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现场为老百姓解决纠纷!”法官为八旬老人“找回”阳光

“原来一天里就只能见到半个多小时的阳光!”近日,困扰83岁老人徐明多年的“阳光权”纠纷,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的调解下,终于得以解决,徐明长舒了口气。

“为老百姓解决纠纷,一定要去现场,要用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和方式去理解他人、帮助沟通!”承办法官表示,这起纠纷的解决,说明锡山法院围绕网格工作和诉调对接设立的机制的“红利”正得以显现。

邻里间长期存在摩擦,香樟树成导火索

上世纪八十年代,家住无锡市东港镇春风村的徐明与李林成了邻居。那年,李林在自家屋前种下一棵香樟树苗。二十年过去了,小树苗长成繁盛大树。“一天里就只能见到半个多小时的阳光!”冬天,徐明家的前屋和房前空地都被笼罩在树影中,久不见光的湿冷对徐明老人来说特别难熬。

今年3月初,在多次协商无果后,徐明将李林起诉至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他请求法院制止其侵权行为,清除香樟树荫。

锡山法院立案受理后,将案件分流至驻院人民调解工作室。为进一步了解事情真相,该院立案庭庭长唐洁与两位村民所在的网格员取得联系,了解到纠纷缘于邻里间长期存在摩擦,而“香樟树”成了导火索。

近日,庭长唐洁和调解员华小勤一早赶到春风村。经法官、人民调解员、村调解主任和网格员四方联动,以“和”为贵,双方协商一致,决定在冬季来临前修剪枝叶减少树荫,由村委具体实施。

至此,两位老人间多年隔阂得以消除,徐明将“重见”阳光。

去年民商事案件诉前分流率高达85.12%

“为老百姓解决纠纷,一定要去现场,要用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和方式去理解他人、帮助沟通。”唐洁深有感触地说,在这个案件联系了村委调解主任和网格员,他们给了很大帮助,锡山法院围绕网格工作和诉调对接设立的机制“红利”得以显现。

锡山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民事诉讼纠纷的背后当事人不仅在于获得法律上的判断,有时甚至会成为一种情绪的宣泄。针对这类纠纷,人民调解员的诉前分流化解尤为重要。

据介绍,2020年,锡山法院民商事案件的诉前分流率高达85.12%,诉前成功调解案件1476件,其中788件纠纷实质化解,未再进入诉讼程序。当年,该院民商事案件的收案数同比下降13.34%。

住家护工打牌老汉溺亡,法院促成调解

2020年12月21日晚,住家护工徐惠娟安顿王贵休息后,出门与村民打牌。半夜,王贵拄着床边的助步器出门,意外跌入水塘,溺水而亡。其子女将徐惠娟诉至锡山法院,要求徐惠娟赔偿老人死亡赔偿金等各项费用近30万元。

锡山法院将该案分流至诉前调解员。调解员分析认为,这不是一起简单的侵权纠纷,而是反映了老人赡养、老年护理等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王贵子女诉讼的目的不在于最终的赔偿金额,他们更需要对亡父的告慰”。最终,人民调解员制定了一份人民调解协议,双方对赔偿方式、赔偿金额等进行约定,案件得以解决。

随着“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基层法院深入推进,2019年12月,锡山法院重构诉前调解模式,以调解程序前置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开展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

据介绍,为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取得实效,围绕调解程序、调解技巧、调解规范、类案法律适用等,锡山法院制作了《人民调解培训手册》引导规范调解,通过民间借贷、劳动争议、房屋买卖、婚姻家庭等方面专家型法官,点对点对人民调解员进行类案培训和个案指导。(文中案件当事人为化名)

通讯员 沈高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