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剑出鞘!斩断校外培训资本无序扩张之链

利剑出鞘

斩断校外培训资本无序扩张之链

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各地2021年底前出台具体政策

近年来,资本无序涌入校外培训机构,尤其集中在学科类培训领域,加重了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严重侵害了教育的公益属性,让良心的行业变成逐利的产业。此前“双减”文件的出台,对校外培训行业设置了“红绿灯”、划出了“警戒线”。

此次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把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规定培训机构必须在政府制定的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内确定收费标准。此举犹如利剑出鞘,彻底斩断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资本无序扩张之链,遏制资本过度逐利行为,切实减轻学生家长负担,让良心行业回归公益属性。

究竟什么是政府指导价?依据《价格法》规定,政府指导价是指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

通知明确了定价权限和实施时间。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或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由地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由培训机构办学许可审批地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各地政府制定的浮动幅度,上浮不得超过10%,下浮可不限。各地要于2021年底前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管理政策,并做好政策衔接。

如何科学制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坚持学科类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以有效减轻学生家庭教育支出负担为目标,以平均培训成本为基础,统筹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制定线下和线上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

这位负责人表示,要根据相关规定,开展成本调查,严格核减不合理成本,尤其是加强对培训机构人员薪酬、培训场地租金、宣传费、研发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主要成本项目,以及关联交易的调查审核。同时,建立收费政策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对收费政策开展评估,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完善。

要区分线上和线下以及不同班型,分类制定标准课程时长的基准收费标准。班型主要可分为10人以下、10至35人、35人以上三种类型。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地区具体的分类标准。标准课程时长,线上为30分钟,线下为45分钟,实际时长不一样的,按比例折算。

为保证政策执行到位,通知要求各地督促培训机构将学科类校外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信息提前向社会公开,并于每年6月底前,将招生简章、收费标准、教师资质等资料,连同上一年度收入、成本、利润以及关联交易、政策执行等情况分别报送给当地教育、发改和市场监管部门。

通知还提出,推动培训机构全面使用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统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格履行合同义务,规范自身收费行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提高或变相提高政府制定的培训收费标准,不得在培训费外另行收取其他费用。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各方参与监督。

此前,教育部发文,对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范围作了明确划分: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记者 付朝欢 实习记者 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