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人物|成都研学分会会长谢慧然:让孩子更好地接触自然与社会

封面新闻记者朱兴芝 实习生刘俊

“现在孩子大多被圈在学校和家庭这两座围墙里。在学校主要是书本知识为主;回到家里,家门常闭,同一楼层的邻里都很难见一面。”孩子与自然和社会总是有一段难以缩短的距离,成都旅游协会研学分会会长谢慧然如是说道。的确,研学旅行虽然已经被纳入教学课程,但是目前的研学旅行还不能成为常态和生态系统,并且成本较高,与社会对综合实践教育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破解这样的瓶颈?谢慧然有深入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

推倒“两面墙”,让“范社区研学”助力孩子拥抱自然

“社区、公园、广场、绿道都是孩子们就近研学最好的课堂,这里的植物、昆虫、绿道、小广场及它们的故事,都是孩子们难得的社区研学素材和场所。这是城市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谢慧然说,应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将适合研学的每一个角落都打造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场所。“泛社区研学”围绕社区开展研学,但又不局限于社区和研学,它属于研学旅行范畴,但它是以往以旅行和教育融合的研学的升级迭代,能很好地填补研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服务。

‘推倒’学校和家庭的“两面墙”,打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研学旅行作为纽带连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从三个维度共同构建一个教育体系,将全方位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值。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周末假期等相对的碎片时段就近走进公园、绿道、广场、书吧等社区公共空间,认识社会和感受自然,让实践教育得到充分实现。

通过泛社区研学,让孩子从小融入社会和自然,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沟通,并将书本知识转化于应用,从而推动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

研学市场供需不足,行业急需标准规范

谢慧然深耕研学教育多年,深知研学旅行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多年的媒体经历也让她对研学有了更多更深的思考与见解。她认为:“学生和学校对研学旅行的需求很大,但优质的研学旅行服务供给不足。”究其根本,主要还是表现在缺乏规范标准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缺乏专业的研学旅行课程研发、缺乏专业的研学教育人才、缺乏社会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以及整体发育还不够完善等多方面原因造成。

在国家面临内外环境变化,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加强文化自信和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等背景下。谢慧然说:“融合社会实践教育、文旅行业细分、供给侧提档升级的研学旅行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谈及研学旅行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谢慧然提到:“营地教育将会爆发式地发展,同时也将会建立专业的研学人才培养体系。”她预测,未来的研学旅行行业将会呈现典型的哑铃型结构,由几家全国性集团及平台型企业+众多小而美机构组成。一直以来,课程作为研学旅行的灵魂和核心,对接的都是国家教材标准。研学旅行作为给学生补“短板”的课程理应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政府主导、媒体发声,共同促进研学市场健康发展

作为成都旅游协会研学分会的会长,她致力于将研学旅行是什么、研学旅行怎么做等理论知识和基本理念向社会各界普及并加深。

被问及该如何将研学旅行的观念向家长和社会各界推广,她说:“我们希望联合媒体共同策划一些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媒体传播和发声,让更多的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并明确研学旅行的各种标准和要求。只要用心做教育,为孩子成长着想,我相信就会得到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一些研学届人士提出:希望有关部门建立相应标准的动态研学监管机制来规范研学市场,提高研学市场准入门槛的建议。对此,谢慧然表示:“研学市场一定会在政府主导下进入规范化管理,建立相关监管机制,形成动态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