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人口流失县城发展!这些县城,迎来了大机遇

作者:子非鱼

​01

人口减少,是当下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更是很多县城面临的难题。

因为人口快速减少,纳税人减少,影响一个县城的财政运转。同时,人口减少,导致楼市没有人口的支撑,土地很难卖出去,经济也难有起色,债务攀升,如此形成一个难解的闭环。

面对这个难题,新华社最新播发了由官方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为当下人口流失的县城发展,指明了方向。

可以说,这份文件来得很及时,在当下楼市冷场、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很多人口流失的城市和县城,已经到了财政吃紧的时候。

去年,全国房价最低的城市黑龙江鹤岗,就因为财政问题,发布了《关于取消公开招聘政府基层工作人员计划的通知》,鹤岗市表示,因为市政府实施财政重整计划,财力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公开数据显示,鹤岗2020年的财政自给率,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不考虑转移支付)之比,仅为16.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当地的政府债务率,即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之比,高达462.7%。

鹤岗是个典型,也是人口流失城市与县城当下困境的缩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官方制定一个顶层设计方案,需要全盘掌控,需要顶层给予政策支持,仅靠它们自己已经无法解决自身的难题。

02

本号去年曾根据各城市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梳理了全国地级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自治州、盟过去十年,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结果发现:

人口增加的有184个,人口减少的有149个。

149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减少。

这149个人口减少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东北地区占了33个,中部地区占了47个,西部地区占了55个。东部地区只有14个。

以中部地区来说,安徽的淮南、淮北、安庆、铜陵、六安等10个城市,江西的萍乡、九江、上饶、抚州、吉安、宜春6个城市,湖北的孝感、荆州、黄冈、荆门、襄阳、宜昌等城市,湖南的衡阳、邵阳、常德、岳阳、怀化、益阳、湘潭、湘西,河南的南阳、驻马店、漯河、三门峡,山西的忻州、运城、临汾、吕梁、大同、长治、朔州、晋城、阳泉,都在人口流失城市阵营当中。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东北地区,除了沈阳、长春、大连三个城市外,其余城市人口全部在减少。西北也是人口流失重灾地。

全国人口减少的城市数量几乎接近一半,人口流失的县城那就更多了。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20年年末,全国共有1495个县。

无法查询到各城市具体的人口流失数量,但既然有接近一半的地级以上城市人口在减少,人口减少的县城数量,必然也不在少数。

比如太原的娄烦县,过去十年减少了14633人;新乡市的辉县十年减少了4.2万人;哈尔滨的依兰县十年减少了129974人,方正县十年减少了20046人,宾县十年减少了106957人,巴彦县十年人口减少了170146人,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人口均大幅减少。

即便经济强如广东,过去十年也有2/3的县域人口出现下降,主要位于粤东西北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梅州、河源地区的县域下降幅度比较大。

资源、产业、经济、金融、教育、医疗等越来越集中在城市的当下,县城越来越留不住人口。

人口流失,再加上不断有县城被撤县设区,中国的县城数量正在快速减少。

​数据显示,1949年,全国有2067个县,66个县级市;1997年,全国有1520个县,442个县级市。

如何解决人口流失县城的产业、经济、债务问题,在最新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中,有明确指引。

《意见》表示,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的确,县城与乡村,是全体中国人的故乡,即便很多人的户口迁移至城市,或者很多人从小就在城市长大生活,但县城与乡村,是我们无法割断的祖脉。

即便我们现在在城市发展,却也不愿看到自己的县城和乡村破败。

所以本号已经说过,这份文件来得很及时。

03

《意见》明确提出:

第一,要严格控制撤县设区。

过去很多年,中心城市为了扩大版图,不断撤县设市撤县设区,但在疫情冲击之下,特大城市与超大城市呈现出来的防疫难题,让管理层不得不考虑城市无限扩大存在的弊端。

所以最近几年,管理层都在强调,要防范中心城市摊大饼,要审慎从严控制撤县设区。

第二,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作为示范地区重点发展,防止人口流失县城盲目建设。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

​这两点也是很多县城的当务之急。

全国房产已经严重过剩,尤其是低能级城市和县城。很多房子就空置在那里。目前很多县城的房子供应远大于需求,再建设下去真就是盲目建设。必须要控制盲目乱建。

这既是防止资源浪费,也是为了促进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

禁止乱拆、乱侵占,则是保护我们的乡土文化,以及各个县城的特色。

如今的城市几乎是千篇一律,想要感受各地不同文化特色,只能在县城和乡村感受到。保护县城文化,就是保护中华大地上的文化多样性。

第三,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这对于大型城市群内部的县城是非常的利好。当然,能够享受到这种利好的县城,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顶级城市群中,其他城市群还需要不断壮大,更多的是虹吸周边县市,还无法做到辐射。

更多人口流失的县城,无法享受辐射,需要自强才行。

第四,完善县城的教育、医疗、交通、养老托育、文化配套设施建设。

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离开县城去大城市的原因,除了工作外,还有就是希望给小孩提供更好的教育,给父母提供更好的照顾。

如果公共资源配套能够跟上来,至少目前已经留在县城发展的人,会多一点继续留下来的动力。

如果有产业支撑,在县城房价优势面前,很多奔赴城市的人,还会返乡发展,毕竟要是在老家就能赚到钱,谁愿意背井离乡。

第五,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

第六,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重点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统筹培育本地产业和承接外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一般性制造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培育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农资供应、技术集成、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根据文化旅游资源禀赋,培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特色民宿、养生养老等产业。

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说,意思就是,有资源优势的县城,继续做大优势,没有资源的县城,则挖掘自己的特色,去创造产业。

全国43个GDP突破千亿的县市,要么拥有强大的工业,比如昆山、江阴、张家港、晋江、常熟等,要么资源优势,比如神木、准格尔旗,要么拥有特殊的产业,比如具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义乌,比如拥有中国酒都之城的仁怀。

产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有产业才能创造经济、创造财政收入,才能留住人口,防止人口进一步流失。

文件中,明确提出,要错位发展,要有特色。毕竟县城无法与城市形成同量级的竞争,要让自己的产业能够维持下去,只有做出特色,与城市形成互补,才能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