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首推零售绿债,收益“保底”跑赢通胀

随着更多绿色工程项目展开,特区政府有望发行更多绿色零售债券。这对巩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或将具有一系列推动意义
图片
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发布《绿色债券框架》,可动用绿色债券债款的项目类别分别为可再生能源、废物管理及资源回收等。而发行零售绿色债券有望进一步丰富当地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生态。图为中国香港一处近年来新建的废物回收便利点。《财经》记者 焦建/摄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苏琦
受当地新冠疫情形势影响而延期发售近一个月后,从4月26日起,一种与当地通胀挂钩债券(iBond)类似、设有最低保证回报的绿色零售债券(新上市编号:04252),在中国香港特区正式接受市民认购。
按照相关计划,该批零售绿债的发行额为150亿元(港元,下同),并可按认购情况加码至最多200亿元。受内外一系列因素影响,此次发行的额度超出此前相关规划中透露的额度。
“鉴于第五波疫情已逐步改善,重启首批绿色零售债券的认购安排,并将上个财政年度和今个财政年度的额度合并处理,以减省发行成本及行政工作。”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近日在解析相关变化时称,“考虑到市场利率上升,我们决定把这批绿色零售债券的最低息率由2厘上调至2.5厘,为市民提供一个回报稳定的绿色投资选择。”
“拥抱绿色未来”是中国香港特区政府首次推出的这种零售绿色债券的发售主题。因提供高于不少当地银行定存利息的保底息(2.5厘)且认购者须是持有香港身份证的个人投资者,市场将其形容为一种变相“派糖”手段。此外,随着特区政府发行更多的绿色相关债券,对于巩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亦有望展现出一系列正面价值。
“首发”背景
作为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的一种,绿色债券的持有人可以获得利息回报。而其与一般债券不同之处,是其所募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具有环境效益或可持续发展效益),一般由政府、银行和企业发行。
对于中国香港特区的投资者而言,除集资用途有所差异,此次发售的绿色零售债券认购方式、派息时间、息率计算等,都与过去特区政府发行的通胀挂钩债券相似,可大致被认为是多了一种对冲通胀的工具。
在首次发布零售绿色债券之前,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进行相关政策筹划已历经数年,发债规模亦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从大类上划分,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绿色债券计划与其债券计划属于两项不同的债券发行计划。两者在法律依据、规模上限和资金管理方面彼此独立。
在2017年公布的施政报告中,中国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就透露称:为彰显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以及推动绿色金融在香港的发展,政府将带头发行绿色债券。其后,特区政府财政司则在2018年-19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公布了特区政府绿色债券计划。
2018年11月,中国香港立法会根据《借款条例》(《香港法例》第61章)第3条通过决议案(即第61F章),授权特区政府根据相关计划借入任何时候最高未偿还本金总额不超过1000亿元或等值款项。
为让特区政府有更大的空间尝试扩大绿色债券的币种、项目的种类、发行的渠道,从而进一步丰富中国香港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生态发展,在2021年-22年的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财政司透露计划将借款上限提升至2000 亿元。中国香港立法会于2021年7月通过了相关决议。
于2018年正式成立后,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的绿色债券计划分别于2019、2021年先后发行4次。而此次发行的绿色零售债券,则是在特区政府绿色债券计划下首次向香港居民发行。
虽面向的投资者群体不同,但该计划所募集的资金,将投入符合绿色要求的政府基建等相关项目。2019年时,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曾发布《绿色债券框架》,8个可动用绿色债券债款的项目类别分别为: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益和节约能源、污染预防及管控、废物管理及资源回收、水及废水管理、自然保育或生物多样性、清洁运输、绿色建筑。
具体而言,发行绿债所得的资金会按照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绿色债券框架》拨入基本工程储备基金,为具有环境效益和推动中国香港特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融资或再融资。而特区政府则会每年就募集资金的分配情况和绿色项目的预期环境效益公布相关信息。
助力金融业多元化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此次零售绿债的设计与此前发售的iBond系列基本相同,其发行年期同为中短期的3年,一手入场费为1万元,每半年派息一次,息率与通胀挂钩,保底年息2.5厘,以高者为准(如通胀率高于2.5%,则可以取得更多利息)。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则表示:为方便市民认购零售绿色债券,是次发行保留了过往政府零售债券采用的多种渠道。即认购该种债券可通过3类配售机构办理,包括指定配售银行、证券经纪、香港结算公司。
4月26日,作为牵头行的两家香港银行均透露称:个人投资者的认购积极性较高。此外亦有银行表示,首两小时已录数千户申请,线上平均认购多达7手。
“绿债具有信贷评级高、违约风险低的优点,可看作是种防守型的资产配置工具。近期市况波动,大家对具有防守型的投资产品兴趣增加。再加上通胀升温,息率与通胀挂钩成为零售绿债的卖点。此外,零售绿债在港交所会有市场,买卖也比较灵活。”首批认购了该种债券的中国香港市民周女士对《财经》记者解析称,“对小型投资者来说,稳健的高回报股票难觅踪影,直接投资美股的渠道也不多。能有点甜头的债券产品也是个还算不错的选择。”
按照相关计划,该批绿债的正式发行日为5月18日,并于5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可在二手市场进行买卖。
与其他投资产品相比:目前港元存款利息仍普遍偏低,大部分港元定期存款年利率不足1厘;目前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仍未到期的3年期绿债有4笔,按债市最新参考价计算,今年到期的年息率最高,约1.16厘。而2024年到期的一笔债息率最低,为0.36厘。
目前中国香港金融投资市场的一个基本预期是:随着更多绿色工程项目展开,特区政府将会发行更多绿色零售债券。而这一过程对于巩固中国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亦具有一系列的推动意义。
在此之前的较长一段时期内,中国香港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心集中在股市及相关衍生产品,债市的发展较为缓慢。
对此,陈茂波亦曾指出:中国香港债市在亚洲区内虽仍处于领先地位,但“发展速度略逊于股票市场”。零售绿债可实现深化市场发展、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三个目标,期望市民可通过投资绿债,一起拥抱绿色未来。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均曾指出:支持中国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
2021年10月,深圳市政府在港成功发行首只离岸人民币绿债,为大湾区利用中国香港市场进行绿色融资进行了有益尝试。
在未来发展方面,“中国香港在绿色金融发展的最佳定位,是利用离岸人民币业务国际枢纽地位,帮助内地绿债与国际接轨,并在港发行更多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资产,以及内地绿色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一位相关人士此前曾如此分析指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