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APP的信用经 杨冰的“破圈”战

图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图片
深度 独立 穿透
图片
图片
如何精进专业力?
作者:李玉
编辑:郝科科
风品:来者 司凤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有躺赢的就有躺枪的。
1499元的李宁鞋炒到四万多,499元的安踏鞋暴涨十倍,国货炒鞋风呼啸,也将得物推向了浪尖。
到底谁躺赢、谁躺枪呢?
01
国潮“炒”风 谁在推波助澜?
SHOU CAI
2021年3月的“新疆棉花”事件,持续发酵。明星解约,电商平台下架、门店骤冷,阿迪达斯、耐克、H&M等大厂品尝了耍大牌苦果;另一厢,品牌国货呼声高涨。聚焦鞋圈,李宁、安踏等国产鞋受到了热捧。
众志成城,可感可叹。
然一些炒客,却趁机兴风作浪,消费起大众的爱国心,一些产品价格暴涨,爆款不是断码就是缺货,让真正想买鞋的消费者感慨连国产鞋都买不起。
这股怪风,无异于捧杀、竭泽而渔,对国产品牌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4月15日,李宁公司回应,不想与炒鞋圈有任何关联,“我们更希望将鞋卖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希望有人为了获取更高利益而买李宁鞋。
可谓一语中的。细观上述炒风,到底谁在推波助澜?
正如新华社发文,当前,少数互联网平台打着“真假鉴定”等旗号,在“炒鞋”问题上借机推波助澜,还有一些平台为“炒鞋”“囤鞋”的年轻消费者提供信贷支持,扮演不光彩的角色。
虽未点名,但不少舆论将矛头指向了鞋圈鉴定大拿——得物。
有媒体报道称,有网友在得物APP上搜索发现,一款安踏哆啦A梦联名鞋,发售价格显示是499元,售价却是3699元,足足涨了3000多;李宁的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发售价仅1499元,售价48889元,涨了31倍;
李宁韦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40码的售价为10889元,相比发售价1699元涨了近6.4倍。
图片
对此,得物APP官微回应:经核查,此次网传图中涉及的三款球鞋,价格均为平台卖家个人所设定。且在卖家设定的价格下并无买家成交或极少有买家成交。目前,针对这三款中卖家所标价格波动过大的球鞋,已进行禁售处理。另发现20款鞋价格波动较大,已经下架,3名涉嫌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卖家被封禁。
图片
有态度、有实操,值得肯定。
然一些舆论并不买帐,责任推为卖家个人,是否有甩锅之嫌,难道自身没有责任漏洞?
细看上述20款波动名单,多为国潮品牌。而事实上,得物APP里溢价品牌还有很多,比如耐克、AJ等。
图片
有微博网友直言“AJ1一堆换个颜色就五位数,怎么不下架?”
值得一提的是,因“抵制新疆棉”,3月H&M、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遭炮轰时,网上流出一张得物的公告截图,表示将在3月25日24点全面下架耐克和阿迪达斯。
图片
然从实际购买看,下架声明反而引来交易量暴涨,且不乏高倍溢价者。是否有反促销意味?
图片
图片
更哑然的是,对于上述下架传闻,得物APP客服称,尚未接到下架通知。首财君浏览发现,至今仍有耐克、阿迪的多款潮鞋在售,且不乏高溢价者。
图片
图片
抛开极端事件,模式本身也有质疑点。
得物App曾强调,除了常规商品,球鞋品牌方每年会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推出少数全球限量商品,此类商品在得物App上占比极低,且价格受到买卖双方意愿的影响,平台不参与定价。
看似公正中立,然这种限量、价不封顶的打法,无形中是否也助长了“炒鞋”风气?
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律师岳屾山表示,炒鞋就像击鼓传花,其实风险非常大。炒鞋商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涉嫌违反《价格法》等法律。
人民日报评论称,炒鞋只要在法律框架内行事,并非不可。但是,鞋是用来穿的,不是用来炒的。遏制这种疯狂的做法和歪风邪气,监管部门应该坚决出手,通过法治手段为炒鞋热降温。
02
鉴定力有多靠谱? 如何念好信用经
SHOU CAI
实际上,早在2019年,央行就在《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简报中提到,“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同年10月,央视点名批评了当时还未更名得物的毒App等10家平台的不正规市场行为。
事件后,得物发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议书,呼吁行业自律。
然实操看,其并非知行合一。
2020年6月,得物APP遭中消协点名。监测期内,中消协共收集得物App有关负面信息8735条,主要涉及假冒伪劣、鉴定费、优惠券等问题。相关负面信息分别在2020年6月9日和18日出现两次峰值。
有网友讽刺道,“天道好轮回,自己给自己鉴定能有假的么。”
图片
何以至此?
来看得物的收入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得物平台上,商品寄卖的手续费约是商品定价的7.5%-9.5%。比如成功交易一双1000块钱的鞋子,平台可赚75块钱到95块钱,这还不算运费等其他费用。如果一双鞋子循环售卖几次,平台服务费也就多赚几次。
换言之,交易越高、收入越高。
公开信息显示,得物APP的前身为毒APP,2015年由虎扑内部孵化。得益于年轻人的流行炒鞋热,其快速进阶国内潮鞋最大的讨论和交易平台。
其一大特色就是宣称“权威鉴别,正品保障”,输出了一套专属鉴定标准,即防伪四件套:得物鉴别证书、认证鞋扣、包装盒和胶带。拥有四件套的商品被称“过毒”。
换言之,在提供“多道鉴别服务”基础上,得物作为第三方消费平台,可更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这种鉴别保障,也让其荣获了假货天敌的称号。
得物数据显示,2019年其GMV达60亿-70亿元,2020年初,月活用户达4000万。
客观而言,新一代消费群体个性张扬,专业类潮流服饰购买力旺盛。除代理商的正规渠道外,大部分人只能通过海淘追求潮流。所以,明辨真伪就成了刚需。也基于此,鉴别服务成了得物的核心卖点,信用力更是其生存发展的根基。
问题在于,鉴定也是一个精细活,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控不好,很易引发信任危机。
聚焦转售市场,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得物真能说了算?这鉴定过程是否够标准化?鉴定师水平如何?经验、技术等是否匹配、过硬?
打开黑猫投诉,得物也露出了假货天敌的另面人设。截至4月21日16时,其在黑猫投诉上有超7万条相关投诉,涉及“售假”“以次充好”“货品瑕疵”“售后搪塞”“鉴定超时”等问题。
图片
4月8日,一位匿名用户称“4月5日晚于得物app下单一双vans 4月8日收到发现左脚侧面有一处明显的破损,得物的售后真是不敢恭维,道歉也不真诚。”
图片
还有用户表示“在得物上买了双鞋 平台显示质检不通过后退款,又买了一双,过两天还是质检不通过退款,买了第三双说鞋有瑕疵需要确认,我拒绝了,连续三双鞋 ,这么几天我手上一双鞋都没拿到,我的时间不是时间吗?客服说专员处理,专员也没有打电话。”
面对投诉,得物的防伪四件套保障是否够严谨、够专业呢?
烦恼不止于此。
2021年3月18日,上海市公安局破获首例第三方鉴定平台防伪标识被侵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高达700多万元。
据媒体披露,犯罪分子仿冒的就是“得物”:一边“克隆”多个和得物相似的虚假网页,一边生产、销售假冒的得物平台鉴别证书、认证鞋扣等防伪“四件套”。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案件或不是孤例。打开一些二手平台,目前还有不少在卖“得物四件套”商家。据新华视点报道,生产一套仿冒的“得物四件套”成本不到3元,却可以卖到20元以上。
浏览得物官网,“鉴别服务开创者、力保全新正品”即刻映入眼帘。那么问题来了,自身鉴定投诉争议不断,外部还有众多“李鬼”作乱,作为鉴别开创者,得物的鉴定结果可信度究竟几何?信用经好念不?
得物APP数据显示,当前拥有由平台认证的131位鉴定师,截至2021年4月15日,累计鉴定1.19亿件。其中,人气高的鉴定师已累计鉴定球鞋超331万双。
战绩确实亮眼,然鉴定师的资格是如何认证的?专业标准又如何衡量?
得物App显示,目前,只要答对50道球鞋鉴定测验题,即使是普通用户也可注册鉴定师参与球鞋乃至奢侈品的鉴定。随着活跃度提高,将获更高的曝光量和推荐量,如成长为“鉴别王者”,将成为平台合作鉴别师。细品,有多权威?信任感有多强?
03
得物VS唯品会 该信谁?
SHOU CAI
既然没有百分百的鉴真标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真真假假就靠鉴定师的一张嘴。
成也鉴定,败也鉴定。想来,鉴定圈就是这么魔幻。
从此看,唯品会与得物的“真假闹剧”也就不足为奇。
3月底,有网友爆料:唯品会购买的Gucci腰带在得物中被鉴别为假货,涉及上百位消费者,金额多达33万元。
图片
对此,唯品会、得物各执一词。
4月7日下午,唯品会官微表示,该批腰带采购链路清晰可靠且合法合规,确保正品。该批次货品也由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公司进行抽检,已通过鉴定。此外,每一件Gucci腰带上设有唯品会的正品防伪扣,可避免有其它不可控的风险发生。
得物App则回应称,出具多家专业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显示该Gucci腰带结果仍为“非正品”。
图片
值得关注的是,得物App给出的多家鉴定机构中,也包括中检集团,其鉴定是:样品为仿品,也就是假货。
同样一批货物,送往同一鉴定机构的不同分公司,为何给出的结果大相径庭?
对此,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解释,不是所有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检测结果都可作为法律依据。单方面给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机构送检,只能作为参考。“得物本身不是一个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其鉴定不具有法律效力。且如果所称的鉴定结果不准确,导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要承担法律责任。”
真真假假,到底该信谁的?
往期看,唯品会也有黑历史。2015年底,这家向以正品行货自居的电商平台发布声明:证实平台销售假茅台,对已退货商品进行封存并移交相关部门调查和鉴定,对已购买茅台酒的消费者,给予10倍赔偿。
得物也并不轻松。聚焦此次鉴假事件,有消费者发问得物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得物客服却讳莫如深,直言这是商业机密无法透露。而在鉴别服务的协议条款中,得物称只为鉴别师的鉴别负责。
浏览得物App,分“AI鉴别师”和“专业鉴别师”两种,后者没有详细个人履历介绍,仅标识其专业领域和曾经鉴别商品数量信息。
玩味的是,2019年8月28日,得物APP公众号发文牵手“鉴定国家队”中检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表示与后者达成战略合作,将在球鞋潮品鉴别领域展开长期的多形式合作。
但据红星资本局最新报道,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奢侈品鉴定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跟得物没有实质性的合作,只是在宣传方面,目前他们还是自己平台鉴定,我们没有参与。”
官方信息也显示,得物和中检合作的是“球鞋潮品”,并非奢侈品品类。
图片
04
“破圈”战胜算几何?
SHOU CAI
种种烦恼质疑中,如何修复提振,得物需要更多专业力精进。
尤其在其业务扩容之际。
2020年初,“毒”更名“得物”,加强潮流电商、潮流社区功能定位,并对品类加以拓展,如服装、配饰、手表、美妆、手办等等。
2020年9月,得物申请注册商标“佳物分期”和“佳物花”,此后还申请了“小物分期”、“溜溜花”等金融物管类商标。
2020年末,有得物用户晒出其得物分期产品“佳物分期”额度。不过其尚未全面上线,仅对部分用户进行灰度测试。
得物创始人杨冰表示,品牌升级是得物App打开新十年的方式。年轻人正成为消费升级主力,附有文化价值的消费品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潮流文化和时尚消费会是年轻人的重要选项。
可见,得物亦或杨冰也有一颗做大做强的破圈之心。意图通过更多元品类、多潮流社区、价值内容输出,打造一个年轻人的潮流王国。
想法不错,但“破圈”之战,难度也不小。
目前看,Nice、转转及闲鱼等二手平台正加速追赶得物。并不庞大的潮玩市场,赛道日益拥挤,竞争自然更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是鉴定大户,伴随抵制风波愈演愈烈,对得物的不确定性影响值得考量。
此外,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综合电商的头部效应也在加强,除了用户规模、供应链、支付、物流、售后、信用体系等优势,也在细分特色领域不断发力。
以腾讯为例,其已上架潮流社区“嚯”,用户可在App内查看潮流圈热文、分享潮品和穿搭,购物及出售,平台提供严格的鉴定和质检服务。
图片
不难看出,“嚯”与得物、nice非常相似,都是以社区聚焦潮鞋、潮玩群体,并有完备的产品交易闭环。面对强大流量及品牌加持,得物有多少竞争优势?江湖地位又有多稳?
内忧外患中,得物APP如何打好破圈战、突围战,能否真正唱好信用经、潮流经,考验杨冰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