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商家必争之地” 营造“人才向往高地”

汕头优化营商环境应如何以问题为导向,打好“翻身仗”?对于企业来说,“翻身仗”之下如何更好践行企业行动?本期“营商环境圆桌会”邀请8位嘉宾,继续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深入对话。

有嘉宾表示,汕头这几年取得不少进步,但跟珠三角、长三角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要把汕头打造成一个“商家必争之地”和“人才向往高地”,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势在必行。也有嘉宾从全民参与的角度出发,提出要加强人文素养,才能真正让“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意识深入人心、见诸行动。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杨立轩

■本期嘉宾

◎陈君宜 碧桂园集团粤东区域总裁

◎杨少飞 美团电单车华南总经理

◎谢燕琼 汕头招商局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陈槟 广东邦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燕卿 汕特澳士兰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加拿 汕头工业设计城总经理

◎王汪洋 汕头市湖北商会会长

◎林建生 汕头市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广东科能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1 政府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更强

南方日报:各位都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代表,请你们谈谈对近年来汕头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些感受。

陈君宜:碧桂园在汕头发展的这5年,实实在在感受到营商环境的提升。我是去年5月份调来汕头工作,之前曾听到一些人对汕头营商环境的评价比较负面,但来了后发现,整体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政府办事效率也越来越高。从去年8月至今,碧桂园粤东区域在公开市场竞得9宗土地,其中8宗在汕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12月碧桂园首次进入金平区,在大港河竞得1宗土地。拍地的第二天,金平区政府主动邀请我们去参与协调会,协调企业存在问题和发展难点;拍地的一周内,该区分管领导就带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察看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政府这样的服务意识,让我们对汕头的投资信心大为增加。目前,碧桂园的项目覆盖汕头六区一县,在每个区县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政府的高效服务。比如,从摘牌到证件申请,基本上60天内都能完成所有工程许可证件的办理,这样的速度在广东省内也是属于非常快的。

陈槟:近年来,汕头确实发生了一些改变,道路宽敞整洁了,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减少了,市民们的文明程度提高了。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汕头政府的管控力度和市民防范意识大家是有目共睹,效果明显,为汕头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谢燕琼:我们集团在国内,尤其深圳特区都有公司,彼此之间会有比较,有体验。总体来讲,汕头的营商环境有很大的改变,跟发达地区比,距离在缩短。最直观的感受,是办事程序的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任何流程都可以在网上查找,递交、审批期限跟其他地区比没有什么区别。如营业执照的变更,两个工作日就能完成,这些都是很便民。此外,我感觉到政府主动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更强,如在整治内海湾码头过程中,企业支持政府决定,政府为企业破解历史遗留问题,如龙湖区帮助提供政策依据,帮忙协调沟通,使关联的租户能够支持配合腾退;我们企业在濠江区,为了维护稳定的经营环境,处置港区邻近的前澳埠村搬迁,濠江区由区长坐镇,成立专班,入户劝导,推动工作向前迈进。我认为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营商环境改变。

林建生:汕头市人力资源协会每年都会针对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召开有针对性的研讨会,听取会员单位对政府的意见建议和各种诉求,并及时将汇总情况呈送上级部门,为企业牵线搭桥,为政府建言献策。从这几年收集到的情况来看,自汕头创文以来,对营商环境的改善和取得的成效都是高度认可和有目共睹,各会员单位感觉到办事更加便捷、高效,使企业更有投资发展的动力。

2 办事程序及业务流程不断简化

南方日报:逐渐改善的营商环境,对你们所在的行业、企业发展有何益处?

谢燕琼:市政府在政策层面顶层设计,抓作风建设,每个具体事项都有分管领导挂帅,有具体部门督办。为支持港口发展,大力开辟国际班轮航线,服务当地外贸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交通局、商务局、财政局、港航中心等部门深入调研,制定扶持政策,拿出1个亿的资金补助船公司、拖车公司,发挥很大的效应,去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破百万,增速全国沿海港口第一。

杨少飞:自为汕头提供服务以来,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汕头营商环境的不断提升。汕头各级主管部门对共享电单车秉持包容审慎、因城施策、属地管理的监管方式,制定了巡检人员驻点管理、路长制管理等日常考核管理制度措施,全面实行企业轮值、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分片包干、日常检查等常态化管理制度,共享电单车实际上已成为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陈加拿:汕头工业设计城自2019年投入运营至今,短短两年时间,能快速取得这样的工作成效,除了团队认真努力外,更多的是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倾听心声、关切诉求,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简化的办事程序及业务流程,切实有效推进工作效率,为我们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和保障。

3 人才是营商环境改革最基本要素

南方日报:在各位眼中,好的营商环境有哪些要素?

陈君宜:我认为,汕头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只有把人才留下来,城市发展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加大引入新兴产业力度、加强城市配套建设等等,也是影响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

谢燕琼:营商环境的改革,我觉得人才是最基本的要素,出台引进人才的支持政策非常重要,不单是高级专业人才,技术工人是一支生力军,要特别重视专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引导。

陈加拿:我认为,人才将会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希望政府能重视专业人才,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在购房、落户和补贴方面提供支持;给予成绩突出的设计师津贴补助,扶持有影响力和发展潜力的设计师成立品牌工作室。通过整合优质设计资源及本地高校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面向社会专业人才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再教育专题培训项目,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陈槟:在营商环境中,人才是关键。做任何事首先必须要有人才。对于汕头的发展也一样,需要引进多层面的人才,从顶层设计、规划、落地执行,都必须要有人推进,不能只喊口号,光说不做;不是出台几个制度,而落实不了。但凡一项政策推出,就要狠下决心,要从政府部门及高层次人员带头,作好表率,而不是靠几个能干的人就能推进。

杨燕卿:我们自身是这个社会的一个小细胞,当每一个小细胞都能做好的话,那整个社会的氛围就提升了。我认为,营商环境改革要重视教育,不仅要从学校孩子抓起,还要针对企业、社区居委逐步去开展,从上到下地把这些思维意识贯通起来,才能达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人的意识一旦提升,那政府的措施执行起来就会更加到位,营商环境的意识才能深入人心。

4 政府要在政策层面当好导师

南方日报:对于汕头接下来的营商环境改革,请问你们有什么建议?

杨少飞:共享电单车是中短距离公共交通的有效补充,希望汕头市把支持共享电单车发展作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方式之一,提高共享电单车与其他城市交通工具的对接,政企共建城市多层次出行服务体系。

谢燕琼:融资难税负重,这座大山要攻下,单靠政府不行,政府要主动找金融机构策划好的方案,让金融产品为企业量身定制。税负方面是政策性的东西,要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国家对什么行业,如新兴行业、农业、装备制造业等有什么优惠政策,要引导和鼓励企业申报。政府要在政策层面当好导师。

另外,宣传是最有力的抓手,要加大力度,创新载体。要加大向市民宣传的力度,有些人还停留在过去那种人情社会的年代,以为办什么事有熟人就能够搞定。这样,滋生了一支不务正业、到处忽悠的中介人。我认为,要把便民的措施宣传到社区到居民,可以通过跟物业管理公司互动,甚至有些事情在物业就能够办理。

陈槟:我认为汕头要大力培植独特产业及优势,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优化人才孕育环境,增强企业的信心,激发市场活力,发展新兴业务板块及链条,让汕头进一步蝶变及发展。作为一家汕头民营企业,我司也将邦宝教育与数字经济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在线教育及数字化教学相融合。

陈加拿:我建议要打造汕头设计的品牌活动,整合海内外优质资源及潮人的创新力量。通过策划举办设计专业赛事和设计周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专业氛围,吸引人才回汕创业就业,孵化创新创业项目;推动汕头国际设计周等品牌活动落地,为潮汕本地及国内外设计师、设计机构提供原创研发、成果展示、合作交流、设计创投等机会,以切实带动本地产业的创新变革。

杨燕卿:汕头接下来将会举办亚青会,我觉得这是让汕头向亚洲,乃至世界人民展示机会的窗口,也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汕头的财政收入。那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汕头是否已经做好接待的准备?许多外地游客现在说起汕头,会想到南澳岛,但实际上汕头还有例如濠江区等许多景点值得游玩,我觉得政府在这一块要有更多考虑,在整个生态设施景点这一块,要打造更多让游客流连忘返的网红景点,让更多的人来到了汕头之后会爱上我们汕头。例如我们澳士兰正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打造牧业+生态+旅游的生态牧场,有政府的支持,那我们企业做起来会更加顺手。当无形的人文素养,到有形的环境设施都提升了,汕头定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林建生:我个人建议,将汕头市人社局“线上线下”一体化新服务模式和“互联网+监管”新管理模式全市推广,依托智能化、聚焦全流程,强化真服务,最后达到:减人工,省成本;减环节,优流程;减时间,高效率;好服务,真贴心。

王汪洋:我建议,一是要利用好特区立法权,充分发挥法治对营商环境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理念,要勇于担当、敢于碰硬,着力解决目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所面临的各种难点问题、棘手问题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提升全市经济管理工作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力度。实践证明,督查督办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并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手段。坚持实行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以强有力的手段,推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