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车企停产,欧美系停售:中国车企的“世纪机遇”

3月3日,受制裁措施影响,俄罗斯国产汽车拉达将停产4天。停产原因是,电子元件供应出现困难以及无法保障工厂员工工资不受影响。
几天前,台积电台积电宣布,已完全停止供货给俄罗斯及其上游供应商,同时仔细研究制裁措施,确保完全遵守。
图片
可以预见,芯片等电子元件的供应恐怕短期内难以解决,尽管拉达宣布暂时停产4天,但实际上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而且拉达只是一个代表,俄罗斯的汽车生产厂商,都可能面临一样的状况。
不仅是俄罗斯本土品牌,多家欧美汽车和摩托车公司在3月2日宣布关闭工厂或暂停对俄销售。
俄罗斯即将面临的状况,可能是欧美日汽车品牌和俄罗斯汽车品牌的销售空窗期。
欧美汽车“真空期”
3月2日,保时捷和宝马表示,由于缺乏来自乌克兰的零部件,将关闭欧洲工厂;丰田、梅赛德斯-奔驰和现代则表示将停止在俄罗斯的生产。目前,福特、雷诺和宝马已经关闭了俄罗斯工厂。
此外,沃尔沃、捷豹路虎、大众汽车、梅赛德斯-奔驰、丰田、本田、宾利、阿斯顿马丁、哈雷戴维森和劳斯莱斯都暂停了对俄罗斯的销售。
据《金融时报》报道,截至3月2日晚间,只有现代和日产等少数品牌仍对俄罗斯销售汽车。雷诺控股的Avtovaz仍在销售拉达,但雷诺在莫斯科的工厂已关闭,同时暂停销售。
到了3月3日,俄罗斯本土品牌也宣布停产。也就是说,大部分进口汽车和本土产的汽车,都停止了在俄罗斯的生产或销售。
不过,中国汽车品牌并没有宣布停止对俄罗斯出口,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市场上,只有中国汽车品牌能大量供应。
基于中俄良好的关系,中国对俄贸易普遍被看好。最近几天,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对俄贸易公司股票涨停潮,动不动就是封板。
3月3日,中俄贸易概念股继续走强,多股涨停,锦州港、天顺股份均5连板,宁波海运、长久物流2连板,浙江东日、哈空调、中成股份等继续冲高。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延伸至汽车板块。
中国品牌的机遇
据car.ru汽车网站报道称,在俄罗斯对中国产汽车的需求在增长。2022年1月,来自中国的汽车在俄罗斯销售了9553辆,占整个俄罗斯汽车市场的10.4%。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月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整车出口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依次是智利、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比利时、澳大利亚、墨西哥、埃及、孟加拉国、英国和菲律宾,合计出口整车105.9万辆,占整车出口总量一半。
汽车商品出口金额排名前十位国家依次是美国、墨西哥、日本、德国、俄罗斯、韩国、英国、比利时、澳大利亚和越南。合计达到60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0亿元),占全部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47.6%。
可以看到,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金额,俄罗斯都位居前列。过去一年,该国汽车市场强势复苏,累计销售167万辆,同比增长4.3%。中国品牌汽车总销量达到11.57万辆,同比翻了一番,在俄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增至近7%。
销量榜单的前二十名中,有3家中国品牌。吉利以24587辆的销量排名第十七,同比增长59%。最畅销的车型是紧凑型跨界车Coolray(缤越),共售出11101辆,同比增长97%。其次是Atlas(博越),同比增长23%至8965辆;高级轿跑车跨界车Tugella(星越),同比增长6.3倍至1903辆。去年9月上市的Atlas Pro(博越Pro)表现出色,已售出1879辆。
今年1月份,吉利在俄罗斯销量增长超过2倍,共销售1863辆汽车。下半年计划开始销售新款中型跨界车Monjaro,首次进入俄罗斯D-SUV细分市场,该车型在中国市场被命名为星越L。
俄罗斯已成为奇瑞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去年销量暴涨224%,达到37118辆,排在榜单第十三位。瑞虎7 Pro成为当地最畅销的中国品牌车型,共售出14112辆。除此之外,瑞虎4(14034辆)、瑞虎8 Pro(6084辆)、主打高端市场的星途TXL(3447辆)分别排在最畅销中国品牌车型的第2、8、9位。
2005年,奇瑞在俄罗斯成立首家海外子公司,通过与Avtotor(阿维托托尔)公司合作SKD组装业务,生产A15/A21/T11三款产品,年销量达3万多台,迅速打开市场。
哈弗(Haval)连续第三年成为俄罗斯市场最畅销的中国汽车品牌,销量达到3.9万辆,同比增长125%,排在第十二位。在俄罗斯最畅销中国品牌十大车型排行榜中,哈弗同样占据4席,F7(12386辆)、F7x(10336辆)、JOLION(9877辆)、H9(3367辆)分别位列第3、5、6、10位。
截至目前,长城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保有量超过18万辆,并已实现哈弗F7、F7x、H9、JOLION等多款车型本土化生产。去年4月份,位于图拉州乌兹洛瓦亚工业园的汽车发动机工厂正式开工,预计年底完工,年产发动机约8万台,汽车生产配套产业将进一步完善。
俄乌冲突下,欧美品牌出现真空期,俄罗斯167万辆的市场可能面临供应极度短缺,进入卖方市场。
有一定基础的长城、吉利和奇瑞,将获益最大,就算在俄罗斯还没有基础的车企,此时也可能是打入俄罗斯最佳时机。
以目前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俄乌冲突的影响可能是长期的、深远的,欧美汽车品牌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在俄罗斯都是缺位的。中国车企瞄准更长远地未来进入俄罗斯市场,将可能获得长期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