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艺|听“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讲广州红色传奇故事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孙磊 通讯员 杨兮
红色文艺如何传播出去?红色文化基因如何传承下去?4月18日上午,由中共荔湾区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的2021年湖畔读书节之“红色文艺在广州”研讨活动在海山仙馆举行。
活动在女子合唱团优美的歌声中拉开帷幕。此次研讨由被称为“中国将帅纪实文学第一人”的传记文学作家吴东峰,以及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家张欣,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钟晓毅等人共同主讲。
红色文艺创作必须根植于真人真事
当兵30年采访了200多位开国将军的吴东峰指出,广东是红色文艺待开发的资源大省,“是红色文化两大板块,即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吴东峰列举了几个在他看来有待开掘的红色题材:“南石头”监狱(被人称为广州的“红岩”),“南委事件”(党史称第二个“皖南事变”),广州解放。
“这三件事都是广东党史军事上的大事,也都是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因没有怎么宣传。但我觉的只要我们下功夫调查采访,也可能会写出代表广东的三个历史时期的三个大片:南石头故事和人物是国内革命战争的新版《红岩》、南委事件的故事和人物是抗日战争中的新版《潜伏》、广州解放的故事和人物是解放战争中的新版《兵临城下》。”吴东峰说。
图片
吴东峰在现场分享红色文艺创作心得
吴东峰最后强调,红色文艺的创作必须根植于真人真事,同时又要防止出现吹偏调,高大全的虚构人物。决不能让我们的革命现实主义正剧,被扭曲为昙花一现的“神剧”“闹剧”。
活化红色文艺资源打造红色旅游路线
广州,作为大革命的策源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文化作品。比如欧阳山的《三家巷》,金敬迈的《欧阳海之歌》、梁信的《红色娘子军》、《南海长城》,肖玉的《高梁红了》三部曲,张永枚的《西沙之战》,还有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
无论是红色资源还是红色作品,在当下如何传播,又该如何传承下去?
钟晓毅以《三家巷》和《虾球传》为例,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了藏在两部小说中的红色旅游路线图。“《三家巷》里面的红色路线写得最详细,北伐、省港大罢工等都有明晰的路线图。《虾球传》里游击活动从清远的飞来峡到肇庆再到荔湾芳村,也清晰地展现了当时青年一代的革命成长之路。“
在钟晓毅看来,这些路线完全可以转化为当下经典的红色旅游路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重走红色之旅对今天的年轻人更有吸引力,“可以在这个过程里把红色文化的魅力传播出去。”
图片
活动现场对谈环节
南方日报出版社副社长、编审谭庭浩从秦牧的作品出发,谈到红色文艺的更为丰富的内涵:“红色文学也不是一定全都要写革命题材,就像秦牧在散文《花城》中写的:我们赞美英勇的斗争和艰苦的劳动,也赞美由此而获得的幸福生活。”
此外,谭庭浩表示,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下的转化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和当下受众建立桥梁,让年轻人能够接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周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