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把锁,有点“凉”

4月13日7时许,体育场围栏外,沈勤阿姨推了推进出场的门,门依旧是从里面锁住的。“唉!一把锁锁了这么久,‘凉’了人心啊。”沈阿姨的话语中透着失望与不解。

正如沈勤所言,“一把锁”把体育场隔成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体育场南侧是偌大的田径场;而北侧的体育场内部道路,挤满车辆及晨练的市民,这边的嘈杂拥挤与田径场一端的空旷寂静形成强烈对比。

地处双井街的市体育场,是老城区唯一一处大型健身运动场所。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体育场内的田径场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未曾对外开放。

4月12日,市民在体育场外翘首期盼。全媒体记者 白萍 摄

“不能一锁了之!”

“如今都在倡导全民健身,我退休后一直坚持运动,但是现在苦于没有场地啊。体育场以及原来学校对外开放的运动场,自疫情防控关闭后就一直没有开过。不能一锁了之,我们都盼着体育场、运动场早日开放呢。”沈勤说。

同样盼望着的还有荷花塘社区的陈大爷:“我就一直盼着,但是到现在还是没开放。”

“为什么不按照以前的开放时间,等体校学生走后让我们进去?”之前经常带孙子到体育场玩耍的叶阿姨说。

“安庆是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商场超市、室内运动场所、公园景区都开放了,这样一个空旷的室外运动场为何还关着门?”市民王绍田也有些不解。

“疫情严重时关闭,我们都很支持和理解,但现在疫情防控形势良好,如果还以这个理由继续关闭,说不过去!”喜欢跳广场舞的李阿姨认为。

在体育场,记者随机采访了36位市民,他们都盼着体育场、校园运动场能够早日恢复开放。

“为什么一直锁着?”

“体育场为什么一直关闭着?”

4月13日,体育场的管理单位——田径运动训练中心负责人答复:“由于体育场位于主城区,场地面积相对较小,每日场内健身人数能达上千人,虽然田径场改造工作已经完成,但一旦对外开放,很容易造成大量人员聚集,考虑到疫情防控,所以才一直没有对外开放。因老百姓有诉求,我们将尽快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市教体局。”

疫情防控对体育场所的开放到底有哪些要求?记者就此咨询了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0年6月17日印发的《低风险地区夏季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修订版)》,明确指出:在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前提下,公园、旅游景点等开放式活动场所,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做好环境卫生。”

“盼校园运动场也能开放”

记者的调查采访,引起市教体局的重视。14日上午,该局竞赛训练科负责人电话回复记者:“初步决定,体育场的田径场将于今晚7点准时对外开放。”

下午3时许,记者看到体育场网栏外张贴着《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开放安庆市体育场的通知》,通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健身人员扫安康码、佩戴口罩进场,锻炼时实行分散式锻炼,做到不聚集、不扎堆,自觉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达1.5米以上。围观的市民奔走相告:“要开了,要开了!今晚能进(田径场)去锻炼了!”

傍晚时分,不少市民提前赶来,早早地等在门口。记者身旁一位广场舞大妈则急切地打手机招呼同伴过来:“一年多了,终于开啦!赶早过来吧!”

晚上7时,田径场门锁打开了。此时不少市民又心怀新期盼:体育场开放了,学校运动场何时能够恢复开放?

■ 编后记

开“锁”前,市民对体育场恢复开放翘首期盼;开“锁”后,群众自发地奔走相告。一把锁的开与关,折射出群众的喜与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市体育场作为老城区唯一一处室外体育场所,被锁了一年多,恐怕不只是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按照低风险地区公共场所疫情防控管理相关规定,这座露天田径场早已符合开放条件。然而,面对“万众期待”的目光和诉求,管理单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锁了之”。其背后缺少的不仅是百姓情怀,还有不作为、不愿为、不担当的懒政怠政思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很难想象,管理单位一直不回应群众对恢复运动场地开放的期盼,更大的可能是,心中的“秤”在衡量群众需求和风险担当时失衡。一把“锁”,锁住风险,也锁住了老百姓的健身路,凉了民心。

面对老百姓诉求,面对媒体追问,相关单位决定当晚“开锁迎宾”,可见“开锁”并非难事。开放之后,如何兼顾群众需求和防控要求,更考验管理部门的智慧。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需要用情用心办实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做实。我们也希望,对于一些尚未开放的学校运动场,主管部门能够同样重视,不断扩大开放的范围,为市民提供能就近健身的运动场所。

(全媒体记者 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