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上的长春姐弟俩

图片
表姐张骁、表弟朱超二人在北京冬奥会现场为冬奥助力(受访者供图)
作为北京冬奥会的夺金热门项目之一,短道速滑一直备受关注。赛场内,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健儿们在为国家和荣誉而战。赛场外,各领域的工作人员也一刻不停,为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来自吉林体育学院的张骁是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竞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她的表弟朱超作为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参与冬奥会工作,姐弟俩齐上阵,携手再续冰雪情缘。
表姐曾入选国家青年队 参与赛事保障圆梦冬奥
张骁与朱超不仅是表姐弟,更是从小学习短道速滑的学伴。“我家张骁和朱超接触短道速滑时才9岁,因为孩子身体不好,经常有病,我们最初让这俩孩子学习的是武术,但是其他人都感觉俩孩子反应速度比较好,就建议他们学习短道速滑了。” 张骁的母亲马晓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那时候训练都是在室外,吉林又冷,教练很严格条件很艰苦。
据了解张骁具有短道速滑项目十五年的运动员经历,曾是吉林省队、国家青年队主力队员。2011年张骁转为裁判工作,2015年升级为国家级短道速滑裁判员。具有短道速滑国际、国内大赛十余年执裁经历,多次被评为优秀裁判员。2014年张骁进入到吉林体育学院,从事冰上教学工作,担任滑雪、花样滑冰、轮滑主讲教师。在2018年开始,在吉林体育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张骁积极参加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的相关培训活动,历经三年的学习,经过笔试、面试、外语和综合测试的层层选拔,最终获得北京冬奥组委选调资格。在冬奥会开幕前,张骁和团队主要负责赛前的筹备工作,对参加短道速滑项目的国家、运动员、官员进行统计;每天各个国家训练和比赛的日程安排;对接国际技术官员(ITO)、国内技术官员(NTO)、技术代表(IF)的工作日程;制定跟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带妆彩排运行计划;制定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首都体育馆场馆群短道速滑领域新冠疫情防控方案和其他部门对接等工作。尽管任务繁杂、涉及业务口众多,经常一天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但张骁却乐在其中。
图片
张骁在吉林体育学院从事冰上教学工作,为冰雪教育事业添砖加瓦(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名曾经的短道速滑的运动员,没能参加一届冬奥会一直是我很大的遗憾。如今转换身份回到20年前奋斗过的地方,对自己是一种弥补。在运动员时期没能代表国家征战奥运会赛场,但作为工作人员,能够为全球顶级的运动员做好赛事筹备的保障工作,是一件无比骄傲和自豪的事。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圆梦冬奥了。”张骁说。
表弟从维修工到冬奥会 一个多月减重40斤
图片
张骁的表弟朱超为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受访者供图)
张骁的表弟朱超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了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团队中的一员。但朱超的本职工作其实是长春公交集团电车公司轨线所的一名轨道维修工。他在业余时间担当赛事裁判员,为了给比赛留出时间,他平时在工作岗位中经常值班,灵活利用休息时间参与裁判工作。
据介绍,朱超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冬奥会申奥成功后就一直在为其做准备。“我是冬奥会申奥成功后就进行了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国内技术官员的报名选拔,中间经过了国内技术官员的培训,考试以及很多大型比赛的层层选拔,经过了五轮考试从最初的近千人中脱颖而出,走到最后,走上了冬奥赛场。”朱超表示,短道速滑属于冬奥会的一项重点项目,也是中国夺金的一项重点项目,所以参加的人数和淘汰的人数都比较多。
据了解,奥组委对冬奥会的国内技术官员选拔非常严格,身高、体重都有相关要求。朱超由于体重超标,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成功减掉了40斤。“我们是短道速滑所有项目的裁判员,我是1月中旬接到奥委会通知的,1月21日前去报道,据我了解吉林省短道速滑的国内技术官员一共有18人。”朱超表示,尽管已经当国内技术官员8年了,大小赛事参与无数。但在冬奥会现场亲身经历了中国冬奥会夺得首金的高光时刻,依然无比自振奋与自豪。
“短道速滑项目产生金牌的那场比赛就是在首都体育馆,赛场上虽然看不到我们的孩子,但看到中国的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拼搏,我们也很激动。在疫情下我们祖国举办这样一场全球关注的赛事实属不易,北京又是世界首个“双奥之城”,这背后离不开无数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员,我为孩子们骄傲,更为祖国自豪。”马晓萍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