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年了,伤痛逐渐被抹平,一切都在好起来……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国军网”(ID:zgjw_81)、中建西部建设(ID:zjxbjsgw)、青春玉树(ID:qcyushu)、解放军报(ID:jfjbdzzy),微博@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新华网

来源:微博@新华社

2010年4月14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

发生7.1级地震

地震突如其来

波及范围3.58万平方公里

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

受灾人口24.68万

……

一场抗震救灾行动迅速展开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

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

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

距离省会西宁820公里

救灾面临巨大挑战

这些数字

记录着那场救援之中展现的

中国力量

震后黄金8分钟“亮剑”

2010年4月14日16时

地震后的玉树县结古镇损失惨重

江河呜咽、满目疮痍

将近3000名同胞罹难

24.68万民众流离失所

2010年4月14日7时55分

武警青海总队玉树支队官兵闻令而动

第一时间展开抗震救灾

仅仅8分钟时间

武警玉树支队400多名官兵

就冲向了废墟之中

不顾频发余震中随时可能倒塌的房屋

不顾危险争分夺秒地

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到处都是废墟

到处都是瓦砾

到处都是灰尘

……

没有专业的救援工具

官兵用手掏、用铁钎挖

手上、身上

都划出了血痕、磨出了血泡

头顶、脚下

处处面临砸伤、砸残的危险

但谁也没有退却半步

“救救我,救救我……”

搜救过程中

一间摇摇欲坠的屋子里

传来一名男孩的呼救声

战士谢宇毫不犹豫地冲进去

然而就在他抱着男孩跑出来的瞬间

余震突然袭来

屋子轰然倒塌

未来得及救出的父母不幸罹难

在即将坍塌的楼房里

在砖石频落的危房中

官兵们将生死置之度外

义无反顾冲向救人的废墟

8时30分

当支队15名官兵

赶到受灾严重的西杭村救援时

强烈的余震发生了

四周房屋的残垣断壁

开始出现严重倾斜

发出吱吱的声响

不断滚落下砖头和碎块

没有命令,没有退缩

他们全然不顾自身的生命安全

硬是救出一个个被困群众

8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

或许是一个短暂的瞬间

但在灾难面前

他们给了群众生的希望

不到8小时3支救援队赶到

抗震救灾,速度就是生命

最大程度搜救生命

震后72小时内

从废墟下成功

抢救出7856人

救活6761人

转移22.5万人

救出埋压群众2008人

最好效果救治伤员

以飞机运送为主

汽车运送为辅

累计转移到外地的重伤员达3109名

实施的1284例手术中截肢19人

最优服务安置群众

一周之内

运抵灾区的救灾帐篷超过2.5万顶

各类救灾物资超过千万吨

18.8万群众领取到生活困难补助

2010年4月14日20:20时,空军两架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开展救援任务。谭超 摄

在西宁曹家堡机场

救援人员登机赶赴玉树

玉树地震发生后

西宁至玉树的航线

被灾区群众称为“空中生命线”

西宁至玉树距离800多公里

开车约需14个小时

空中线路仅需1个小时

是救援人员抵达灾区最快捷的途径

‍‍‍‍‍‍‍‍‍‍‍‍‍‍‍‍‍‍‍‍‍‍‍

4月15日,在西宁曹家堡机场,救援人员登机赶赴玉树。‍‍‍‍‍‍‍‍‍‍‍‍‍‍‍‍‍‍‍‍

“不到8小时就有三支救援队赶到玉树!

我看到了国家的力量!”

时任玉树州红十字会秘书长的格扎说

在地震发生后的四日内

空军执行抗震救灾紧急空运任务

共出动各型运输机70架次

空运救援人员1444人

车辆9台、帐篷及食品等

物资780多吨

空军伊尔-76大型运输机运送的第一批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到达玉树,立即开展救援任务。谭超 摄

4月22日

牧民们在隆宝镇的

救灾指挥部领取救援物资

从玉树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开始

隆宝镇政府每天都定点

向受灾牧民发放救援物资

隆宝镇下辖6个村

最远的村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近60公里

而最远的牧民居住地

距离镇政府将近七八十公里

但镇政府一直努力

将救援物资

尽快发放到每一位受灾牧民手中

1800多面红旗

2010年4月27日召开的青海玉树

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介绍

当时已有1826面党旗、国旗

等旗帜飘扬在玉树灾区

地震发生后

青海省委组织部连夜购买

和赶制310面党旗、100面国旗

和330面印有“党员突击队”

“党员救援队”等标志的红旗

15日一大早送往灾区

目的就是让灾区群众

感受到党和政府

一直在自己身边

2010年4月26日,一位玉树县隆宝镇措桑村村民在救灾帐篷前露出微笑。

“地震前

我们也一直在给孩子讲国旗的意义

但地震之后

孩子们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理解”

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校长尼玛江才说

一天包扎处理1009个病人

草原上的“七朵雪莲花”

地震发生当天

吉拉带着姐妹们一起

包扎处理了1009个轻伤病人

转运了36个重伤病人

由于没有足够的帐篷

还有56个病人

住在卫生院未倒塌的院子里

4月夜晚的玉树,寒风呼啸

七姐妹就在院子里凑合休息

互相间谦让着唯一一件军大衣

……

助产士扎拉一直忙于接生“地震宝宝”

直到震后第26天

才和7岁的儿子劫后相见,喜极而泣

“地震发生后

镇上的伤员陆续集中到了卫生院

后来结古镇上的伤员

也送到我们这儿

忙得连害怕的时间都没有”

蒋晓玲说

地震发生时

蒋晓玲已经有4个月的身孕

但为了伤员

她一次次冲进危房里

抢救药品,挽救生命

17小时抢修电路

2010年4月15日1时15分,夜幕中的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被新架设的电灯照亮。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

来电了!来电了!

在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

7.1级地震后的第17个小时

赛马场受灾群众安置点

被新架设的电灯照亮

远在150公里以外的拉贡水电站

成为点亮玉树灾区的火柴

玉树援建

玉树地区发生地震后

中建西部建设公司

义不容辞地加入

中国建筑援建队

火速挺近玉树开展援建工作

担当起高海拔地区

最大规模灾区重建的社会责任

在近4000米的高原上

援建队伍经历了余震、滑坡

车辆事故、高原反应等各种恶劣情况

最终,在26天内完成75型生产线投产

45天内完成120型生产线投产

至此中建历史上首座

高原混凝土搅拌站顺利建成

彩虹下的“中国建筑”独放异彩

用肩上的责任和承诺

为玉树人民建造一个美丽的新家

参与玉树重建工作的“中建人”

大多是来自平原地区

初到高原

较低的气压、稀薄的空气

让大家觉得有些胸闷气短

大家不顾一切

“红着脸”坚持生产

喝着80℃的“白开水”

吃着黄黄酸酸的“死面”馒头

奔波忙碌在重建第一线

最终按时、保质保量地

为玉树地区人民

建造了一个“幸福空间”

当看到庞大的搅拌机

和水泥罐成功安装在了

近4000米的高原时

大家都觉得值了

脸上的笑容

足以融化玉树寒冬冰冷的雪

援建队援建的玉树州红旗小学

是玉树灾后重建第一批工程之一

也是保障当地基础教育的重点工程

正式竣工当天

玉树州红旗小学校园内

锣鼓喧天,彩旗飘扬

大家载歌载舞

整个校园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

300多名孩子身着民族服装

手捧洁白的哈达

用他们欢快的歌舞庆祝幸福时刻

玉树已焕然一新

新面貌

新家园

湛蓝色的天空下

玉树更美了

玉树地震已经过去11年

在这11年的过程中

昔日的伤痛已经慢慢愈合

玉树已焕然一新

花海摇曳

精灵展翅

越来越美

编  辑丨李 娜

制  图丨欧阳紫琪(河南科技大学团委)

校  对丨高淑雅

校  审丨慧 子、李 港

值班编委丨连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