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示范区怎么建?成都发布5年行动计划!

5月18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筱柳介绍了《行动计划》有关情况,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行动计划》出台背景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成都时强调“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提出“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党中央、国务院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要求成都“以建成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
2020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意见》。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明确建设方向和重点。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对《总体方案》进行了解读,这为成都量身擘画出发展蓝图,为成都更好把握时代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批复要求,全面落实总体方案各项任务,一体谋划、整体推进示范区建设,成都制定出台《行动计划》,提出推进实施27个方面69项具体行动措施。
《行动计划》分为三大板块六个部分
第一板块主要是对照《总体方案》系统阐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建设目标,明确2025年阶段性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第二板块,主要从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个维度提出重点任务、明确责任分工,通过27个方面建设重点任务、69项具体工作举措,对落实《总体方案》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怎么发力?
哪些与你我息息相关?
详细解读来了
聚力五大功能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肩负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使命,成都将如何做实“宜业”这篇文章?成都市发改委主任杨羽围绕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科技创新策源等城市核心功能,介绍了相关举措。
● 聚力提升高端要素运筹功能
着力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实施战略科技人才领航、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强基、卓越工程师等工程,吸引和集聚各方人才。
通过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设,着力增强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 聚力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着力做强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创新策源功能、“四区”创新转化能力,高水平建设运行天府实验室,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建设开放型创新平台体系,争创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增强技术研发、中试验证、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结合。
● 聚力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推进重点产业链“建圈强链”和重大产业项目攻坚,聚力做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具有行业引领力的“专精特新”企业。
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牵引,着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新一代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 聚力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
将申请设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开展“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推进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推进双流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争创国家空港型物流枢纽。
● 聚力增强国际消费中心功能
提质春熙路、交子公园等高品质商圈,建设空港新城、蓉北商圈,实施特色商业街区品质提升行动,壮大创新消费业态。
创新消费金融和跨境消费便利化措施,争取设立一批入境免税店、免税购物中心,优化144小时过境免签便利化政策配套措施,搭建“买全球、卖全球”消费服务平台,打响“成都消费”“成都休闲”“成都服务”“成都创造”品牌。
图片
▲春熙路-太古里
至2025年
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
未来五年,公园城市优美形态将给市民带来哪些新体验?发布会上,市公园城市局局长金城透露了“五绿润城”行动的一组目标数据。
● 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
加快修复大熊猫中小型栖息地和迁徙廊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至2025年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
● 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
持续推进“增绿增景”“减人减房”行动,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和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至2025年建成25万亩国家储备林。
● 建设天府绿道“活力绿脉”
成都将推动绿道串联绿地水系、森林、湖泊河流、乡村田园,形成完整生态网络。每年建设“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至2025年累计建成各级绿道超1万公里。
● 建设环城生态公园“超级绿环”
在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全环贯通基础上,加快实施农田整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形成生态良好、功能复合、全民共享的城市环状生态景观带。
● 建设锦江公园“精品绿轴”
按照5A级景区标准,持续推进沿线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面形成“一江锦水、两岸融城”都市滨水公园形态。
● 提升生态宜居品质,服务城市功能结构优化
中心城区:将开展城市绿化景观提升行动和“金角银边”示范场景营造行动,高标准建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小微绿地,推进屋顶、墙体、道路等绿化美化,至2025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
城市新区:将协同推进天府新区鹿溪智谷、东部新区金榜阁、高新区瞪羚谷等公园城市示范片区建设,打造一批“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示范组团,高水平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
郊区新城:将打造复合多元的“森林+”“林盘+”场景,培育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创客基地等新功能新业态。
图片
鼓励社区发展“合伙人”
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如何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表示,成都将加快构建社区发展、社区治理、社区生活、社区安全、社区行动“五个共同体”,夯实超大城市现代治理的底部支撑。
● 构建社区发展共同体
实施空间品质提升、社区商业发展、创新创业赋能等发展提质行动。例如,通过实施社区微更新,利用闲置、低效空间有机植入兼具美学感受和实用价值的功能设施,丰富城市街巷肌理。
● 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围绕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共治活力提升、小区治理延伸、智慧社区创建等治理增效工程。
● 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
构建涵盖公共服务、生活服务、商业服务的基层综合服务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便利服务。
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托育服务,推动家庭和社区环境适老适残化改造,满足“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多样化需求。
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鼓励社区通过发展“合伙人”等方式,引导各类主体参与服务载体运营和项目运作,实现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
图片
推动城市由“外延式”
向“内涵式”发展转变
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让山水人城和谐相融?发布会上,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曾九利透露,成都已创新探索编制体现公园城市特色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城市在大自然中有机生长。
● 在规划理念上,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突出四大转变
营城路径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将全域建设为一座大公园”转变;
发展方式从“增量主导的外延式发展”向“增存并重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发展逻辑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
治理方式从“空间建设型”向“空间治理型”转变。
● 提升公园城市宜居品质
通过适度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产业用地的占比,提升路网密度,实现用地结构均衡合理。
强化公共服务保障,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乡村生活圈。促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打造未来公园社区,持续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建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 全域划定紫线,强化历史文化保护
塑造“望山观水、透风见绿、簇群错落”的高品质城市空间形态,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名片。
图片
推进2242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
今年计划完成601个
202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119.2万人。超大城市在不断“生长”,给城市发展带来全新思考。怎样推进片区更新?老旧小区分类改造的路径在哪里?市住建局副局长王建新透露了“路线图”。
● 推进天府锦城建设
持续实施天府锦城“八街九坊十景”和“两环八线十三片”街巷游线体系建设,加快呈现天府文化公园、文殊坊等32个街坊街巷项目。
● 大力推进片区更新
“十四五”期间,成都计划推进173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统筹实施特色街区、公服设施、景观品质提升等项目。
抓好城市更新全国试点工作,推进锦江区四圣祠片区、青羊区少城片区等16个国家试点项目建设。
同步推进绿色社区建设,实施社区绿色交通体系,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进社区、进小区
● 全面实施老旧小区分类改造
“十四五”期间,将推进2242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今年计划完成改造601个,并全面启动23个示范项目打造。
● 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扫尾工作,做好老旧建筑改造
”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棚户区改造约10000户。计划新增认定历史建筑120处,重点推进已认定历史建筑的修缮利用。
● 推进基本公服设施再提升,打造高质量的“15分钟便民生活圈”
从精准补短板和提升公服设施品质两个方面,推进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建设计划。
图片
▲金牛区抚琴街道
蓉城政事记者 叶燕 钟茜妮 宋嘉问
编辑 向财霞 母晓岚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