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四任村支书共建一个家

来源:天眼新闻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葛永智

部分图片来源玉屏融媒体中心

【乡村振兴接力棒丨人才接力】四任村支书共建一个家

  一场春雨过后,雾纱掩映下的瓮阳村格外美丽,不远处红墙黛瓦的小洋楼,与屋后点点嫩绿的黄桃林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清新悠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瓮阳的桃花林

  “眼前的美好家园模样,离不开四任村支部书记的共同努力。”忽然造访的山雨,将瓮阳村现任村支书姚沅昌的思绪拉回到当年:“小时候,村里只有木房,没有产业,一场大雨下过,泥巴路上就全是坑。”

在桃林间玩耍的游客们

  坐落在武陵山深处的瓮阳村,是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东南部的一个小山村。200多年前,瓮阳人的先辈从江西迁徙到这一带,忽见山林茂密,溪水潺潺,便定居于此。

瓮阳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

  代代繁衍,却始终面临发展难题。1978年,在生产队当了几年队长的杨明超,被推选为村支书。上任时,他就立志“兴村富民”,与干部群众共同建设家乡。

  生产才是硬道理。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杨明超带领乡亲们挖渠改田,完善村里灌溉水渠,保证粮食产量,村民们的生活逐步保障。

瓮阳村草莓基地

  “有了粮食,我们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2005年,杨明超卸任后,时任村会计八年的退伍军人杨长根接了他的班。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养猪和牛,下雨天村里污水横流。村里环境成了乡亲们生活的困扰。

  “跟着党走,干部领着群众干。”68岁的杨长根说,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他组织村民挖通2公里长的便道,带领乡亲们修建了300多口沼气池,新修水井,村里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2011年,凌水英接过建设家园的接力棒,破天荒在祖辈种植玉米的山地上发展成片产业。她上任期间,村里先后流转土地400余亩,发展黄桃种植、泥鳅养殖,部分村民摒弃了传统农作物种植,钱袋子鼓了起来。

  “乡村要发展,必须由人才来建设;不断的人才接力,才能振兴家乡。”凌水英卸任前,培养了党员和积极分子十余人。在她的号召下,2014年,在外做生意的姚沅昌,回村当选了村副主任。

瓮阳村樱桃园

  姚沅昌年轻时闯荡了许多地方,当选村干部后,天天跟老百姓在一起,才真正理解振兴家乡的那份心情。

  “既然群众把我选在了这个位置,就得豁出去带着大家干!”2017年,勤劳肯干的姚沅昌高票当选村支书。“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姚沅昌意识到:村子富不起来,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和长久发展的产业。

瓮阳村农副产品直销店

  山沟沟里当书记,头号大事就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上任后的第七天,在政府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姚沅昌带领全村男女老少投工投劳,历时一年,修通硬化了3公里长的出村道,结束了村里不通水泥公路的历史。

瓮阳村民正在给桃树疏果

  进村路通了,但小康的道路不会自然到来。跟着党的步伐,在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的带领下,瓮阳又开始了新农村建设。

  流转全村1800余亩土地,成立合作社,把全村327户村民纳入合作社,发展以黄桃为主的精品水果种植;新修文化广场,增加村民娱乐场所;把环境卫生写入村规民约;定期组织开展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

瓮阳村荷塘一角

  2020年,村里人均纯收入超过1.6万元,村集体经济超过30万元,村子先后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作为村干部,就要领头干。”“身边的群众需要我们,你得学会体贴群众。”“永远跟着党走,不要脱离群众。”43年来,这些话一直被四位支书铭记于心,早已融入到他们的村务工作当中。

  接续奋斗,矢志兴村。时代在变,带领村民致富、建设美好家园的思想不会变是四任村支书传递的精神与理念。

  “共同努力才能在乡村振兴上走新路、开新局。”姚沅昌说,全村1173人要吃饭、要致富,村里发展的大事小事,不能靠几个村干部胡乱拍板决定,都会通过支部会议、村民代表大会,邀请三位老支书和村民们共同商讨,为建设家乡出谋划策。

瓮阳村院坝会

  翻开村民大会的签到簿,80岁老支书杨明超从未缺席。如今上了年纪,他还一心牵挂村里的发展,主动担任了村里卫生清洁员,把建设家乡的精神传递给年轻人。

瓮阳村活动室

  薄雾散去,杨明超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丝丝微笑,转头看向窗外,窗外成片的黄桃林在山雨的洗礼中更添绿意,静谧美好的村子欢迎八方来客,偶尔飘进来的雨滴落在他的白发上。

编:张丹 校:季佩佩 杨可佳 审:赵林 姚磊

关注,请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