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阳创新农用残膜回收模式成效显著

图片
图片
人勤春来早,农事催人忙。进入春耕备耕关键期,残膜回收也进入了高峰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白阳镇姜洼村残膜回收网点,装载机忙碌,运输车正在排队将堆积如山的残膜拉运到指定深加工企业一一过磅。集中回收过磅后的残膜在这里将完成自身从有害到有益的一次升华。在生产车间,通过粉碎、清洗、热熔、拉丝、切粒,经过深加工后被封装起来的塑料颗粒将流入市场二次利用。从白色污染物变成晶莹剔透的再生资源,这一回收利用变废为宝的过程同样绿色环保。运用水土分离技术,水被循环利用,土用于有机肥生产,所产生的气体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再次排放。
图片
图片
在新集乡下马洼村的“彭阳县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托管的千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基地,这座山深松机、旋耕机来回穿行,那边山上梯田间覆膜机开始覆膜。位于古城镇古城村的“彭阳县全程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土地托管服务与残膜回收两不误,是周围规模较大的残膜回收网点之一。去年土地托管服务涉及古城、新集、红河等乡(镇)土地有15000多亩,现在残膜捡拾回收已全部完成。今年合作社土地托管面积增加到40000亩,合作社负责人马成银这些天正在为今年的春耕生产忙着组织协调。
图片
新膜保墒增产,旧膜回收利用。近年来,随着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不断推广,全县以地膜玉米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每年稳定在45万亩左右,设施农业保留面积11万亩,地膜年使用量4000吨左右,年产农用残膜5800吨左右。为减少残膜对耕地和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清除“白色污染”,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彭阳探索实施的“一条路径、六项措施、三个机制”暨“163”工作模式成效显著。沿着“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这一路径,通过专题研究、制定方案、宣传引导,动员全民参与,全县已形成“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调动、企业带动、层层发动”的农用残膜治理合力。
图片
绿水青山要建设,白色污染要治理。从地膜发放到残膜回收,再到深加工利用,无论哪个环节县农机中心都有人定岗定责跟紧服务。一方面鼓励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可降解地膜和国标地膜,一方面做实残膜回收精度和细度。依据全县覆膜种植产业面积分布情况和2家残膜深加工企业所在位置,在12个乡(镇)共设立残膜回收网点36家。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企业参与运行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企业主动督促+网点有效回收+农户积极捡拾途径,今年回收残膜达4300多吨,回收率超过93%。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可控治理,为推动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
记者:刘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