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走近“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丽江古城消防救援站

图片
丽江市古城区古城消防救援站团支部隶属丽江市消防救援支队团委。古城消防救援站团支部共有青年35人,团员11人,团干部1人。在20年的战斗历程中,他们以忠诚、责任与智慧,破解了古城防火的千年难题,为捍卫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创下骄人业绩;以消防救援人员的质朴、无私和执着为数以万计的古城人解难帮困,奏响了一曲与纳西人民相濡以沫、和谐共处的动人乐章。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面积7.279平方公里,199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因古城内房屋建筑均系土木结构,年代久远,古城内消防车通道狭窄,市政消火栓、消防水鹤等基础设施不足,先天性地隐含着大量的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烧连营”。加之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开发,受商业文化冲击,古城内酒吧、客栈、商铺等星罗密布,违规用火、用电、用油、用气等现象与日俱增,古城消防安全面临着严峻形势。
图片
面对严峻的消防安全形势,2001年5月,古城消防救援站进驻古城,担负起了守护古城消防安全的重任。古城站占地面积仅780平方米,但这个“巴掌”大的消防站,却有着“天大”的责任!古城消防救援站历届团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始终坚守“爱民护城”信念,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消防救援人员忠实守护着“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
“红色”文化育忠心
多年来,古城消防救援站团支部始终把自身建设放在首位,常态化开展红色精神教育,并结合讲红色故事、看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等活动,将红色基因深铸人心。
图片
他们积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在红军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挂牌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充分利用“两微一抖”等媒体平台开展“拉红歌”系列活动,录制唱红歌视频上传至平台,赞颂建党100周年。
图片
“蓝色”文化育匠心
古城消防救援站团支部一直以培育务实进取、脚踏实地的蓝色工匠态度,把“从严治党、从严治队,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文明队伍”作为建设指针,严格按消防救援队伍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进行正规化管理。
图片
近年来古城消防救援站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物防、技防、群防相结合的防范之路,不断强化“物防”、完善“技防”、深化“群防”、深化宣传,破解了古城消防安全难题。
图片
“橙色”文化育爱心
除了担负起了守护古城消防安全的重任,古城消防救援站也是丽江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服务群众的形象代表,在丽江古城中那一抹“消防橙”格外耀眼。
建立便民亭,古城消防救援站团支部建立橙色服务队坚持每天以班为单位,轮流上街,入户、入铺、入客栈巡查,每天至少2次,逢年过节和重大活动就24小时轮流“上阵”,寒暑不易、风雨无阻。并于2011年设立便民服务亭,5平米大小的便民服务亭,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游客处理伤口、提供药品、指路、引路等服务,累计服务游客上千万人次,现在小小的便民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爱心地标。
图片
搭建亲民桥,“爱民护城”是古城站团支部的优良传统,是融入每一名古城消防救援青年精神血脉中的忠诚基因,进驻至今,他们做到“起床熄灯不放号,出操跑步不喊口号,夜间出警不拉警报”;每逢周六,团支部都组织青年团员主动冲洗古城街巷、下水道、清洗“三眼井”。
铺设为民路,针对古城街巷复杂容易迷路、外地游客不适应高原气候容易生病等情况,在营区门口设置了“便民服务台”,配备了饮用水、便民药箱、指路卡等便民物品,全天候开展便民服务。近2年来,共服务游客6万人次,营救帮助游客40余人,义务献血2万毫升。
图片
唱响助民曲,与地处贫困地区的玉龙县太安乡天红“119希望小学”结成帮扶对子,近2年来先后为学校捐款捐物2万余元,与20余名学生结成“1+1”助学对子,为学校修建了长达2公里的水泥路和1块篮球场。扶助困难户,多年坚持照顾古城内的孤寡老人,长期帮扶了16名贫困老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树立了亲民、爱民、为民的良好形象。
图片
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火场壮举,有的只是平凡和执着,他们正是以自己的忠诚、执着、奉献、创新的精神铸就了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的铜墙铁壁,铸就了“爱民护城”的古城消防铁军。
古城消防救援站曾获
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先进基层团组织”
“先进基层党组织”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先进中队”
云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先后4次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命名为
国家级“青年文明号”
2008年被云南省政府授予
“爱民护城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2009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同年被公安部授予
“爱民护城模范消防中队”荣誉称号
2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图片
记者/木红豆
编辑/和润黄
责编/和众学
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出品
主编邀请你在右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