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土特产”变“金蛋蛋” 安徽亳州大周村的“富金‘药’匙”

央广网亳州7月25日消息(记者王利邵光佳)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报道,《走进乡村看小康》今天继续准时出发,带大家走乡串村,美丽中国转起来。

今天,我们要带您由北向南走进吉林、河北、安徽、云南省的美丽乡村,去看看那里的特色种植,听听有关特色种植的知识和有趣的故事,说说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及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

今天一个小时的直播,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联合吉林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河北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云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共同奉献。

《走进乡村看小康》,咱们接着往下走。第三站是江淮大地的安徽省。在安徽北部,有一座历史文化气息非常浓厚的古城,它叫亳(bo)州,它是一代先哲老子的故乡,也是曹操、华佗等历史名人的故乡。

亳州还是闻名世界的中医药之都,中药材使亳州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尤其是亳州地产白芍,它的根可以入药,花叫芍花,非常漂亮,还是亳州的市花。

亳州市种植了30万亩白芍,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有世界上最大的芍药花田。现在我们就跟随总台驻安徽记者王利、安徽台记者孙玲娟的脚步,到大周村去看一看中药材种植如何成了百姓致富的金“药”匙。

这两天,亳州地产白芍陆续进入采挖期,王其丰所在的企业也忙碌起来。“这是现代化的润药机,可以用蒸汽,很短的时间内把它蒸软,浸泡可能要两天时间,这个可能就是两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就软化了,软化就可以切了。”王其丰说。

亳州白芍形状类似人参,根部可供药用,在亳州种植的芍药被称为“亳芍”,是《中国药典》中以“亳”字命名的中药材之一。白芍被农民从地里刨出来后,会运到专业的脱皮工厂脱皮、晒干,再运到中药饮片厂浸泡、切片、烘干。王其丰说:“本来晒干了切,现在泡软切过之后烘,烘干包装。有的白芍它不光是直接切成片,还有的就是说它要蜜制。不同的秘制方法,它的药效是不一样的,治不同的病。”

王其丰是土生土长的大周村人。他说,以前村里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白芍,后来村里加快土地流转,现在已实现规模种植,他所在的企业就带动种植了3000亩。大周村党委书记薛艳丽也介绍说:“7002亩地,流转了6000多亩了,白芍(现在)都得有四、五千亩,现在成规模化种植了,咱村目前人均收入两万以上。”

种植规模和面积大了,成本降下来了,产量大了,质量提高了,客商来的就多了,效益就好了,药农收入就增加了。“今天过来看中药材的吗?”“看的白芍。”“是从哪个地方过来的?”“俺在涡阳那边。”

芍花每年五月初开放,花期有半个多月,花开时节全村满地绯红,游人纷至沓来,仅五一小长假就来了近10万人。大周村民纷纷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即便现在花期已过,仍有不少游客来到这里品尝以亳芍等地道药材为食材做的药膳。一家农庄的负责人杨昭辉边烧菜边向我们介绍说:“藏红花炖鱼头。就是把花鲢比较鲜美一点,利用地产的藏红花调味,做出来过以后色泽比较金黄,口感也比较香,比较受欢迎。”

为了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大周村人想了不少办法。杨昭辉经过研发,在他的农庄推出了芍花醋,成了游客必买的伴手礼:“我们采取就是用它的芍药花蜜加到苹果醋里边做出来的产品,我们主要是卖点是不添加香精,不添加色素,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白砂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