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产业 大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东北网4月20日讯初春四月,天气渐暖。

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就开始了各种忙碌。在肇源,随着智能化催芽稻种的陆续出箱,全县的水田种植户们,第一时间开始播种催芽种子。目前,首批催芽种子已经开始进棚、入盘、播种,正式拉开了今年水田生产的序幕;

在大同镇太安村马家屯南侧,一片300多亩的土地正在进行翻土、施底肥、播种等一系列机械化作业,一组围绕建党百年、乡村振兴和卡通故事等主题的麦田画,将在这里呈现;

在杜尔伯特县胡吉吐莫镇恒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对摆放整齐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修、保养和调试,确保全部机械能够根据作业需要及时投入到春季农业生产中……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把乡村振兴推上新的战略高度。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全面进入新的阶段。

龙凤区育禄农业的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查看草莓种植情况。

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开启新篇章

四月的东北黑土地上春寒料峭,乍暖还寒。

天刚蒙蒙亮,60岁的新站镇靠山村村民佟广忠便启动四轮车,来到了离家不远的丰水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智能化催芽车间取稻种。刚刚从智能化催芽车间出箱的稻种就被他送到育秧大棚,为集中播种做准备。

农民经常说“秧好八成粮”,浸种催芽过程对水稻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新站镇古城村村民王立生已经尝到了智能化催芽的甜头,这不,他也一大早就来到催芽车间。

“这种田,真得讲科学。我种了260多亩地,第一批催了1400多斤稻种,第二批又运来了1600多斤。在催芽车间里催芽,省时省力,出芽率还齐。”王立生说。

随着智能化催芽稻种的陆续出箱,首批催芽种子已经开始进棚、入盘、播种,正式拉开了今年肇源县水田生产的序幕。

伴随着高标准农田太阳升镇马营子建设标段开挖“第一锨”,标志着大同区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式启动。

2021年大同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2.53万亩,总投资约1.5亿元,将规划打造3个集中连片规模大、农业科技措施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的省级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水电路设施齐全的优势,配套多种形式的滴灌、喷灌、微喷等节水灌措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技术,切实推动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春天的胡吉吐莫随处可见农民备耕的忙碌身影。在胡吉吐莫镇恒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满院子都是停放整齐的各类农用机械。黑龙江恒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毅然介绍说:“春耕生产的粮种和种肥药已经基本备齐,化肥备了一万吨。农机也已基本检修完毕,整地、灭茬、耙地也在进行中,全部工作都在有序推进,预计4月20日左右进行春耕播种。”

双榆树乡举办关于中药材种植及新技术的交流会;高台子镇人民政府镇长带养殖大户赴陕西考察学习;为及时解决农民春耕资金难题,肇源农商银行积极发挥金融助农主力军作用,积极通过线上、线下放贷模式,加快备春耕生产贷款投放力度,为县域三农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大庆市农业产业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从“粗放经营”到“科技引领”,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促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全面推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梦想必将成为现实。

肇州2000吨汉麻纱生产项目车间。

乡村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大庆样本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

近几年,大庆市深刻把握中央农业农村政策的战略变化,把乡村振兴作为大庆争当排头兵、建设新大庆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在全域58个乡镇同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努力打造大庆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本”。

肇州县“全面破题”肉鸡产业。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无工不强。对于农业县来说,发展工业,是壮大县域经济、富县强民的必然选择。从2010年开始,肇州县将肉鸡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打造。期间,也一度经历了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不完整等苦恼。

牧康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鸿麟是第一个进驻肇州县从事肉鸡养殖的企业家,当时,她投资建设了一个年出栏200万只白羽肉鸡的规模化养殖项目:“那时我们是全心全意想在肉鸡产业链做一番事业,但最终效果并不太理想,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渐渐就把养殖这块停下来了。”

2014年,大庆宏成牧业有限公司进驻肇州县,从事肉鸡养殖。企业先后建设了4个分场,年出栏量在800万只左右。然而,2020年春节前,企业遭遇投产以来的最大困境。按照养殖周期,100多万只肉鸡必须在春节前出栏,但受疫情影响,肉鸡难以实现对吉林等外省市的输送。此时,肇州县引进禾丰集团从事肉鸡屠宰、精深加工。正是这个“龙头企业”的投产,使当地肉鸡产业“全面破题”。禾丰成为宏成牧业的“及时雨”,挽回了经济损失2000多万元。

从引入试养到规模养殖,再从引进加工企业到推广普养,最终形成完整产业链,历时3年,大同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奶山羊规模化养殖基地,引入了知名羊乳加工企业,打通了奶山羊的全产业链,打造出一个富民强区的产业项目。

发展产业项目,不仅要看产值,更要看带动百姓的致富能力。在祝三乡巨宝村,村民刘慧凤从陕西购买的63只奶山羊已运送到家,买羊有人帮、养羊有人管,这给刘慧凤吃下了定心丸:“每只母羊一天能卖10元钱羊奶,我这60多只母羊一月能带来1万8千元的收入。”

胡吉吐莫镇立足镇情实际,创新土地经营模式,积极倡导和鼓励农民将土地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托管给黑龙江恒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由公司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统一服务和经营,从而提高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民不种地照样有收益。2020年,胡吉吐莫镇通过与恒胜农业合作,共流转土地3.5万亩,亩效益较原来增加350元左右。今年,该镇计划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3万亩,扩大到6.5万亩,合作种植模式分为“固定收益+浮动效益”“固定收益+分期付”等方式。另外,为让农户获得更大效益,恒胜农业在去年“固定+浮动效益”每亩不低于500元分红的前提下,增加到今年固定收益每亩不低于600元,让农户真正在土地中见到收益。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今年,大同镇太安村依托大广高速辅线地理优势,在公路两侧建设麦田画、精品棚室园区和餐饮民宿,打造“精品花卉+特色采摘+创意景观+餐饮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

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

通过乡里的公司,杜尔伯特县敖林西伯乡敖林西伯村村民韩连清手里的肉羊又卖了一个好价钱。

韩连清近些年一直从事肉羊养殖。前些年他卖羊都是等着羊贩子上门收购,用他的话总结就是“好羊卖不上好价”。2020年,他听说乡里的瑞康肉羊养殖有限公司能帮助散户把羊卖个好价,就与这家公司取得联系。第一次公司帮助他卖了20只育肥羊,价格比通过羊贩子收购多出不少钱。

“瑞康公司帮我卖羊,一只能多卖三、四百块钱,一年能多收一万多块钱。”韩连清说。

公司带散户“打包”卖肥羊,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对标乡村产业发展强市,大庆走出了以乡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大同区就走出了一条“北菜南销”产业促农增收新路。

大同作为全市唯一的农业区,果蔬产业占据着农业的半壁江山。近年来,为加快都市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建设,推动果蔬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同区在巩固省内市场基础上,紧盯南方市场需求,科学谋划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北菜南销”取得了新突破。2020年,全区果蔬总产量36万吨,实现产值18亿元,南销比例达到41%,绿色果蔬这张“大同名片”享誉省内外,逐步叫响南方市场。

推进“北菜南销”,选准品业是核心。为此,大同区改变过去盲目选品业、扩规模的发展方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调结构、突出重点选品业,积极培育有竞争力、适销对路的优势产品。重点发展无籽西瓜、薄皮香瓜等“拳头”产品,特别是“无籽西瓜”,已在2018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清甜可口、耐运输,销售旺季经常上演“地头抢货”的场景,每年南销量达6万吨以上,超过总产量的50%,深受南方顾客喜爱。

推进“北菜南销”,打通销售渠道是关键。为此,大同区改变坐等客户上门的销售模式,通过开辟市场、培养经纪人、搞活线上、整合品牌等方式,主动出击找市场,千方百计寻销路,多措并举拓渠道,确保果蔬产品种得好、卖得畅。

位于肇州县西北部的新福乡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产业兴旺”,大力培育绿色香瓜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立乡强村富民”之路。2020年,该乡荣获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

强乡富民,产业是关键。2020年,新福乡将香瓜复种蔬菜确定为立乡重点产业,出台了《新福乡“薪火福民”行动——2020年对东部五个村香瓜种植奖补办法》,落实了新建棚室亩奖励2000元的具体补贴政策,引导东部村屯加快加入到香瓜产业发展中来。目前,全乡已建成耀先、国治、民安等12个香瓜专业村,涵盖40个自然屯3524户,开启了新福乡全域种植瓜菜的新局面。2020年,全乡瓜菜产业产值近5亿元,吸纳就业4000余人,人均增收近7000元。

近年来,林甸县围绕建设“畜牧大县”这一目标,不断巩固壮大以奶牛、生猪、肉兔三大板块为主导的畜牧产业地位,全县畜牧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2020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畜牧业已经成为该县促农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全县建成奶牛规模牧场32处,其中,万头牧场1处,5000头以上牧场7处,奶牛存栏7.4万头,年产鲜奶33万吨;生猪规模养殖场5个,年出栏规模总量达60万头;肉兔规模养殖场(户)已发展到31个,年出栏商品兔达到110万只。

大同区林源镇深化产业融合,拓宽增收路径,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促居民增收、促乡村振兴。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拉动,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

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这“三驾马车”,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协同拉动,方能顺利启航,顺畅行进,直达目标。

日前,大庆市扶贫开发工作小组发布了《大庆市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2021年,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庆市将聚焦乡村产业布局、市场主体、主导产业、营销体系、三产融合等工作任务,统筹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三产融合先导区等项目政策,持续做好托管代养、资产收益、党建引领、庭院种养等模式。以肇源县、大同区产业帮扶为试点,抓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提升产业项目稳定性和带动能力。探索多元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脱贫群众在产业发展各环节参与度。全面推动乡村旅游,通过发展休闲民宿、雪地温泉、瓜果采摘等促进脱贫人口参与经营增收。

2021年,大庆市将从十个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一,稳定粮食产能。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050万亩、总产90亿斤以上。

第二,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2021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23万头,生鲜乳产量达到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7%、4.3%;肉牛出栏量达到42万头,生猪出栏量达到200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1%、12.3%;新增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家,总数发展到280家,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

第三,提升特色水产养殖比重。全市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210万亩,大银鱼养殖面积达到65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3.5万亩以上,水产品产量稳定在13.7万吨以上,特色养殖产量提高到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27%、8%。

第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制发《大庆市2021年种植业重点推广项目计划》,集成推广先进栽培技术模式2000万亩(次)以上,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第五,加强现代农业基础建设。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40万亩以上。

第六,加强黑土地保护。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

第七,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市化肥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全市绿色、有机标识认证数量达到270个,面积310万亩。完成森林资源抚育0.39万亩,生态经济林稳定在10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谋划水生态廊道,启动“西部水塔”重点工程建设。

第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业生产技术规程等农业地方标准的立项、审核、批准、编号及发布工作,健全现代农业生产标准体系。

第九,提高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军粮区域配送中心、弘正18万吨大豆加工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队伍,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发展到174家以上,力争进入全国100强1家、全国500强2家。立足现有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参与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县(区)达到4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园1个以上。

第十,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