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树一牵挂!首都树木认养背后有着这些温情故事

“冀领春光三世秀,祁连香沁四时惜”、“城前秦晋独结好,故地梅缘两意知”……春光旖旎,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梅花竞相绽放。不少树上悬挂的认养牌中,雅致寄语在表达心愿的同时平添几分文化意蕴。
又是一年植树季,3月22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了今年义务植树尽责接待点。伴随北京市民持续多年的植树热情,主城区内可用来植树的空地几无所剩。为了让市民植树尽责更加便利,近年来北京市不断细化八大类37种尽责形式,形成了“春植、夏认、秋抚、冬防”四季尽责的北京品牌,变一季植树为全年尽责。其中,认养的方式由于直观便利又具仪式感,愈发受到市民青睐。
图片
梅花欢喜
认养一棵树温暖一群人
“一到这个时候,我就惦记着交费去,交完之后特别高兴!”73岁的程梅花笑意盈盈。从2010年在明城墙遗址公园认养第一棵梅树算起,这是她第12年参与到义务认养活动中来。
坐落在市中心的明城墙遗址公园,以梅花为特色,当春意稍浓,成片的花朵便从最西头一直绽放到角楼,与古老沧桑的城墙交相辉映。
因为名字中就带着“梅花”,程梅花笑言自己对梅花有着天生的热爱。2010年春天,住在三元桥的她从专门去明城墙遗址公园玩,见公园梅树开得正盛,花朵如云美不胜收,非常喜欢。“刚好有工作人员在现场宣传推广认养活动,我就当场选了一棵梅树认养下来。”
据了解,梅树在有意认养的市民中人气颇高,不开花的常绿树也很受欢迎。除了常规的姓名、认养期限,认养者还可以在树牌上留下简短寄语。程梅花再三斟酌,选了自己特别喜欢的一句诗,“梅花欢喜漫天雪”,表达对其精神的赞赏。
程梅花透露,那会儿选择认养梅树,除了喜欢,还因为一年前自己做了个手术。“觉得养花对我的心情有好处,对病情康复也是一个促进。”更有意义的是,认养梅树当年,程梅花的外孙女出生,这让她对梅树更具感情。除了最开始那一棵,她又在2013年增加认养了两棵梅树,这三棵树此后便认养至今。“公园会和我们签认养协议,每年每棵树的费用是100元,用于树木的浇水、打药、修剪等等,价格一直没变过。我觉得管理还是不错的,平时偶尔会溜达过去看看,也没发现有什么病虫害。”
今年3月12日,程梅花照例缴纳了认养费用,然后去自己的三位“老朋友”旁边转了转。“我有一棵树这几年会开两种颜色的花,一半粉色一半白色,白色里面还带着粉色,别提多好看了!很多人凑在跟前儿拍照,看着他们高兴,我也挺高兴的。”她笑言,参与认养以来自己的精神状态似乎都变得年轻了。“以后肯定也会继续坚持,这就是我生活的一个心气儿,一个希望!”
乔木葱郁
为“一老一小”寄托情愿
由于工作单位在月坛公园附近,郑小兵午休时常会去公园散步。“那里面树木繁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小气候’。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类很多,看着就生机勃勃的,让人心里很宁静舒服。”
2015年,为了寄托希望家中老父亲健康长寿的心愿,他兴起在公园认养树木的念头。“我也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随意地走啊走,走到一棵快柏旁边,抬头一看,没来由的就很亲切。它又很高大壮实,就选中了它。”回忆起当年与树结缘的瞬间,郑小兵仍颇受触动。
认养树木后,郑小兵去遛弯的次数更多了。几年下来,他对绿化、环境也有了一些感悟。“尤其是夏天,站在树下乘凉,感受到树的气息,你会觉得它仿佛在和你对话,这种生物体之间的联系挺奇妙的。人和树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们不能光从自然中索取,还要有付出。”
除了为老父亲认养的“祈愿树”,自2018年起,郑小兵另外又为孩子认养了一棵树,希望孩子如树木般茁壮成长。“孩子的树也是快柏,就在我父亲那棵树对面,正好也是周围最矮的一棵,觉得挺合适的。”在他看来,与其跑到很远的地方种树,时常带孩子来公园里看看认养的树,给它浇点水,更加方便而且有“存在感”。
月坛公园林木认养活动联系人佟明月介绍,园内供市民认养的树木以松树、银杏、元宝枫等乔木为主,目前认养费用为每棵树每年60元。去年由于疫情原因,认养工作受到了影响,但之前认养的树木都为市民保留着。今年的认养工作也在启动中,会陆续通知到此前打过电话、咨询认养事宜的市民。
据佟明月观察,认养活动中“一老一小”属性体现得较为突出。为孩子、为老人认养的尤其多,每一棵认养树木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情怀与愿望。
绿意锦簇
它们像朋友又似家人
“今年我们的认养工作正在筹划中,因为现在忙着接种疫苗的事情,会过段时间再组织。”东四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高洪雷告诉记者,树木认养在东四街道年头可不短,打从2005年起,街道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树木认养活动,一路走来,已经整整举办过15届树木认养挂牌仪式了。
而从有这项活动的第一年起,高洪雷便亲身参与进来。“我一直比较喜欢花花草草,不过城里种树确实不太方便。开始有‘认养’途径后,我就和妻子商量,全家人共同认养了社区公园的两棵树。”他介绍,选树时,自己选了一棵落叶乔木银杏树,给妻子和孩子选了一棵常绿的华山松。
特别有意义的是,认养树木那年,高洪雷的孩子只有4岁。知道自己在社区公园有了“小伙伴”,小家伙十分关心。天热会问树木浇水够不够、下雨惦记枝叶能不能受得了……还常去观察树木形态、主动了解树木相关知识。十几年光阴流转,当年的幼小孩童早已步入大学校园,一家人与树木间的情谊更加深厚了。“前几年我还发现银杏树开始结果了,可以说是看着这棵树跟我家孩子一起长大成材。认养这么多年下来,它们真的是像朋友和家人一样了。”
身体力行认养树木的同时,作为街道基层工作者,高洪雷也在持续思考,如何用“花草树木”带动更多辖区居民、商户参与公共管理。“前几年胡同‘疏整促’后,杂物、违建等等被清理掉,腾出来许多公共空间。我们进行了绿化改造,修建了一些花池种植花草。但全部由政府管理的话,事项太过散碎,管理成本太高,居民也不见得爱护。就换了种思路,由我们提供幼苗和相关指导,发动居民、商户共同来认养。”
渐渐地,40多个花池都被挂牌认领,高洪雷又发现居民沟通交流时只能站在街边,就考虑组织会议室,让大伙儿有固定的场所来说说这些事儿,社区“花友汇”就这样成立起来。在花友汇,居民讨论的不仅是开没开花、怎么把花养得更好,此前一些邻里矛盾也在“以花会友”的过程中缓解了、消散了,“可以说找到了一个居民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好‘抓手’。”
2019年,市园林绿化局为“花友汇”创意空间授牌,成为园艺驿站。这是东城区首家园艺驿站,也是北京市为数不多建在胡同里的园艺驿站。依托园艺驿站,街道可以组织居民进行科普,介绍树木不同阶段的养护知识。2020年更引入“植物诊所”,园林绿化专家义务给花友们搬来的花草“看病”,提供手把手指导。在高洪雷看来,对于绿化的宣传不应局限在每年植树季,而是长期点滴的过程。“让人们都来爱绿护绿,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吴楠
编辑:王琼
流程编辑 邰绍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