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所幼儿园上了热搜!80后园长把“教室”搬进田地,孩子们的变化太惊喜

最近,王群一有点高兴,自己的幼儿园被人民网等多家媒体报道,实实在在地火出了圈。但他也有点担心,毕竟是从事教育行业,他更希望幼儿园和孩子们能不被过多打扰。
王群一创办的一朵幼儿园,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距离义乌市区大概25分钟车程。今年3月份,幼儿园承包了90亩农地,让孩子们参与耕种,亲近自然。
在倡导恢复劳动课的背景下,一朵幼儿园就这样登上了热搜。
图片
一所幼儿园,为什么要承包土地?让孩子体验春耕夏播、秋收冬藏,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2017年创办幼儿园开始,王群一其实就在不断尝试,新承包的90亩农地对于他来说,只是扩大了“教具”。把幼儿园建在田野上,这个“80后”有着更多的设想。
图片
承包90亩农地
打造大自然幼儿园
王群一承包土地,也是源于合适的契机。
近年来,义乌城西街道推行“非粮化”整治,何斯路村腾出了200多亩农地。王群一趁着村里土地流转的机会,承包了其中的90亩。
这90亩农地,距离幼儿园步行只要5分钟。相对于一些常年耕种的农田,这90亩农地中的大部分有些贫瘠,缺少灌溉水源,砂石也比较多。根据土壤情况不同,王群一做了不同的使用规划,合适种水稻的,恢复种植功能;砂石比较多的,种上玉米、甘蔗等作物;承包范围内还有一片水塘,可以给孩子们开展防溺水、划船等教学……
幼儿园为什么要承包这么多农地?王群一介绍,主要是想让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水域,学会团队协作,培养观察、动手的能力。
图片
“没有想过真的让小朋友学种田,只是想让他们参与观察、记录。”王群一举例,春耕秋收,是让孩子们感受四季轮回的一种方式,“跟孩子们说,每年2月份播种。2月份是什么时候?他们其实没有概念,对具体的时间也并不敏感,但参与进去,他们就知道,种水稻的时候,天气热起来了,可以穿短袖了;播种土豆的时候,是穿着夹克的冬天。这些都是他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而看着植物播种、发芽、长高、结果……也是让孩子们理解土地对人类的意义。“我们吃的穿的,很多都是来自土地,灌输他们热爱地球、保护水源,不如让他们真正体验一次作物的生长,感受到土地的力量。”王群一说,承包土地以来,孩子们已经开展了多次活动,一起种植过花生、玉米、辣椒,“前段时间池塘里的水抽干了,还让他们下去体验摸河蚌,观察水生动物,拔河,他们都很有收获。”
图片
农田只是“教具”
希望孩子享受不一样的教育
创办幼儿园,王群一的初衷很简单,作为爸爸,他希望给孩子提供不一样的幼儿教育。
“80后”王群一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后当过小学美术老师,后来离职开了画室,教过很多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被一些园所邀请参与环境创设,积累了幼儿教育的理念和想法。
2017年,即将当爸爸的他在思考,未来孩子出生,想上什么样的幼儿园,接受怎样的教育呢?那一年,他着手创办幼儿园,并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
图片
“最早在城区开幼儿园的时候,也承包了2亩农田,农业经验不足,设想的就是让孩子能参与四季变化。”王群一想打造一所不同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每周五是幼儿园的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会被带出园所,到周边的乡村,寻找不同季节的不同体验。一般早上9点出发,下午2点回来,午餐就是在外吃便当,活动的内容,有时候是山野徒步,有时候是寻找记录一种昆虫。
最近的一次,是带着小朋友去寻找鹿角花金龟。“去年山野徒步的时候,孩子们就遇到过,当时和他们介绍,鹿角花金龟有黄绿色的甲壳,有长长的腿和触角,他们都留下了印象。这一次去寻找,就像是探访一个老朋友。”王群一说,春夏交替之际,正好是鹿角花金龟繁殖出没之际,“找到之后,他们可以画下来,也可以编一个故事。”
图片
2020年,城里进行有机更新,幼儿园须搬迁,王群一将幼儿园整体迁至何斯路村。搬迁后更方便了,幼儿园周边就有山有水,“更符合我们幼儿园的气质,所以承包面积更大的农田,其实就是把‘教具’进一步扩大了。”
图片
规划彩桑自然学校
将亲近自然进行到底
从城里搬到乡村,交通时间成本增加,很多孩子无法继续来一朵幼儿园的新园区上学,但王群一的理念,还是受到了10多位家长的推崇,一路追随到了何斯路村。
“我们现在有4个班,70个孩子,都是来自义乌城里,上学时间都在二三十分钟,最远的还有从东阳来的,开车要40来分钟。”不在城里上幼儿园,还要大老远把孩子送到乡下?家长的选择,是源于孩子来到幼儿园之后,发生的一些微妙变化。
“有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身体变得强壮了。”王群一推崇自然教育,也重视体育锻炼。每天早上,幼儿园都会安排孩子们围绕着农田跑步,“有孩子小班转学过来,家长说之前经常生病,加强锻炼后生病都少了。”
还有一些变化,是当前阶段无法体现的。“我一直都认为,幼儿园阶段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现在给他们提供的教育,会给他们带去什么样的影响,很可能到成年后才能显现。”
图片
在此基础上,王群一还有更多规划,他想成立彩桑自然学校,幼儿园的孩子毕业后,还能回到这里,参与亲近自然的活动。“亲近自然是有惯性的,以后他们去城里上学,也需要一个释放学习压力的出口,就可以到这里寻找花花草草,一些爱好和体验,能够在这里进得以延续。”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朱丽珍 视频、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值班编辑:董箫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