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包头丨寻找老街巷:慈仁沟

在东河区有一条老街巷叫慈仁沟,而旧时这个地方又叫做死人沟、讨吃窑,当年是乞丐集中居住的地方。那么,这条街巷的具体位置到底在哪呢?

必须要看的视频

记者 任芳:今天我们继续来寻找老街巷,要找的这条街叫慈仁沟。从1923年的包头地图上看,慈仁沟位于东门大街的北侧,我现在就在东门大街上,我们就沿着这条路去寻找。

接连问了几位市民,有些人听说过慈仁沟的名字,但由于旧城改造,目前的慈仁沟具体位置在哪,大家指的方向也各有不同。根据1923年版的包头地图来看,慈仁沟位于东门大街东端路北,我们继续顺着东门大街向东再去打听打听。

市民 张先生:死人沟,乞丐住的地方,那儿可多山洞、窑洞,就在那里边住的。这是太平官巷,后面是瓦窑沟,再往后这边是水口街、衙门口。过去我就在瓦窑沟住的,在附近长大的。

年过五旬的张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包头人,从小就在慈仁沟附近长大,说起慈仁沟他再最熟悉不过了。听说我们要寻找它的具体位置,张先生也非常热情的为我们引路。

沿着太平官巷向北走,路过清真大寺,再向西拐弯穿过马号巷,我们就来到了一片荒地前,这里大概就是以前慈仁沟所在的位置了。

市民 张先生:我小时候这里全是土房子,我们学校包三中有一片窑洞,现在不在了,盖成楼房了。以前这一片是包三中的宿舍,现在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小时候的印象还在。

市民:北梁西四区是以前的包三中,咱们看见的后面那个楼,就是慈仁沟小学以前的教学楼所在地,斜着那条巷子,就是慈仁沟。

大家说,其实慈仁沟紧挨以前的包三中和慈仁沟小学,随着旧城改造,目前这两所学校已经不复存在,而当年的慈仁沟如今也变成了一片居民区。按照热心市民的指引,我们顺着这一片荒地向西走了大约500米左右,就来到了北梁新区西四区所在地,也就是当年慈仁沟大概的位置。

当年这里是什么样子呢?接下来就跟随《老包头记忆》丛书的作者高凌云老师去了解一下。

必须要看的视频

《老包头记忆》丛书作者 高凌云

慈仁沟的位置,在东门大街的路北,马号巷的西北,北面就是复兴玉巷,它是在北梁下面的低洼地方,所以叫沟。

慈仁沟全长二三百米,旧时叫死人沟,是乞丐们集中居住的地方,也叫讨吃窑,解放后改称为慈仁沟。

《老包头记忆》丛书作者 高凌云

当时包头的乞丐,住的窑洞就叫讨吃窑。大约在乾隆和嘉庆年间,这里有锁家和里家等贫苦人,他们后来成为乞丐的头领,组建了一个叫梁山的组织,一个帮派组织,所以这个也是包头下九流的社会总称。

高凌云说,这里所提到的梁山组织和《水浒传》中的梁山有本质的不同,他并不是替天行道、打抱不平,而是充当官府和富人的打手和奴才,乞求施舍、苟安偷生。

《老包头记忆》丛书作者 高凌云

这个梁山组织,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在这儿住的乞丐,还有行窃的不法分子。一旦入了梁山组织,就不能退出,终生听头目的指挥,如果有违章的,重的就活埋,轻的就殴打。这个地方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典型的社会底层的黑社会。

锁家和里家还有个共同的组织叫做“忠义堂”,是讨吃窑的最高权力机构,在清朝时候,他们的靠山是巡检衙门。到了民国六年,包头镇发展到7万人口,社会成分也是一天比一天复杂,于是,萨县在包头镇设立了警察署,一个巡官带领30多个警察,因为警力不足,商会、梁山仍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补充力量。

讨吃窑最多的时候有16个,大约有800多人居住。直到解放后,政府对这里进行了改造。

《老包头记忆》丛书作者 高凌云

在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成立了,就把这个地方的乞丐让找了工作,有的到了剧团,有的到了火葬场。把头目进行拘役改造,填平了死人沟,更名为慈仁沟。并在周边建立了一个学校,当时下面有个慈仁沟小学,在慈仁沟上面,建立了包头第三中学。后来旧城改造时候,学校搬迁以后,这个地方就成了一个居民区。

稿件来源:直播包头

记者:徐景婷 白杨 高攀 任芳

微信编辑: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