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言俚语|胡倨,平凉特产俚语

胡倨,平凉特产俚语

半瓶子

前些年,笔者写过平凉人的口头禅“倨”和“胡倨”的涵义、出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日常表达和书写过程中,很少有人去考证这个“jù”字该怎么写,用哪个字更准确且更能表情达意?

起初在写“jù”字时,我也不知道该用哪个字合适?查了《说文解字》《辞海》《词源》都没能找到一个恰当的字。一日,翻书时看到一个词“倨傲”,在查阅这个词语注释时发现,这个倨傲的倨,就是我们平凉人常说的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倨(jù),并不是平凉人凭空乱造的一个字词,而是有出处,有来历的。《汉语词典》解释为:倨,倨傲,意为“傲慢无礼,高傲自大。”成语“前倨后恭”解释,倨:傲慢;意思是: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态度的改变。翻译成平凉话大概意思是:看你我儿家刚才倨的跟二万一样,一转眼的功夫咋又变成哈巴狗咧?

倨、胡倨和其他方言一样,最早诞生于市井陋巷,至于它何时变成平凉人的口头禅,不得而知。笔者第一次听说这个词语,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个词起根发苗于一些年轻人群体,属于江湖话之一。如:俩人见面,甲对乙说:看把你娃倨的撒,见了你老哥都不问一声。又如:谁谁那怂倨的很,我有事去寻人家,人家都不招势咱。还比如:你我儿家胡倨啥哩嘛,不就是有几个糟纸纸子么,看把人倨炸圈咧着!

有人问半瓶子:倨和胡倨算不算平凉方言?我说不算。理由是,所谓方言,是在一个地域流行的一方之言,是语言的地域性变体。如平凉人把太阳叫“日(er)头”就是方言,而倨和胡倨显然不是,它应该是俚语。所谓俚语,就是指通俗的口语或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但不一定是方言。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倨或胡倨,基本上都是在非正式场合才会说,没人会在开会或谈生意时用到它。在平庆地区及六盘山片区,只有平凉人用这个词,算是平凉特产俚语。

那么,说一个人倨或者胡倨,是褒义还是贬义呢?

倨,不单纯是个贬义词,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不同语境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尽相同。如半瓶子写了一篇文章让朋友过目,他看后回复了三个字:倨滴很!这里的倨表示赞扬和肯定。有时候,我们说某个人“倨滴很”,是说这个人有气质、有气魄、有本事。这里的“倨”也是一种肯定,一种钦佩。

朋友买了一辆新车,你表达赞叹的词语脱口而出——“倨日塌咧!”还有,当某个人在某个圈子某个行业混得比较红火,其他人看着很眼红,但却没有能力赶上或超过人家,就只能在私下里暗暗嘀咕:倨啥哩嘛?这里的“倨”则是一种复杂情绪的表达,既有羡慕,也有嫉妒。

平凉人把傲慢骄横的人叫“倨”,把财大气粗的人叫“倨”,把肆意胡来的人叫“倨”,把能干本事大的人叫“倨”,把靓活好看的女人叫“倨”,把好东西也叫“倨”……一个“倨”字,在不同的场景、环境、语境、氛围中,用不同的口气、表情说出来,寓意则完全不同。

相对于倨,胡倨就是一个纯粹的贬义词了。举例,遇到多年未见的发小,兴冲冲上前打招呼,结果人家瞟了你一眼,鼻子里哼了一声,算是回应了你扑哩闪电的热情。热脸蹭了冷屁股,在尴尬之余,你嘴里嘟囔一句:你个倨货,胡倨撒哩嘛?!

胡倨冒撂,市井之中多用来形容那些本事不大,口气不小,惯于吹牛编皮撂谎的人。而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胡倨冒撂的人应该是指那些自视甚高、颐指气使、目空一切、语气生硬之人,说话做事不留情面,让人感觉很烂面当场尬到下不了台。

半瓶子自以为算不上一个倨人,也没有啥资本给人胡倨。在我看来,一千个平凉人,对于倨的解读或许有一千个不同的答案。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理解,那些被别人常竖起大拇哥称赞倨的人,一定是有牌面、有资本、有资格、有能力、有影响力的人。譬如著名音乐家赵季平,经济学家马光远,《中国国家地理》掌门人李栓科,大写意画家蒋志鑫……这几位名满江湖的平凉当代人物,就是名副其实的“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