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重点是强化“公益”,并不是简单的“裁撤”,而是以“瘦身”达到精简,解决“隐形臃肿”的冗员问题,让事业单位职责任务与现代化河南建设需要相匹配、相适应。
冻结编制、精简机构40%,濮阳分享其改革的“施工图”
对于我省的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来说,除了已画好“路线图”,还定好了“时间表”:
今年年底前,市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明年上半年,县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
在具体操作层面,推进会上,濮阳作为代表,进行了发言,分享了他们的“施工图”。
据《濮阳日报》报道,濮阳市先试先行,对市本级教育、住建、城管、人社4个系统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积极探索教育系统重塑性改革,将12家局属事业单位整合为4家,精简率为67%。
另一方面,冻结编制。全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启动后,濮阳市立即冻结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避免突击进人、突击提拔等行为。
同时,采取实地调研、组织座谈等方式,对全市315家市直事业单位进行全面评估、细致梳理。根据评估情况,分行业、分类别、逐单位开展4轮模拟演练,明确改革方向,初步研拟了改革实施方案框架。
目前,濮阳市正在制订市直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案。
根据省委要求,通过市县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濮阳全市事业机构将总体精简40%,其中市本级事业机构精简比例不低于25%,保留的机构数不超过省定限额;事业编制精简20%,其中财政拨款事业编制精简比例不低于10%。
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事业单位改革
开展事业单位改革,在河南之前,已有多个省份在做。
江苏:2020年4月,江苏启动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在4市4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
在试点地区,市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1366家减至763家、精简比例为44.1%,收回事业编制9564名、精简比例为20.6%;县级层面事业单位总量由789家减至429家、精简比例为45.6%,收回事业编制3517名、精简比例为24.9%。
黑龙江:一年时间,黑龙江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名。
其中,省直精简事业单位902个、占比62.7%,收回编制1.3万余名、占比10%,精简内设机构1694个、占比19.3%,精简领导职数1159名、占比4.9%;市县精简事业单位1833个、占比8.8%,收回编制7万余名、占比8.5%,精简内设机构3193个、占比9.2%,精简领导职数3118名、占比6.9%。
山西:山西省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省直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个精简为370个,精简69%;编制从6.7万名减至2.7万名,精简59%。
从上述这些试点省份的做法来看,“小散弱”、“空壳”事业单位“瘦身”重点。
比如,江苏就提出,市级编制10名以下、县级编制5名以下的事业单位基本不再保留;黑龙江则并省、市、县编制10名、6名、4名以下单位累计800余个,中央有关部门派驻单位仅留1个省属单位,跨部门整合文化艺术类单位。
图片
实习编辑 单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