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四渡赤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四渡赤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
在我国四川省与贵州省的交界处,流淌着一条湍急的河流——赤水河。1935年,红军在这里四次渡河作战,成功摆脱了遭受敌人重兵围追堵截的危局,取得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而今,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站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里,耳畔响起小小讲解员清澈的声音:“四渡赤水出奇兵,到底奇在哪里,胜在哪里?”
奇在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遵义会议后,中革军委制定《关于渡江的作战计划》,计划北渡长江入川。中央红军从1935年1月19日开始向川黔交界处的赤水、土城地区集中。然而,土城青杠坡一战中,由于川军兵力超出预计,红军久攻不下。1935年1月28日,中革军委在土城召开紧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暂缓北渡长江,转而西渡赤水河。
四渡赤水纪念馆里,记载着时任中革军委司令部第一局作战参谋吕黎平的回忆:“根据当时的敌情,毛泽东同志果断提出,原定由赤水北上过长江的计划,已不可能实现了。为了打破敌人的尾击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不应与川敌恋战。”
1月29日凌晨,红军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一渡赤水河。蒋介石重新调整部署,企图围歼中央红军于川滇边地区。毛泽东却指挥红军杀了个回马枪,于2月18日至21日向东二渡赤水,回师黔北,取桐梓,攻占天险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纪念馆讲解员向记者展示了1935年3月4日《红星报》上鼓舞人心的社论:“只要有正确的军事领导,只要不怕疲劳,勇敢作战,我们就能消灭和战败任何敌人”。
遵义大捷后,红军在茅台渡口三渡赤水,来到了川南。此时我军仅派出红九军团佯装主力向古蔺方向前进,以牵制敌人。真正的主力则于3月21日至22日第四次渡过赤水河,来到黔北,并迅速南渡乌江,佯攻贵阳。三渡赤水时,毛泽东便说“调出滇军就是胜利”,果然,蒋介石调集滇军保驾贵阳,红军转而向云南挺进。接着毛泽东用一连串“巧”招扫清障碍,使红军得以渡过天险金沙江,彻底跳出了国民党的重兵包围。
至此,红军摆脱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掌握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刘伯承在回忆中如此描述:“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好像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以为我向东却又向西,以为我渡江北上却又远途回击,处处主动,生龙活虎,左右敌人。全军指战员更深刻地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高度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艺术,是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保证。”
胜在坚强的群众后盾
四渡赤水纪念馆内,红军当年留在土城的标语墙和宣传画格外醒目:“红军是穷人的军队”,“红军把运动战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
明快的标语印证着“长征是宣传队”的生动概括,也道出了这场战役的坚强后盾——四渡赤水不单“奇”在军事智慧,也胜在群众基础、军民团结。在赤水河一带,红军不仅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而且将百姓疾苦视作头等大事。中央纵队进驻土城后,打开土城盐号,把盐商囤积的盐巴分发给贫苦百姓。开仓分盐的举措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戴,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
群众的支持铺就了红军渡河的桥梁。赤水河河道曲折,土城一段河面宽约200米。1935年1月29日凌晨三时,一渡赤水的命令刚发布,天亮之前,红军便已在河流上下游各架起一座轻便浮桥。帮助红军在紧急情势下顺利渡河的浮桥,正是用土城老百姓主动提供的木板、门板和绳索搭建而成的。陈云后来这样回忆连夜架浮桥的经历:“当地老百姓对我们都很好,附近船工都自愿来帮助我们,许多船工在渡江后都加入了红军。”
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曹行燕告诉记者,为阻止敌军追击,红军渡河后便炸毁了浮桥。老百姓又把门板打捞起来,由于已经分辨不清,安回门框上后,出现了两扇门长度不一的怪象。“但土城老百姓就一直这样安着,觉得这是一种历史见证。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把门板捐赠给了纪念馆。”
可歌可泣的巾帼铁流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双脚走天下,红军的精神意志令人敬佩。据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室资料记载,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期间作战时间最长的战役,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5月9日,历时111天,占红一方面军长征总时长的三分之一还多。
就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有一批可敬的巾帼铁流,她们不仅克服着种种生理痛苦,还承担着不亚于男性的繁重工作,为四渡赤水作出了重要贡献。土城镇一条直通码头的街道被称作“女红军街”,据土城镇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讲解员介绍,一渡赤水前,被编在中央纵队休养连的30名女红军,除康克清外,全部居住在这里。
图片
习水县土城镇女红军街。范语晨/摄
其间,李伯钊、钱希均、钟月林等人在连队负责宣传红军政策、打土豪、寻找担架员等工作;邓六金、王泉媛、危秀英等人是随担架行军的政治战士,主要负责担架排和民夫的思想工作。女红军纪念馆中陈列的照片记录了时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干事的李伯钊在土城工作的情形:她带领宣传队在土城老街搭起简单的戏台,宣传红军不拉夫、不派款,北上抗日的主张。她还亲自演街头剧做扩红宣传,共计扩红80多人。
女红军纪念馆馆长母彦碧谈道,女红军的长征事迹在我国妇女解放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向世人证明了革命斗争中女性的胆识与担当。“她(女红军)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还可能同时是一名宣传员、护理员,甚至指战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们时而在队伍的前头,时而又到队伍的后面,实际上走出了比普通战士更远、更艰辛的长征路。”
图片
“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仍在继续
□ 海口经济学院学生 江美曦
作为生活在红色土地上的习水人,讲述党史故事,让我再次被四渡赤水战役这段发生在故土上的红色历史所震撼。我深知,正是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和红军战士的浴血奋战,才奠定了如今的国富民强和美好生活。在讲述四渡赤水纪念馆里的文物故事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敬佩。
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中最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场决定性的运动战战役不仅展现了毛泽东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其胜利的取得,也离不开拥护党的人民群众和坚强不屈的红军战士。在艰险的地理环境中,面对10∶1的敌我兵力悬殊,毛泽东凭借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夺回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
女红军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令我肃然起敬。在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里,我了解到,长征中的4000多名女红军承担着异乎寻常的艰辛——她们肩负着红军的宣传教育工作、群众工作、医疗救护工作。女红军们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震撼、激励着每一个人。
历史的洪流不会冲刷掉这种精神,只会给后辈带来更多的力量。我们拜访了老红军何木林的后代,他们依然铭记着长辈的信念,继续传播长征的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伟大的长征已成历史,而理想信念的远征对于我们青年一代来说却从未停止,每一天都在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初心不改,历久弥坚。新时代有新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在感悟党史、讲好党史故事的同时,更应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担当自身重任,投身新的奋斗征途。
来源/中国妇女报
见习记者/范语晨、江美曦
编辑/陶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