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书记真给力

苏盖提在维吾尔语中是柳树的意思。
当4月的柔风细雨给大地裹上一层绿色绒毯的时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英吉沙县苏盖提乡,昔日落后闭塞的提干村,不仅柳树冒出了新芽,村民的生活也焕了新颜。
从贫困村到人均年收入过万元,从种庄稼看天气到科学种植,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工厂里面上下班,从“卖苦力打工”到“凭技能吃饭”……说起这些大大小小的变化,村民们必提及他们的领头人——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外力·哈得尔。
2018年1月31日,52岁的外力·哈得尔由于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被选派到提干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3年。“群众工作无小事,解决好群众利益的事就是干部的大事。”3年间,外力·哈得尔带着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一道,一步一个脚印,把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踏踏实实的幸福日子。
01
转移就业“转”出稳定收入
图片
转移就业欢送仪式。
提干村,自然环境恶劣,全年干旱缺水,土层薄、盐碱性大,全村共749户2936人,是苏盖提乡中人口最多的村庄,全村耕地面积4510亩,其中2500亩种植小麦,另种植色买提杏450亩、核桃200亩。
经过分析,外力·哈得尔发现,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1.5亩,环境恶劣导致农作物产量低,这些都是提干村贫困的内在原因。要想脱贫,就必须在转移就业上做文章。
外力·哈得尔的首要工作就是将村民“农业为主、就业为辅”的思想转化为“农业与就业同步”。3年前,在这个闭塞落后的山村里,老年人比例超过三分之一,村里大部分人从没有踏出过苏盖提,让他们离开土生土长的村庄,去外面未知的世界,这项工作的开展谈何容易。
外力·哈得尔第一时间联系经常在外务工的本村人,让他们回村给乡亲们宣讲。同时,他走街串巷,与村民扯家常、共劳作,拉近距离,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困难顾虑。
回忆当时,外力·哈得尔拿出了他那厚厚的12本工作笔记,在里面,村民台账记录着村民数量、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及他们对劳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宣讲人员的工作现状、工作年数、宣讲内容也都有细致的标注。
问到为什么村民台账的登记时间都是晚上,他说:“白天村民要去劳作,有可能不在家。而且我白天要去联系培训机构、打听就业单位的情况,也没时间做这些事。”于是,踏着月光,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真真切切听民之思、行民之意的景象成了外力·哈得尔初到提干村的日常,凌晨两三点才踏上回家的路也是家常便饭。也正是他的执着与肯干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尝试接受他的提议。
“多亏了外力书记,他一次又一次地来我家、到田里找我,帮我干活,给我讲出去工作的好处。”麦热耶木古丽·阿不都热合曼是3个孩子的母亲,以前一家人只靠着几亩地生活,收成好还能吃饱,收成不好连吃饱都是问题。“现在我不仅能让孩子们吃得饱,还能让他们好好上学,经常有新衣服穿。”说起这些,麦热耶木古丽·阿不都热合曼脸上笑意连连。
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接下来就要联系工作岗位、狠补强化技能。外力·哈得尔积极联系培训单位,分类分批组织村民参加机动车维修、美发、美食等各种初级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基本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玉苏普江·玉麦提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以往只有在农闲季节才外出打零工补贴家用。2020年3月,经过3个月的培训,他来到莎车县公路管理分局当起了养路工。提起现在的生活,他说:“在这儿,每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资,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稳定的保障,工作也不累。”
作为一名在公路行业工作了36年的老交通人,养路工、技术员、公路段段长、管理所党委副书记……这些岗位外力·哈得尔都做过,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知道哪些岗位适合村民,广泛的人际关系也能让他为这些村民找到更多就业机会。2020年,提干村在交通运输相关行业岗位转移103人,在其他行业岗位转移1210人。截至目前,该村稳定就业1306人,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人稳定就业,全家稳定脱贫”的目标。
转移就业,实现稳定收入,已成为提干村许多老百姓的共同心声。成为一名产业工人,不但可以学习到更多、更精湛的技术,而且可以切实改变家庭收入结构,获得持续、稳定的收入。
02
杏花香里说丰年
图片
外力·哈得尔(右)向商户推介特色农产品。
在提干村的这3年,每年杏花开放的时节是外力·哈得尔最喜欢的季节。在弥漫着杏花香味的田间,他和村民一起修枝剪叶、防治病虫害,说一说最近的生活烦恼,聊一聊日后生活的期待。
英吉沙县是中国色买提杏之乡,色买提杏色泽亮丽,表面橙黄略带红晕,果肉桔黄色,香味浓,酸甜适口,被誉为“冰山玉珠”。在提干村,色买提杏有450亩。
“以前,杏子能否有收成,主要是看天,病虫害严重的话就没啥收获。即使碰上收成好的年份,卖不出去、销售价格低、物流不方便也都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村民们哪会想到靠杏致富。”外力·哈得尔告诉记者,以往的杏子都是自产自销,吃不完的杏子也就当作饲料喂牛羊了。
在外力·哈得尔邀请农业农村部的专家指导后,村民们不仅学会了防治病虫害、按标准施肥,而且对杏树也越来越上心。现在,杏花一年比一年开得多,杏子也一年比一年结得多,更重要的是,成熟后杏子也几乎没有虫蛀,村民每年都能看到色买提杏丰收的希望。
以往采摘,村民都直接用棍棒把杏子打落到地上再捡。自从外力·哈得尔组织村民开展色买提杏采摘技术规范的培训后,大家领到了当地政府统一发放的采摘梯、周转筐和布兜,按照技术要求,使用采摘梯和布兜采摘,保证了杏子的完好。
如今,提干村已经通过联系合作社及冷藏库,实现了色买提杏统一种植、采摘、分拣、储藏、定价销售。仅2020年,通过农产品合作社已销售杏子130吨,其中销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运输厅5吨鲜杏,销售额4.897万元。剩余的大部分杏子则加工成酸甜可口的杏干销往全国各地。
不仅仅是杏子,在提干村,外力·哈得尔组织设施农业管理,对260户贫困户的289座拱棚施行统一种植、四季轮种,第一茬种植莲花白、菠菜,第二茬种植白菜,第三茬是辣椒,第四茬就种过冬菜,实现了每座拱棚至少500元的收入。与此同时,全村160户贫困户养殖鸽子,176户贫困户养殖蛋鸡,51户贫困户养殖獭兔,实现了特禽养殖增收。村里的野核桃自从嫁接成薄皮核桃后,现在年产量也能达到15吨左右,并发往全国各地销售。
03
馕中寻找富之源
要想脱贫攻坚工作持久有效,稳定的产业发展是必走之路。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经过工作队与村两委反复商定,外力·哈得尔最终确定引进新疆牌尔维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盘活村级工厂。2019年6月,提干村石磨五谷杂粮扶贫车间开业了,51名无法外出就业的困难家庭的村民在这里当起了车间工人。
图片
石磨五谷杂粮扶贫车间。
随着车间的运行,加工出来的玉米面粉越来越多,销售却成了棘手的问题。外力·哈得尔带领工作队、村两委积极想办法,除了在本地推销,也开始向外界寻求更大的市场,与粮油店、各个单位、餐馆联系,最终销售玉米面粉15吨,并形成了长期的供货渠道。
扶贫车间的成功,让提干村看到了更多希望。
2020年2月,外力·哈得尔与英吉沙县阿卜杜艾尼食品有限公司商谈后,村里16名打馕人被组织起来,成立了苏盖提乡提干村福秋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将打馕作为另一项产业发展起来。
图片
馕房。
早上7点,整个村庄还在一片熟睡中,福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院子里已经灯火通明,打馕手们身穿白色工作服,和面、打馕,一切井然有序,打馕所需的面粉、清油、温泉水都统一配料,扎满各式花纹的馕饼在案板上排列摆放,发出阵阵麦香。
“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我来到合作社上班,既学习了打馕技术,也有了工资收入。我一定会好好工作,靠自己的双手改变生活。”合作社员工麦尔耶姆古丽·热合麦提含笑说。
外力·哈得尔告诉记者,合作社开张第一天,门前就挤满了买馕的村民。随着馕的品种、品质不断提升,如今馕的销路也越来越好。在2020年3月,英吉沙县教育系统学生食用馕开始向社会招标,福秋合作社成功中标,现在日订单量已经过万。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打馕技术已经无法满足日渐增长的需要量。对此,外力·哈得尔积极争取项目资源,依靠后盾单位支持建设了占地300平方米的合作社二期生产车间,引进自动化馕生产线。
但是,对于村民们而言,自动化生产线就意味着机器操作,不仅需要舍弃他们传统的柴火馕,还要学习如何操作机器。机器生产的馕,其营养价值能否和柴火馕相提并论,村民们都存在疑惑。
外力·哈得尔通宵彻夜地查找资料,了解自动化馕生产线的运作原理,柴火馕与机器生产馕在品质、口感的区别……村民提到的没有提到的问题都被外力·哈得尔研究得清清楚楚。不仅如此,他把自己研究到的知识,再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村民们解释清楚,并带着这些打馕人去别的自动化馕生产线观摩、学习。
如今提干村的自动化生产线也投入使用了,日产量达5000个以上。现在,合作社社员每月工资达2500元,并呈逐渐上升趋势。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外力·哈得尔和村民们商量之后,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的前提下,给苏盖提乡其他村免费送去1万多个馕,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看着日益增多的订单,村民们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现在的日子就像熟了的葡萄,甜得很,有党的好政策,有为我们着想的好书记,我们更要勤劳致富,好日子是干出来的!”打馕合作社,对村民来说,除了可以谋生,更能帮助家庭脱贫,让他们过上美好的生活。
04
贴心帮扶真情浓
图片
外力·哈得尔慰问老乡。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3年间,外力·哈得尔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这位深耕交通行业的好书记,如今已然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田间地头经常能看到他嫁接核桃树、除虫、施肥的身影。
凡是走访过的村民,哪家哪户什么情况,他都熟记于心。但谈到家人,这个维吾尔族汉子一度有些泪目。从提干村到家只需3个小时的车程,但3年间他回家的次数一只手也能数得过来。外力·哈得尔用时间和真情,得到的不仅是村民们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收获了深厚情谊,在当地村民眼中,他是肯干、贴心的第一书记。
村民阿卜拉·麦麦提伊敏家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患上急性脑膜炎,这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外力·哈得尔得知情况后,积极联系乌鲁木齐医院为孩子看病。同时给阿卜拉安排了村内保洁员的岗位,每月不仅有了稳定的1200元收入,还方便她照顾孩子。“感谢外力书记,是他给了我们家希望,感谢政府派了这么好的书记过来帮助我们。”阿卜拉含泪说道。
图片
雕花木工厂。
穆太力甫·祖农有打家具的手艺,但一直都是在周边打打零工,收益不高也不稳定。外力·哈得尔了解到他的情况后,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12名村民闯市场、做家具生意。“起初还是比较难的,但外力书记对我们帮助很大,有啥困难只要找他,他都能帮着解决,现在订单渐渐多了,每天闲不下来,钱赚得也越来越多了。”穆太力甫·祖农告诉记者。
阿卜杜拉·木太力甫是一名残疾人,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外力·哈得尔就抽时间过来找他聊天谈心,帮他排忧解难。如今,在外力·哈得尔的帮助下,阿卜杜拉申请了小额贷款,开了间小商店。“他过来帮我刷墙,还帮我上货,手把手教我开店。”阿卜杜拉感叹,以前就是种地、卖羊,卖羊、种地,没有其他营生,就是勉强生存。现在守着家门口开店,贷款还清了,收入越来越高了,阿卜杜拉·木太力甫的眉头舒展了,笑容变多了,心态也越来越好了。
“外力书记来了,就没有困难了。”这已成了提干村乡亲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走在村子里,外力书记有打不完的招呼,说不完的话。
一束阳光洒进房间,轻尘微扬,开窗能感受带着杏香的微风,窗外的柳枝摇曳着身姿。“我们这里的杏子、核桃、窝窝馕都是特色产品,品质绝对有保障。我们这里的村民热情好客还肯干,好日子会越来越好。我们这里四季气候分明,季季都是风景。”3年里,外力·哈得尔用自己的光温暖着提干村村民奔往幸福生活,采访时,他也不忘借机宣传美丽的提干村。
文丨本报记者 郭莹 通讯员 张可静
图丨新交科文化传媒公司
图片
图片
责编 | 陈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