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萝北县建设智慧农业,科技赋能充实“大国粮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科技赋能充实“大国粮仓”
——黑龙江省萝北县推进智慧农业建设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梅世雄 刘宝瑞 通讯员 马鸿泽
仲夏时节,广袤的龙江大地草木葳蕤,绿意盎然。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迎来一年一度的插秧季节。
记者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田间看不见稻农劳作的身影,只有数台无人插秧机栽下一排排整齐的秧苗,转眼间就串成线、连成片。
自动前进、减速、调头……农场技术人员、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管理局民兵应急分队民兵王德华在智能手机APP上熟练操作,远程控制农机完成插秧全过程。
“我们的插秧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可以使秧苗行距严格控制在30厘米。”王德华介绍,这个距离既保证了水稻生长的充足养分,又最大程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几名技术员、几部手机,就可以完成耕、种、管、收等环节的无人化作业。在粮食生产的一线“战场”,科技手段大显身手。宝泉岭管理局人武部领导介绍,他们组织民兵协助辖区农场完成无人插秧机、水田无人整地机、旱田无人播种机等作业系统安装工作,同时依托农场民兵无人机侦察分队和通信保障分队,开展卫星导航、农田测量、农情检测等课目训练,助力智慧农业建设。
从贫瘠荒凉的茫茫雪原到良田万亩的“大国粮仓”,一代代“垦荒人”用双手换来祖国东北边陲的翻天巨变。坐落在凤鸣山下的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无言记录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5年8月,新中国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扎根萝北县,开始了向北大荒“要”粮食的艰苦创业。“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冻馍馍,雪花汤就饭;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是当时垦荒队员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那个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年代,垦荒队员们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昔日的北大荒变为如今的北大仓。”共青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勇说,“我们要把北大荒精神传承好,走好新时代‘科技垦荒’之路。”
推进农业生产,根本出路在科技。每年秋收后,共青农场将自主研发的“土壤修复剂”施入黑土地。这种修复剂含有腐殖质、有机碳及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快速为土壤“补充营养”。
近年来,共青农场相继引入遥感系统、叶龄诊断系统等10余个智慧农业平台,可以实时监测耕地温度、湿度和作物生长情况,实现全天候精细管理。
仓廪实,天下安。2021年,黑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4%,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居全国首位。以北大荒农垦集团为代表,黑龙江在“科技垦荒”之路上阔步向前,在祖国的“北大门”牢牢筑起粮食安全的坚实防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