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史上头号话题人物,真人间恶魔?

本文作者是撰稿人@县豪

在电影院养生的大龄青年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怪人,长久以来激发着好莱坞的“创作欲”。

远的来说,早在1997年,詹姆斯·卡梅隆就打算跟约翰·库萨克(《致命ID》《幻影凶间》)合作,将他的故事改编为电影,不过计划最终未能成行。

《致命ID》中的约翰·库萨克(左)

近的来看,五年前有消息透露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会出演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拥挤的房间》,或将于2022年上映。

此人便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话题人物之一比利·米利根(下简称“比利”)。

比利只是他其中一个名字,因为他是一名人格分裂患者,在他的意识里,共存在24重人格,每一重人格都有自己的名字。

如此传奇之人,到底拥有怎样的人生?

前不久网飞上线了一部纪录片剧集《心中恶魔:比利·米利根的24副面孔》(以下简称《心中恶魔》),对比利的多重人格人生进行了梳理。

比利1955年生于美国迈阿密,2014年离世,这部剧集以4集共4个小时的体量,概述比利近60年的人生,重点则放在1977年,即比利22岁时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犯下强奸罪之后。

首先回到1975年,那一年比利因持械抢劫入狱,1977年假释出狱,同年10月,比利因在大学校园抢劫并强奸了三名女性再度被捕,但在后续的审讯中,比利却因身患人格分裂症被无罪释放。

因为,实施强奸的并非比利本人,而是24重人格中的其中一重——女同性恋者阿达拉娜(Adalana,19岁)。

中间的女子即是阿达拉娜

围绕“美国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却被判无罪之人”这一噱头,《心中恶魔》以“关系人受访+资料闪回”这两种非常有限的呈现方式,对比利是否有罪进行了不厌其烦的讨论。

比利的24重人格,并非同时被发现。

1977年的犯罪事件后,比利在接受一连串精神治疗的过程中,被医生发现具有10重人格,因此当时还有《10个比利》的文章面世。后续治疗中,医生大卫·考尔则发现了比利的另外14重人格。

比利首先被发现的10个人格包括——

核心人格比利、主人格亚瑟(家长)、仇恨人格瑞根、欺骗人格亚伦、反社会人格汤姆、胆小人格丹尼、痛苦人格戴维、失读人格克里斯汀、温顺人格克里斯朵夫、孤独人格阿达拉娜。

家长型人格亚瑟

另外14个“比利”则是(其后发现的不被喜爱的人格,在剧中被称为“讨厌鬼”)——

粗暴人格菲利普、谋划人格凯文、狩猎人格瓦尔特、流氓人格阿普里尔、信神人格塞缪尔、僵尸人格马克、极端人格史蒂夫、喜剧人格利伊、失忆人格杰森、冒险人格罗伯特、迟钝人格肖恩、势利人格马丁、压抑人格提摩西、融合体人格“老师”。

《心中恶魔》并未对这么庞大复杂的24重人格逐一探秘,只是蜻蜓点水地在对比利本人的医学采访中,展示他释放出的其中几个人格,如丹尼、汤姆、阿达拉娜等寥寥几位,且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情呈现。

比利的人格分裂症是在其犯下强奸罪后被诊断出的,因此,无论医学界、媒体,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其多重人格的真实性有着不同的判断。

小李曾演过人格分裂电影《禁闭岛》

剧中,知名多重人格治疗师劳夫·艾利森、精神病医生大卫·考尔等,都坚信比利的意志里的确存在多种人格,所以他的犯罪很难定性。

然而,一些因强奸案而关注比利的民众却认为“假装多重人格很容易”、“不相信有这种事”。

检察官Terry Sherman的观点则更为犀利——

“我不在乎他想让哪个人格去坐牢,但其中一个要坐牢。”

此外,比利在某些细节上似乎也在多重人格这一点上有所“露馅”。

如比利的仇恨人格瑞根(Ragen,23岁)是南斯拉夫人,会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但是当他在与捷克医生纳普对话时,瑞根这种人格会立即跳脱。

因为纳普在二战时期学了好几种东欧语,其中就包括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语。

甚至比利的主人格亚瑟用阿拉伯文写的信,后来也被证实是由比利的阿拉伯裔狱友操刀。

还有其他细微的疑点:如韦柏医生在对比利进行心理评估时,与韦柏见面的是人格丹尼(Danny)。丹尼由于身材瘦小,惧怕陌生人,而且只有14岁,但是三个问题后,他却开始翘腿而坐。

这个动作对于身高1米82、体重86公斤的比利自然正常,但对于胆小、瘦削的14岁少年,却多少有些不自然了。

无论“24个比利”确有其事,还是为脱罪而伪装,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当时的医学、文艺、影视,甚至哲学等领域,都因此嗅到了巨大的名利气息和商机。

甚至可以说,围绕比利的24重人格,已经形成一条非常完整的故事利益链。

当时的心理、精神医疗师急于用比利的案例奠定自己的行业地位,这自不必说。

曾以科幻故事《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连夺雨果奖、星云奖的著名作家丹尼尔·凯斯也和住进医院的比利一起,共同写下了纪实小说《24个比利》,在出版界获利不菲。

比利后来的妻子,也在同比利的短暂婚姻之后,发表了一封分手信,并带着比利的一部分书籍版税离开了比利,可见,比利在这场婚姻中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牟利工具。

所以,某种程度而言,比利也是一个被剥夺的角色。

这种剥夺,更严重地体现在他的童年时代,据比利本人以及比利的兄妹所言,正是残酷的童年经历使比利产生了24重人格。

比利有过一位生父和两位继父,第二位继父不仅家暴成瘾,更经常将比利独自带到谷仓,毒打、强暴,甚至在谷仓挖坑威胁比利要将他就地掩埋。

童年时的比利

这种严重的心理创伤,使比利学会如何操控环境,无论他是真的“进化”出多重人格,还是借多重人格在掩饰自己的罪行,都已经养成了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和生存策略。

尽管《心中恶魔》释放出如此丰富的信息,在小万看来,这部纪录片剧集却有避重就轻的嫌疑,目前在IMDb上也仅有6.2的评分。

剧集不但形式简单、粗暴,更在“比利是否患有人格分裂症”这一点上反复打转,对观众真正关心的“比利的24种人格究竟是哪些人格”、“这些人格都产生了哪些行为”、“比利的犯罪生涯同24种人格有什么关系”等部分,鲜少涉及。

这也不得不令人怀疑,“24个比利”这一本来充满戏剧性、神秘性、矛盾性的美国故事IP,会否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根据丹尼尔·凯斯原著《24个比利》改编的电影《拥挤的房间》,又是否真值得期待?

小李子如愿以偿出演比利一角

眼下,沙马兰导演、詹姆斯·麦卡沃伊主演的《分裂》已经将拥有23种人格的人间恶魔搬上大银幕,虽然没明确说和比利的故事有关,但一美的“精分”式精彩演出,足够达到令人难忘的地步。

小李的《拥挤的房间》还能怎么拍怎么演,恐怕仍要静候很长一段时间。

而好莱坞对于比利24重人格的兴趣,也不会就此停住。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