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他们,冲在战“疫”一线!

两名血透患者突感不适
民警紧急护送
6月9日14时,前来东港市增援的丹东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民警迟洋和王磊在东港北路巡逻卡点执勤过程中,3名市民前来求助。原来,3 人中有2人为血透患者,另外1人为陪护人员。由于天气炎热,2名患者突发头晕胸闷,伴有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出现迷糊状态,需要尽快就医。
图片
民警第一时间对其身份信息进行确认,随后让他们上了警车,化身“专车司机”,为患者开辟“生命通道”,一路争分夺秒,开车将他们分别送往各自指定的地点进行就医治疗。
夫妻奔赴“疫线”
诠释最美“警色”
6月,这对夫妻短暂相聚后告别年幼的孩子双双奔赴抗疫一线,他们既是同事,也是伴侣,既是战友,更是知己。他们奔赴“疫线”,诠释最美“警色”。
图片
妻子高瑶,现任东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大东中队民警,丈夫贺炫凯,现任花园派出所指导员,夫妻俩同为外勤。疫情发生以来,两人全部吃住在单位。丈夫贺炫凯连夜奋战在流调溯源、社区管理、刑事案件打处、执勤人员调配工作的最前线,为精准防控提供最坚实的支撑。妻子高瑶,早五晚八,顶烈日、冒暴雨坚守在卡口一线,体力透支、防护服湿透也毫无怨言,为全市静态管控工作奉献自己的光和热,娇小的身躯蕴藏着巾帼不让须眉的坚强意志。
图片
修亚妮:军警夫妻 携手逆行
“天气闷热,但一定要做好防护。”
“你也是,安心工作,这边有我。”
图片
手机视频的两个人,一个叫修亚妮,一个叫李龙,他们是一对远隔千里的“军警夫妻”。修亚妮来自东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李龙是一名军人。
东港市突发疫情,修亚妮接到指令,所有公安民警立即到单位集结,实行闭环管理,立即开展抗疫工作。修亚妮一刻也不敢耽误,简单的把自己的行装准备好,又将孩子送到公公婆婆家安排好,便第一时间赶到大队报到,奔赴防疫岗位,配合卫生防疫部门进行路面指挥,疏导交通,劝反群众,卡点站岗等各项工作。
图片
刚刚走下执勤点位,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修亚妮就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妈妈,你当大白辛苦吗?我想妈妈了,有我能穿的大白吗?我也想当志愿者,那样就能和你天天在一起”,听到孩子讲着一连串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话,她心里一阵阵酸楚。
丈夫在本溪服役,每天坚守在抗疫一线,因为疫情,夫妻俩已有三年没有一起过春节了。作为一名军嫂,一名警察,不仅要担负起一名警察的神圣职责,还要照顾孩子和患有癌症公公、年迈的婆婆。
图片
一家三口身处三地,到了夜晚闲暇时间视频通话却成了三口人交流的“快乐时光”。也正是这样的军警家庭,让孩子早早烙上了使命神圣和责任担当的印记。
又是一个深夜,孩子为了等着和父母视频通话,抱着电话睡着了。婆婆接过孩子手中的电话“放心吧,孩子有我们呢,你俩在外面把自己照顾好,现在部队和政府需要咱们,说什么也要克服困难,把工作做好了,才对得起身上的责任”。
矫春刚 矫春亮 矫健
全家上阵 同心抗疫
图片
疫情突发,元宝区金山镇中心小学体育老师矫春刚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成为一名志愿者,负责高速路口的夜班卡点值班。矫春刚24岁的女儿矫健是元宝区广济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核酸采集工作,由于工作量大,她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图片
5月23日,矫春刚的弟弟——振安区体育教研员、楼房小学足球老师矫春亮也毅然投入到了抗疫工作中去,他负责珍珠社区学府家园夜班卡点工作。刚开始,他在帐篷睡觉不适应,晚上睡不着觉,由于长时间的熬夜,心脏也出现了问题。但是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一边喝着中药一边依旧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
因为家人都在抗疫一线,有近60年党龄的老父亲在家中单独度过了今年的生日,父亲非常理解两个儿子和孙女的做法,默默支持儿孙们的志愿服务行为。
紧急处理漏水纠纷
6月5日中午,东尖头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求助称楼上住户家漏水,导致自家开始渗水,且楼上住户在振安区居住,无法赶回。随后,民警立即联系楼上住户王某,因特殊时期无法跨区回家,王某也非常着急,接到警情后民警邹光尧、吴建豪立即联系王某所在社区通过多方协调,终于拿到了王某家的钥匙。民警通过微信视频通话向王某“现场直播”了民警进入房间内查看漏水情况的全过程。在王某的指引下,民警迅速找到了漏点并关闭阀门。确保楼下没有渗水后,民警又将王某家厨房地面的积水清理干净,圆满解决了漏水纠纷。
市司法局姚志鹏
结婚纪念日当天下沉社区……
市司法局狱所管理科姚志鹏先后下沉锦绣社区和红房一社区承担卡点巡视、核酸采集、物资保障等任务。5月15日下沉那天是他的结婚纪念日,他满怀歉意挥别家中妻子和年仅五岁的女儿,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疫情防控攻坚战之中。
图片
工作期间,他尤其重视小区里的独居老人生活物资供应情况,积极协调社区工作人员为其提供物质保障。对于年迈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急需的药物,他联系购药渠道并为居民送药上门,还协助医院帮助病重的老人送医,主动为其搬运应急就医物资。
新一轮疫情以来,他又主动承担红房一社区知春园小区核酸采集录入工作,累计完成核酸检测达8000余人次,日均核酸检测600余人次。
市司法局邵昆伦
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丹东市司法局立法科科员邵昆伦立即主动申请下沉,连日来,他先后下沉福民社区和红房一社区,每天坚持早来晚走,认真做好卡点执守巡逻、核酸采集、物资保障、垃圾清理等工作,还承担知春园小区核酸采集扫码录入工作。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他已经连续十四天坚持早上4点半前到岗,每日核酸采集扫码录入超过600例,累计采集量超过8500例。
图片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还积极为社区群众解决困难,劝返91岁老人、为居民取钥匙、给居民送晚饭,他还与福民社区的网格志愿者们共同制作了“5.20”倡议书,号召群众共同守护防疫成果,并承诺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团菜多样性要求。下沉期间,他共为群众送菜、送药、协助就医等志愿服务达30余次。他的工作得到了社区群众的认可,福民社区居民代表代表向市司法局党组寄来感谢信。
邵昆伦说,社区群众的一声“谢谢”,就是对我们下沉党员干部工作的最大肯定!
市供热办志愿者
向疫而行 无怨无悔
王颖是第一位“请战”的女同志,她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防疫一线。多年伏案工作造成的脊椎劳损使她未能第一时间参与闭环管理,但她没有放弃,立刻到自己所在社区做志愿者。为确保亟需药品的居民们安心,王颖主动承担起为社区统计、采购、分发药品的工作。截止目前,她己主动垫付药款近3万元,为社区300余户居民解决了问题。
图片
市民对王颖工作认可的对话截图
不管多忙多累王颖都没有忘记把关怀传递给同在一线的同志们,经过她的协调,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可以说她既是指挥员、战斗员又是药品补给员。
市供热办志愿者蔡克思,主动承担起下沉干部的交通保障工作。当得知自己的妻子因病亟需手术时,他瞒着所有人,丝毫没有考虑过利用工作条件方便自己。蔡克思联系医院救护车,耐心做着妻子的思想工作,将看顾妻子的重担交给家人。他却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投身到志愿服务工作之中。
图片
王玉龙是所在社区第一个主动参加核酸检测样本转运工作的志愿者。他从早至晚不停歇地转运近百箱共上千管样本。即使家中父亲糖尿病胰岛素断药,他也没有耽误工作,坚持防疫为先。
图片
市供热办志愿者郭亮,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为保障疫情期间单位对外通讯畅通,郭亮自备行李、速食品等,坚守岗位,主动请缨,加入闭环管理。
在他下沉街道做志愿服务时,不曾有过丝毫却步,总是积极协助转送核酸检测样本。面对长时间周而复始的工作,他咬紧牙关,把所有的苦累疲倦装在心里,不计较工作量。
王海新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56岁老党员。疫情发生后主动要求加入防疫工作。王海新第一时间找到社区书记,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儿子也紧随脚步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行列。“上阵父子兵”,每日父子二人天不亮就出门,配合社区、医护人员去给居民采集核酸,下午则进行巡查工作,一直忙到深夜。
王海新说,年龄不是借口,只要自己还能散发光和热,就会毫不犹豫去做。
图片
市供热办志愿者王东霖的申请书上写着的是:“请把我安排到最艰苦的岗位上去!”每日天不亮他就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以及抗原试剂的发放、维持秩序等。为确保不漏一人,他要爬上爬下,逐门逐户敲门提醒,走不动了,原地坐片刻,站起来继续工作。核酸检测完成后他还要帮忙社区搬运蔬菜和生活物资,夜间守护秩序至22时以后。每日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他不怕苦不怕累,敢为人先。
吴丰伟
疫情面前不退却
疫情突发,东港市食品药品侦查大队民警吴丰伟主动请缨,深入馨悦家园B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
他不畏风险,任劳任怨,白天穿着防护服站岗巡逻,常常一天下来,汗水浸透警服,腿疼得走不动路,晚上只能睡在简易帐篷里,赶上刮风下雨蚊子多,一晚上也睡不了几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经常感觉身体虚脱乏力,但他依旧咬牙坚持,日夜坚守。
民警禁毒防疫工作两不误
“你好,请佩戴好口罩,出示下健康码和行程码。”在东港市疫情防控卡点,新港边境派出所民警宫亭如向过往群众、车辆宣传防疫知识的同时,通过发放禁毒宣传册、现场指导群众扫描宣传册上的禁毒二维码,做到禁毒、防疫工作两不误。
图片
一封来自群众的感谢信
(摘取原文)
我叫伊艳艳,是一名普通市民,我的父亲伊文广今年96岁,是一名离休干部。父亲由于患脑梗卧床,我和我爱人也年近70岁,由于不具备医疗常识,父亲又频繁进出医院,加上本身我的年龄也很大了,所以在今年2月份选择了入住了医养结合性质的永年康养中心来提高父亲的生命质量。
6月9日上午,我接到了来自康养中心医生的电话,我父亲突然休克,陷入了昏迷状态,情况非常危急。父亲已经96岁了,我突然意识到我有可能随时失去我的亲人,顿时万分焦急和悲伤,但由于疫情封控的原因,我无法前往探视。我把所有希望都交到了医生的手上,希望他们能创造奇迹,能把父亲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同时,医生也向我表示会尽全力抢救我的父亲。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焦急等待,我接到了康养中心医生的电话,对方通知我:父亲已经恢复了生命体征,意识也已经恢复,并且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我与爱人和女儿顿时哭作一团,心中百感交集,庆幸自己给父亲选择了这样一家机构照料,我不敢想象,如果是这种情况发生在家里的话,我肯定已经失去父亲了。
事后我听说在院值守的院长、主任,护士长等医疗团队全部参与了父亲的抢救,是这些白衣天使们将我的父亲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是他们让我避免了人生的一大遗憾。特此书写此封感谢信,感谢康养中心团队所有人员,救了我父亲的命,你们是他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全家的恩人。
伊艳艳
2022-06-11
记者 | 王子宁 唐羽廷 孙新语 蔡萌萌
见习编辑│华华
责任编辑│佳泽
丹东报业传媒发展有限公司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