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视界|梅县提线木偶戏:指尖悬丝舞出人生百态

指尖悬丝,唱、念、做、打,线下木偶,扭、抡、闪、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给无知觉者以知觉,给无生命者以生命,用指尖悬丝舞出人生百态。”对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偶戏(梅县提线木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巫启胜这样形容。

演员在2.5米高的立体天桥式舞台上操纵木偶。受访单位供图

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梅县提线木偶戏,客家人称“吊线戏”,俗称“线剧”,其历史悠久,伴随客家人的第三次大迁徙,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由江浙地区经福建省流传梅县。

梅县提线木偶的造形精巧、生动逼真,单个木偶高约为70厘米,与3条硬线、20多条2米多长的软线相连接。“在我们制作的木偶中,最多的有50多条线,都是由一名演员操纵表演。”梅县区木偶剧团演员张彦创告诉笔者,制作木偶需要经过造型、倒模、绘制等一系列工序,要花费一个月时间。

巫启胜与团员们在制作提线木偶。 袁群华 供图

据介绍,梅县提线木偶戏是各种木偶戏和木偶舞台艺术形象中最完整、动作表演最复杂、操作难度最大的一个木偶艺术品种。表演时,木偶的动作全凭演员在高台通过手指连线操纵完成,有时一个指头要操纵3根以上的线路,并通过由软及硬、由硬至软的不断切换变化,使得木偶“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

巫启胜为木偶“上妆”。 袁群华 供图

在木偶戏中,角色一般分为“生”“旦”“净”“丑”“公”“婆”六大行当,表演程式为“唱”“做”“念”“打”,其中唱以古装汉剧西皮、二黄腔板为主,还有民间小调等。

在创作与探索艺术表演创新过程中,古老的提线木偶表演艺术在梅县不断推陈出新,成为集中州古音的汉剧、汉乐和中原古韵的客家山歌、民间小调,以及现代音乐歌舞、古装戏与现代戏、神话剧与童话剧等多元而独特的木偶艺术表演。

“如今的梅县提线木偶戏,不仅具有戏剧通常意义上的文学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还包含了木偶造型艺术及中州古音、中原古韵的语言艺术等元素。”巫启胜说,所有这些,都赋予了梅县提线木偶戏鲜明的客家地方特色,使之成为不同于全国各地提线木偶戏的客家地方戏。

巫启胜教授团员提线木偶技巧。 袁群华 供图

2009年10月16日,梅县提线木偶戏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1月21日,梅县区木偶传习所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在传承坚守中向新而生

梅县木偶戏艺术表演经历了从兴盛到衰落,又从沉寂到新生的过程。

1978年梅县木偶剧团重新办复至1990年,是梅县提线木偶戏演出的黄金时期,剧团下乡巡演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经常需要加演,群众看后纷纷大喊“过瘾”。

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一听到木偶剧团要来表演,全村的老老少少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搬着小板凳齐齐围坐在小舞台前,目不转睛地看着几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唱念做打”,好似活的一样,全村热闹得像过年。

然而,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古老的木偶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木偶剧团也经历了在夹缝中生存的窘境。

“记得一次在江西表演,票卖不动,第一场台下没几个人,第二场干脆就没演了。”巫启胜回忆,因为收不到门票钱,演员们都没钱坐车回家,只能打电报回剧团,预支下个月的工资,让人送到演出地,才买到回家的票。

在最艰难的时候,巫启胜还卖过猪肉、面包,凭着对木偶戏执着的爱,他咬牙坚持。“最惨淡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才5块钱,当时和我同批的团员一下子走了好几个。”巫启胜说。

市场的无情捶打,加之提线木偶绝技、绝艺的传承难度相对较大,梅县提线木偶艺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日渐加剧。

为了改变濒临“断线”的局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剧团新招收了一批年轻学员,已达退休条件的巫启胜重新返回剧团带新团员。

巫启胜创新创作的提线木偶书法表演。 袁群华 供图

“木偶剧团和山歌剧团融合发展后,目前我们共有70多名团员,大部分为90后,还有不少00后。”梅县区山歌(木偶)剧团负责人赖瑜明介绍,现在已有黎为艺、李嘉珍、廖佳萍、陆怡婷、聂瑜5名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梅县木偶戏发展注入新活力。

培养人才仅是第一步,如何赢回观众,是剧团亟待解决的难题。

木偶舞蹈《封箱》斩获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作品金奖、创作金奖。 袁群华 供图

在80后剧团新“掌门人”赖瑜明的推动下,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

人偶合一的提线木偶杯花舞《杯花声声迎客来》赴珠三角巡演,梅州首部人偶剧《超级校园》备受低龄观众热捧,《三只小猪》《白雪公主》等儿童剧接连上演;《变脸》获首届中国木偶展演金奖,《海族总动员》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三等奖,木偶舞蹈《封箱》获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及广东省第六届岭南舞蹈大赛表演金奖、作品金奖、创作金奖……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人偶剧《海族总动员》斩获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剧目三等奖。 袁群华 供图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赖瑜明介绍,目前,剧团正计划创排木偶山歌剧《哪吒闹海》,在传承坚守之中,推动梅县提线木偶戏向新而生。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传承、创新、发展,梅县提线木偶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看着舞台上练习提线木偶的小年轻,巫启胜的手不由地舞动起来,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原标题:

梅县提线木偶戏:

指尖悬丝 舞出人生百态

【来源】南方日报·梅县视窗

【文】南方日报记者黄韬炜

【图】袁群华(署名除外)

【作者】 黄韬炜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