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逆行 是青春前进的方向——记“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雍朝斌

图片
文丨中国劳动保障报记者 杨勤
冬末春初,一场大雪过后,寒气笼罩着毕节山区,贵州省织金县中医医院内却格外温暖。
“大哥,用了药膏后,腿感觉怎么样?”
“嬢嬢,去洗手间要慢点,有需要随时叫我们。”
大清早,内分泌科护士长雍朝斌正在查房。了解病人情况、关照病人需求,这是她自工作以来的基本功课,护理工作是细致活,一点也不能马虎。
“今天住院病人的情况都正常。”在休息室,她摘下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这位看似娇柔的女孩,是织金县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谈起2年前的经历,雍朝斌不假思索地说:“那是我做过最有意义的选择!”
图片
雍朝斌在武汉江汉区方舱医院
请战出征 “白衣就是我的铠甲”
2020年1月,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快、蔓延范围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春节将近,正是务工人员返乡高峰,织金县疫情防控工作面临重大考验。作为当时急诊科副护士长的雍朝斌意识到:“与疫情较量,会是一场严峻的战斗。”
疫情就是命令,救死扶伤是天职。1月27日,雍朝斌主动请缨,参与疫情救治。按照县里和医院安排,她带领8名护理人员接管织金县健民医院医学观察点,收治患者38名。
白天忙着照顾患者,深夜看到武汉相关消息,雍朝斌总是忍不住忧心。“恨不得自己就在现场,能为他们搭把手。”雍朝斌说。她没想到,“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雍朝斌,马上来医院办公室开个紧急会议。”2月4日上午10点,在隔离观察点,雍朝斌接到了县中医院护理部主任喻泽敏的电话。
“当时一接到通知,我就感觉肯定有什么事。”来到会议室,雍朝斌得知,贵州省委、省政府号召组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医院要选派2名有经验的医护人员去湖北抗疫。
征求意见时,雍朝斌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能尽绵薄之力,去援鄂一线救治患者,我内心很激动,又觉得荣幸。”她说。
然而,院长李祥的心里却五味杂陈,他也不能确定,派她们出征,这一去会面临怎样的风险。他最后忍着泪叮嘱:“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出发前记得给家里打个电话。”
当天下午,雍朝斌快速回到隔离酒店,简单收拾行李后,没来得及和父母通话,便踏上援鄂征途,飞机北上,深夜抵达武汉。
“整座城市空荡荡的,大家一路上心情沉重,都不敢说话。”那一刻,雍朝斌才觉得自己有点像战士,那一身白衣宛如铠甲,赐予她逆行的勇气。
手机铃声打断了思绪,是母亲,那一端她声音沙哑:“你怎么不告诉我们一声啊,我们会支持你工作的……照顾好自己,平安回来。”简单的话语,却夹杂着深深地理解和担忧。后来,雍朝斌才知道,出发那天同事把消息告诉了父母,那一晚,他们彻夜未眠。
图片
雍朝斌(前排左四)带领毕节党支部的医护人员加油鼓气
在刀尖上 与病毒跳“贴面舞”
在武汉,经过两天加急培训,雍朝斌被安排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参与救治疫情患者。
时间紧任务重,救治疫情患者没有经验可循,江汉方舱医院正值启动之初,环境艰苦,病人的密度高,医疗物资跟不上,医护人员面临重大挑战。
尽管大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战斗第一夜还是超出想象的忙碌,还没来得及适应和熟悉,问题就迎面而来。“组长,病人吐了,要更换床单。”“病人要吸氧。”“请统计病人数、空床数。”“病人需要口罩,需要创可贴,需要……”在病床间奔走解决问题,没有丝毫喘息的时间。
“每天排4个班,6小时在舱内工作,但加上酒店和医院往返、换防护服、交接班、消毒的时间,将近9小时。”雍朝斌告诉记者,烫衣服消毒就得半小时。
进入方舱医院,雍朝斌要同时护理30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还要为其发放口服药、测量体温、指脉氧监测、抽血、咽拭子采集,还要照顾饮食起居,作心理疏导。尤其是采集咽拭子,患者要张嘴、伸舌、咳嗽,每个步骤都充满巨大风险。
“为了减少感染风险,最危险的工作,我先上。”话语朴实无华,却掷地有声。不到一个小时,雍朝斌全身就被防护服和隔离衣捆绑产生的汗水浸湿,面罩如同“紧箍咒”,勒得脸生疼,还常导致缺氧头晕、犯恶心,护目镜上的水雾,则让视线变得更模糊……忙到交接班时间,才发现腰痛得站不起来。
“尽量避免说话,头疼得厉害时,就拿笔敲打穴位,让自己保持清醒。”雍朝斌说,为了不影响第二天工作,睡前要在床边倒立半小时,促进血液循环。她记得,当时防护服最紧缺,害怕因上厕所浪费,只能强忍着,少吃少喝,最久一次竟然有10小时未进食。
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身体的劳累显而易见,但身处“刀尖”,与病毒跳“贴面舞”,心里的压力也累积着,只不过藏得深。
“每次换防护服,也担心万一没穿好,病毒就‘趁虚而入’,大家嘴上没说,只是把透明胶带缠了又缠。”有时候身体出现不适,雍朝斌也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那些天,武汉下着雨,天气湿冷,最怕感冒发烧。
舱内有医护人员因体力不支而累昏、晕倒,雍朝斌坚持了下来。不过,夜间对家人的思念、面罩压痕隐隐作痛,常让她难以入睡。第二天,头发一梳掉一撮。
为了不让家人和领导担心,雍朝斌习惯报喜不报忧。李祥记得,每次通话,她都说自己吃得好、扛得住,从未有半句怨言。好友王一蕾常为她打气,“不要担心父母,等你回来一起去吃烙锅、荞凉粉,再去平远古镇游一圈。”
图片
雍朝斌和患者互相加油
可爱的人 “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
2020年3月8日,雍朝斌在武汉度过了最忙碌、最难忘的妇女节。深夜,她在朋友圈写下一段话: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普通医护工作者,进入到江汉方舱医院参与救治疫情患者,此乃人生幸事也。我问自己‘累吗’?累……我问自己‘苦吗’?苦……是什么给我力量呢?是一句句暖心的话语,是一个个康复的患者,是一级级领导的关怀……”
她记得,第一个康复的患者出院时,他什么也没说,却朝她深深地鞠了躬。“那个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我坚定了一个誓言--不把这些患者平安送走,坚决不回家!”
从踏上援鄂征途那一刻,再苦再累,雍朝斌也从未流泪。2月23日,一位患者发来的信息,却让她第一次流下“幸福的泪水”。
“感谢你为武汉拼过命,虽然看不见你的面容,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名字。”手机换了几次,信息仍被保留至今。
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雍朝斌与战友们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用大爱救治患者,胜利完成了武汉保卫战。44天,雍朝斌共参与收治疫情患者522人,治愈出院279人,转院126人。作为毕节市支援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医疗工作队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她还带领支部火线吸纳了2名预备党员。不过,连续“作战”,自己却瘦了10斤。
“之前刻意减肥都没瘦下来,这一次间接成功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雍朝斌感慨。
4月1日,贵州省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顺利归黔。在医院做完汇报后,雍朝斌于下午回到了家中。
“你饿不饿?”刚进门,一向内敛的父亲跟在身后问了几遍,尽管吃过饭了,父亲仍做了碗蛋炒饭。“至少加了3个蛋,米饭不到三分之一。”那瞬间她意识到,作为独生女,确实让父母操心了。
图片
雍朝斌带领党支部成员在党旗下
青春之花 绽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2020年4月,雍朝斌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同年又获得贵州省委“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表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雍朝斌用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她的先进事迹对职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对内,大家的使命感和凝聚力更强了;对外,大家的服务意识更强了。”织金县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武文表示,去年遵义出现疫情,医护人员纷纷请战支援。
去年6月入职的护士王莎很崇敬雍朝斌,“我们护士长是抗疫英雄,在毕业前,我就听说过。”身边有个好榜样,她觉得很光荣,更是对自己的激励。
“我算不上什么英雄,只是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平常心面对。”雍朝斌笑着回应,有了强大的中国,才能彻底战胜疫情!
回到医院后,除了时刻要想着患者,雍朝斌的心中还惦记着另一群人。
那是中寨镇石丫口村的村民们。早在2017年,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就有雍朝斌的身影。虽然从小在城里长大,她仍坚持报名去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最初连农作物都分不清,也没见过旱厕。”雍朝斌说,驻村经历是一次对农村认知的颠覆,更是一场对自身思想的洗礼。
驻村一年多,雍朝斌遍访贫困户,找原因,理思路,积极参与和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学习“塘约道路”,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她和村党支部的努力下,石丫口村作为中寨镇“三变”及“塘约道路”改革试点村,整合各项资金150万余元,注册成立了村集体所有的“习云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和社员共同富裕的格局。
同时,她还根据工作性质,落实医疗保障,引导脱贫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率100%,实现健康帮扶相关政策全覆盖。脱贫不脱政策,但空闲时雍朝斌仍会回村看看,就怕村民有什么困难。
“雍医生来我们村后,给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脱贫人员何祖云表示,自己80多岁了,身体不好老伴又身患残疾,每次去中医院看病拿药,都提前给她打电话。
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从贫困村到方舱医院,在基层一线,雍朝斌始终铭记两个身份:党员和护士。入党誓词中说“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南丁格尔誓言中说“务谋病者之福利”,她愿奉献青春,用一生践行。
视频制作丨杨勤 王烨
编辑丨邱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