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巡礼】碧水萦绕、绿树红莲……什刹海韵味“回归”

图片
图片
“公园改造后,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现在逛公园想怎么走就怎么走,别提多痛快了!”4月15日,家住西城德胜门板桥三条胡同的洪阿姨和她的好友正在西海湿地公园内散步,洪阿姨介绍说,西海湿地公园经过升级改造焕然一新,她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打通环湖步道堵点
什刹海包括西海、后海、前海,是北京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又毗邻北京中轴线。
“以前,根本不能围着湖面走一圈。因为好多地儿都给堵死了。”今年50多岁的洪阿姨在板桥三条胡同住了35年,她回忆说,相比热闹繁华的前海和后海,西海一带因为商家少、游人少,景色更为清幽。我1986年刚搬到这里的时候,西海还有一片浅水区,是儿童游泳的地方,后来逐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餐馆阻断了原本连通的道路和水面。再想绕着这片水域走一圈,并不容易。
图片
“改造前,什刹海环湖步道主要堵点共有7处。其中,前海1处、后海3处、西海3处。”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张瑞生说,过去来什刹海风景区的游客,一是冲着老北京的风貌,二是冲着这里的特色商业街。前海后海的茶艺酒吧街、紧邻什刹海的老北京胡同,都是导游推荐的必逛景点。沿湖的平房院,有条件的几乎都开成了酒吧餐馆,还有无照游商、开墙打洞、私搭乱建等。
西城区园林绿化局依据《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西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西城区“十三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围绕非首都功能疏解、治理环境工作发展,结合“开墙打洞”、街区治理等重点工作,全面开展“留白增绿”建设,打造独具特色的绿色生态空间。2018年,西城区按照“亮出岸线、还湖于民”的要求,启动西海湿地公园建设,通过绿化景观提升、贯通步道系统、增加人文景观等措施,把这片自然水域提升为北京核心城区一处湿地公园。
提升沿湖绿化
建成后的西海湿地公园占地总面积10.9公顷,其中水面面积7.4公顷,周边绿地面积3.5公顷,环湖步道长1450米。西海西北角汇通祠前的水域,最受游客青睐。新修的浮桥、栈道,打通了过去酒店阻隔的水面。从这里向东南眺望,碧水萦绕,视野非常开阔。
图片
“在西海湿地公园建设中,我们对环湖的三处堵点进行了疏通,并对保留建筑进行提升服务。现在公园内的仿古亭,就是在拆除碧荷轩违章建筑的基础上建造的;海楼南侧的步道又增设了2处210平方米浮桥,通过搭设浮桥的方式实现了步道连通,结束了市民散步绕行。”蓟城山水集团项目负责人李慧介绍。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通过疏解整治促提升等重点行动,对西海、后海、前海三海的环湖步道进行疏通,围绕什刹海的6000米邻水步道全面贯通,实现了居民百姓环湖而行、围湖看景的心愿,也让游人在行进中感受和体验什刹海真正的韵味。
图片
在沿湖绿化改造提升方面:
西海北沿,临水几乎没有绿化空间,拟结合植物缓坡设置人行路及栈道;
西海东沿,取消目前0.5米高的绿地挡墙,使之与环湖绿化融为一体;
西海南沿及西沿,现状绿化较宽处,将环湖人行路适度外移,加大缓坡植被空间,形成更为舒适的观赏尺度。
引入智能设备
西海湿地改造还增加了500平方米的野鸭岛和两个约800平方米的生态浮岛区,给野鸭等水鸟创造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公园还营造了约2万平方米的水生种植区,种植荷花、菖蒲、芦苇、茨菰、菱角等50余种,涵盖挺水、浮水、漂浮等多种类型的水生植物。
图片
“现在每天晨练、遛弯的人明显多了,就连住在后海的居民有时也都来这遛弯。”洪阿姨说,湖里种上了荷花、睡莲,湖边的邻水步道也拓宽了,供大家休息的长椅、凉亭一应俱全,还用上了高科技灯杆。
洪阿姨口中的高科技灯杆是西海湿地公园道路两旁的路灯,这样的“智慧灯杆”在西海湿地公园里安装了120根,它们集智慧安防视频监控、城市WIFI、PM2.5智能感知、手机充电、基础设施监控、智慧终端显示屏等功能于一体,形成覆盖公园各个角落的1082个物联网监测点。
李慧介绍,对于游客来说这样的“智慧灯杆”最实用的功能就是上网、导览。扫描灯杆上的二维码,会出现和西海湿地公园有关内容介绍,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导览系统。
隶属于西城区国资委的蓟城山水集团,在围绕西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加快北京留白增绿建设方面,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围绕城市留白增绿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休闲生活便利。“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园林市政建设优势,重点发展与城市文化相统一的集园林展示、研讨、体验为一体的服务综合体,在增加城市绿量、促进生态修复、丰富市民生活等方面打造了多个精品工程,为市民提供真正亲近森林、感受自然野趣的场所。”李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