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突破千亿,行业迎来高光时期,医美产业链头部公司

贝泰妮今天最高市值突破千亿,成为A股市值最高的化妆品公司,超过了老牌上海家化。贝泰妮的活跃,还引发了资金对医美板块的关注,最近朗姿股份连续两个涨停。有朋友可能会质疑,贝泰妮是做化妆品的,与医美有啥关系呢?贝泰妮是做功能性化妆品,产品介于医疗+化妆品之间,也可以算做医美大类。贝泰妮上市前16家三甲医院皮肤科进行临床验证安全性+功效性,目前依托超19位顶级皮肤科泰斗、63位皮肤科专家、54家国内外顶级医院临床验证、128篇产品基础研究和临床验证论文,通过询证医学加强品牌科学性和严谨性。成分上背靠拥有6500+种药用植物的云南,以天然植物精粹加持,TCM成为中国护肤品与国际品牌竞争的利器;渠道上坚持线下医院渠道基础,与皮肤科医生深度合作,通过医学背书积淀产品力。为了更好的了解医美行业,今天我们找了一篇行业研报,系统的介绍一下医美行业。

一、医疗美容行业情况概览

(一)市场现状:全球稳中有升,中国市场崛起

全球医疗美容市场:中国增速明显高于全球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9 年中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 1769亿元,同比增长 22%,预计 2023 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拓展至 3115 亿元,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非手术类医美服务由于低风险、 轻疼痛和恢复时间短,消费者接受程度更高,增长速度更快,预计从 2018 年到 2023 年,复合增 长率可以达到 26.3%。从疗程数角度来看,据国际整形美容医学会统计,全球医疗美容服务疗程 数从2011 年的 1,470.78 万例增长至 2017 年的 2,339.05 万例,年均复合增长率 8.04%。

国内医疗美容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医疗美容在我国已有近 30 年的行业历史,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从医疗美容机构的规模数量看,2011 年末,我国各类医疗机构中医疗美容科床位数为 5,242张,2017 年末增长至 11,470 张,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3.94%。从就诊人数看,2011 年,我国整形外科医院、美容医 院的门诊数量分别为 34.72 万人次和 78.40 万人次,共 113.12 万人次,至 2017 年,已分别增长 至 71.79 万人次和 462.63 万人次,共 534.42 万人次,合计就诊人数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9.54%。

(二)行业潜力:对比海外渗透率较低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医美渗透率的提升,该行业热度逐 年升高,医美服务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快速增长,具有很强的市场性和消费属性。按照介入手段, 医美大致非为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主要包括五官整形、美体医疗等整形项目,非手术类主要包括注射填充、激光美容等皮肤美容项目。近年来,全球医美市场增长良好,2018 年市场规模 达到 1357 亿美元,未来预计保持 8%左右的稳定增长。据统计,过去几年我国医美行业以每年 25%以上的增速快速增长,预计到 2020 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可突破 3000 亿元。相比于韩国和美国等医美大国,我国医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早期, 渗透率在 3%左右,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仍具有很大发展空间,20-45 岁女性为主力消费人群。国内的医疗美容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大类,前者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的医疗美容科室,后者 主要是指民营的医院诊所。近年来,民营医院受益于政策放松和资本支持,占据了中国整形美容市场的主要份额。

图表:中国医美市场-低渗透率 图表:中国医美市场-民营机构驱动

根据有关数据测算,2019 年中国内地医美市场渗透率有望从 2009年的 1.5%提升到 2020 年的 3.6%。中国的渗透率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还尚未匹配,仍然具有可提升空间。女性渗透率7.4%, 远远小于韩国的 42%。

高速大量增长:2018 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按医疗美容疗程的数量及金额计是全球第二大。

低渗透率:尽管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是医疗美容服务的重要市场,但在 2017 年与发达市场相比, 中国美容医疗服务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

民营机构驱动:中国美容医疗服务市场的增长主要是由民营机构推动的,民营机构在 2018 年 占市场收入的 81.5%。

(三)医美行业集中度:上游集中度高于中下游

我国医美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医美市场从以矫正治疗为主的单一市场逐渐发展成揽 括医疗治疗及美容美观的多样化市场。我国医美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医美原料供应商和医美器材提供商;中下游包括正规机构和非 正规机构,正规机构主要是指公立医院的整容科、大型连锁医美集团、中小型民营医美机构等, 非正规机构是指私人诊所和美容院等。

中国医美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市场集中度有望提升

国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以及正规机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医美市 场的合规性。2017 年,颁布《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2019 年,对于 生活美容类场所的监管与规范也逐渐开始。因黑诊所盛行,医疗美容市场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如虚假广告;医院医师资质混乱;医师技术良莠不齐;非法“行医”;产品价格不透明等问题屡屡 发生,直接导致优秀、合规的从业机在短期内与非正规机构竞争时不具有优势,市场份额被非正规机构挤占,同时也使消费者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非法机构较多,监管趋严有利于正规机构发展。根据更美 APP《2017中国医美行业黑皮书》 统计,中国医美黑诊所数量已超 60000 家,是正规诊所的 6 倍;黑诊所年手术量超过 2500 万例, 是正规诊所的 2.5 倍;医美非法执业者约 15 万人,是合规执业者的 8.8 倍。自 2017 年 5 月起,原国家卫计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多个部门部署了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各地查处和整 顿医美行业突出问题的成果开始显现,有利于正规医美市场的健康发展。2019 年仅深圳地区挂牌 出售的医疗美容机构就超过 100 家,行业整合即将来临。纵观医美行业政策发展的趋势,国家有关部门对于医行业的监管日趋严谨,市场监管有望逐渐成熟。规范的市场利好正规的医疗美容机 构,未来行业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优质企业将以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快速成长。

(四)行业中长期发展确定性强,国内企业市占率提升 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明确 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医美市场之一。受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购买力 和个人医美意识的影响,预计到 2023 年年复合增长率为 24.2%。

国产企业市占率不断提升

以行业上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透明质酸市场为例,从行业内主要企业来看,目前艾尔建、爱 美客、Q-Med AB、LG Life Sciences,Ltd.、华熙生物股份、昊海生科等企业占据了国内主要的市 场份额。从竞争格局来看,国内医疗美容透明质酸市场仍为外资主导,进口替代的空间明显。由于国产品牌单价较进口品牌产品低,从销售收入分析,2018 年中国排名前三的本土企业占比仅为 22.4%,进口品牌产品仍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随着医疗美容透明质酸填充剂本土产品品类的增多, 质量的逐步提高,以及技术的创新,本土品牌的市场销售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预测,中国医疗美容透明质酸终端产品市场规模将在 2021 年超过50.0 亿元人民币,本 土品牌占比将达到约 30.0%。在其他市场(肉毒素等),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也有向上趋势。

非手术类项目发展空间更大

我国医疗美容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虽然我国医疗美容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 与美国、巴西、韩国等国家相比渗透率还远远偏低,预计未来国内医疗美容市场还将持续快速发展,并呈现出如下趋势:

从业机构经营更加规范:医疗美容行业监管正在逐步加强,随着行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 美容机构的经营将更加规范,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整顿规范医疗美容服务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 药品医疗器械;严肃整治违规医疗美容培训;严肃查处违法广告和互联网信息。

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行业的主要服务主体:我国医疗美容服务主体主要有公立医院的整形外科、 皮肤科和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其中非公立医疗美容机构又分为大型连锁医院、中型医院和小型诊所,数量众多,较为分散。公立医院因其公立性质,主要承担治疗性医疗服务,而医疗美容偏 向于消费性医疗服务,民营资本充分竞争,非公立医疗机构是其主要服务主体。

医疗技术更精细,设备更先进,材料更安全:随着消费者对美的追求的标准不断提高,风险 更小、恢复更快、效果更好的微创技术将成为未来医疗美容的发展方向。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得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医疗美容效果和消费者满意度将得到大幅提高。同时,随着生 物学、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医疗美容所用耗材将更加科学、安全,更加贴近人的形体和生理特点,且具有诱导组织再生的功能。

非手术类项目受到更多青睐:相比于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非手术类具有安全性高、康复时 间短、价格大众化等特点。目前,透明质酸钠和肉毒毒素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医疗美容项目,据国际整形美容医学会统计,2017 年两个项目占全球医疗美容项目数的比例分别为17.35%和 16.47%。非手术类医疗美容服务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小的风险满足了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已迎来黄金发展期。

消费者群体拓宽:现阶段,我国医疗美容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社会认可度的不断提 高,消费人群从中高端消费者向大众消费者拓宽。同时,越来越多的男士也青睐医疗美容。整体消费人群体现出大众化,低龄化,两性化的趋势。政策支持不断加码,利好行业长期发展 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是“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大力推动发展的行业,国务 院及有关政府部门颁布政策,明确了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方向,推动了生物医用材料行业的发展。

风险提示:行业增长不达预期,竞争激烈,行业监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