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街翰墨之家:一家三口从事书法教育

■刘后章夫妻俩在书法技艺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同成长谢超均 摄

日前,厚街镇“书乡雅韵·小康风采”书法作品展在东莞市图书馆展出,在众多作品中,其中来自厚街的刘后章家庭全家人的书法作品都在此展览。据了解,这个家庭走出一位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两位省级书法协会会员。

因工作与书法结缘

刘后章,湖北荆州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厚街书法文化名家,在厚街从事书法教育工作20余载,屡获书法大奖。殊不知,刘后章的书法之路走得颇为艰辛。

1983年,17岁的刘后章高中毕业后就在乡村小学教书,那时,学生奖状、光荣榜都需要用毛笔书写,可学校能写出漂亮毛笔字的年轻老师寥寥无几,只好麻烦擅长书法的老先生代写。可三番五次地麻烦人家又没有什么酬劳,有一次刘后章和校长就被老先生批评得灰头土脸,“你们字都不会写,怎么做老师!”从老先生家里出来后,校长对着刘后章说,从明天起,所有老师开始练习毛笔字。但最后坚持下来的,只有刘后章一个人,平日里忙碌的教学工作并没有成为禁锢他自学书法的枷锁,几乎每日他都练字到凌晨一两点。

“迷恋”上书法的刘后章不放过任何一个提高的机会,他借辆自行车,驮着一大摞自写的书法作品,赶了30多公里去县城拜访一位书法名家,想让名家指点一二。当他赶到县城,得知书法家下乡去了,他又追到乡下,不凑巧的是,这位书法前辈已返回县城,刘后章又急忙折返,前后骑行了60多公里路,可书法家只简单地跟他探讨了几分钟,还送他一幅颜体书法作品让他自己领悟。回到家后的刘后章一直琢磨前辈的意思,并不断苦练书法。

小山村走出来的书法家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后章在书法创作上开始有了收获,1994年,他出版了第一本钢笔字帖,当年销售58000多册。当年他也成功入会湖北省书协。此后,刘后章的作品频繁地出现在各种展览和书法报刊上面。

在不断参展的过程中,刘后章有幸遇到了他书法教育道路上的“伯乐”——时任溪头小学校长的陈玉棠。当时厚街各校在大力倡导特色学校建设,陈校长也有意愿将学校建设成为书法特色学校。2001年,刘后章应邀来到溪头小学任教,几年时间里,溪头小学的书法兴趣班从不成气候到成功创建书法特色学校并获得了不少荣誉,如 2005年,溪头小学被评为东莞第一家“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2007年,溪头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经验在全市教育系统宣传推广;2018年,溪头小学被评为“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且被多家省市媒体争相报道。

在书法教育上,刘后章开始投身写字教育科研,其论文《实施“四导”写字教学模式,开展农村小学书法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荣获广东省第六届普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东莞市教育局组织的成果推介会上,还向全市推介了他的教学模式。随后,刘后章还主持编著出版《颜勤礼碑临写指南》《赵之谦楷书册》《学生多功能钢笔楷书字帖》等,以及多部规范字写作教材。

一家人都是书法爱好者

走进刘后章的工作室,淡淡的书香和墨香沁人心脾,到处都是隶、篆、行、楷等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据了解,该工作室是在厚街镇政府的扶持下,设立的厚街文化名家“刘后章书法工作室”。

如今,书法已成为刘后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他的影响下,就连零基础的妻子也走上“书法之路”。妻子王群说,由于丈夫的原因,她经常到工作室帮忙,时间久了自己也开始学习书法,并请丈夫当老师,丈夫欣然接受并提出严格要求:学生必须每天交作业。王群说,只要没有工作,她就是在练字。“书法并不难,难在是否下功夫练,前两年苦练书法基本功,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时间久了,腰椎肩颈都落下了毛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王群练就了有自己风格面貌的书法,并首次参赛就获得广东省首届女书法家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目前,王群不仅在丈夫的工作室担任助教,还是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莞市书法家协会厚街分会会员。

夫妻俩在书法技艺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同成长,并将这种专业精神传递给了儿子,儿子刘凯云8岁开始接触书法,二十多年来一直在父母的严格督导下勤修书法技艺,其毛笔书法作品曾入展“广东省第七届书法新人新作展”,“湖北省第二届小品展”等,书法作品刊载于《青少年书法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等报刊。刘凯云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东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东莞市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等。如今,刘凯云和父亲一样,也走上书法教育之路,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书法创作中,且作品多次在省、市各级书法展赛中入展、获奖。

文字:董庆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