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向上!威海在变局中开拓新局面

“迪尚造”声名远播,坚持“本土化用人”,向线上贸易要“出路”……越是困难重重,越要主动危中寻机。2020年,威海企业瞄准市场风口,拿出冲劲、韧劲、拼劲、闯劲,以迎难而上的坚定信心和勇于创新的大胆探索,成功扭转“战局”,于变局中逆势开启新局面,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威海蓝创进出口有限公司: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让更多企业走出去

在南海新区,威海安屯尼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是威海蓝创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常客。3月4日上午,安屯尼负责人来到蓝创进出口公司,开门见山提出了希望蓝创进出口协助寻找渠道,采购一批最近国际市场上十分紧俏的芯片、电子屏幕等电子元件。

为什么电子企业要寻求进出口企业的协助呢?原来这源于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

据介绍,威海蓝创进出口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将金融服务与“互联网+贸易+物流”的全方位服务嫁接到传统贸易中,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替客户从国内外采购原材料及设备,再帮助他们销售产品,解决他们融资难的问题。

以安屯尼为例,自去年疫情以来,由于安屯尼复工早、订单量大,原材料和资金缺口明显。于是蓝创进出口为安屯尼代为采购了一批电子原材料,让企业开足马力专注生产,实现了互利共赢。目前,两家公司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蓝创进出口更是全权承担了代采原料,代卖产品的服务项目。

这种新模式不仅安屯尼一家受益,凭借“供应链金融”这张招商“王牌”,蓝创进出口间接为南海新区招商部门引来2家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20余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

蓝创进出口精准挑选客户,为他们提供精准服务的同时,介绍落户南海的优惠政策,把企业引进产业园上下游产业链中,再通过提供流动资金、设备代采等业务,达到“招一个、引一串”的目的。随着“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成熟,蓝创进出口还创新了完备的风险把控体系,随时了解客户生产、经营情况,同时降低供应链企业间的经营风险和互相管理成本。

近年来,蓝创进出口不断拓展传统进出口贸易外延,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应用到更多中小企业中,为其提供流动资金、通关、物流、信息化等全方位服务,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前来寻求合作。2020年“供应链金融”服务委托方10家,对应的供货商96家。其中部分重点企业合作稳定,模式成熟,整年提供循环资金支持5.16亿元。

蓝创进出口负责人郝媛表示,“好成绩得益于产业链的强大凝聚力,让单个企业的疫情‘免疫力’增强,只有守望相助,才能共克时艰。”走过艰难的2020年,蓝创进出口有更大的决心,用专业化、一站式的优质服务助力国内有潜力的生产企业“走出去”,与世界顶尖企业同场竞技。

迪尚集团有限公司:快人一步,创新领跑行业

进入3月份,一派繁忙的生产图景在迪尚集团各个生产车间火热铺开。在威海迪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十万级净化车间,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口罩、手术衣等医疗防护产品刚“走”下生产线,就被工人们打包装箱,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忙碌的生产线映射着“迪尚造”防疫物资在全球的畅销程度。去年,纺织服装行业遇上市场极寒时期,迪尚集团这个以外贸为主的纺织服装企业,依然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销售收入达150亿元,实现利税8.1亿元。

探寻优等生背后的解题思路,不难发现,企业长期以来对技术创新的孜孜追求,以及在科学研判和敏锐洞察基础上的当机立断、快人一步是关键。

疫情初发时,全国防护服需求告急,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之一,迪尚集团决定上马防护服生产线。2020年2月初,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迪尚集团只用了24小时就建成一条防护服生产线,3天就达到日产1万件的生产能力。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迪尚集团从海外看到了新机遇。于是,迪尚集团将目光转到国际市场,紧盯海外疫情动态,先人一步着手防疫产品的海外资质认证工作,赢得了全面主动。

2020年3月中旬,随着国外疫情防控形势变得严峻,防疫物资成为国际市场的“抢手”产品,海外订单纷至沓来。迪尚资质完备、服务到位,产品销往意大利、英国、西班牙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迪尚集团在欧、美、日、韩等地设立的20多个设计研发中心、贸易公司和办事处,也紧盯国外疫情发展趋势,在全面调研基础上提出建议:研发时尚穿着防护服,即逛街也能穿的防护服,以满足疫情长期防控的需要。

市场提出需求,研发立即跟上。迪尚集团又开始用一个多月时间,寻找到石墨烯这种新型材料,研发适合日常生活穿着的“时尚”防护服。两个月后,外观时尚又兼具防尘、抗菌功能石墨烯防护服正式推向市场,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大刀阔斧地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加快进军国内市场的步伐,是我们2021年的主攻方向。”迪尚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张诗哲说,今年,迪尚集团将瞄准国内的工装、学生装市场,加大新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同时对现有生产线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日月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打造一支专业化本土化人才队伍

切割、贴片、焊线、封装……2月28日,在日月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三期生产车间内,数十位工作人员操作着自动化生产设备,有条不紊生产加工半导体原件,这些即将完成加工的产品,过几天便会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公司现在的订单基本上是源源不断,今年春节期间仍加班加点赶制产品订单。”日月光半导体(威海)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郭庆华说。

得益于国际大环境,半导体市场近年来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加上日月光半导体相继开展了委内加工、保税检测、保税研发业务,是我省综保区内首家开展此业务的厂家。2020年,公司继续深挖委内加工业务,订单不断增加,全年进出口总额超过3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0%以上。

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日月光半导体抓好用人这一招。

“公司一直致力于做好本土化用人文章,现在威海本地员工已占到公司人员的65%。”郭庆华介绍,正是坚持做好本土化用人,才让公司在去年疫情期间能够迅速复工复产,抓住机遇乘势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日月光半导体坚持对高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全面推行人才梯次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支国际化、专业化、本土化高层次研发和管理人才团队。目前,1900名在职员工中,本科及以上人才450人。

人才来了,如何将其留下是关键。除了必要的人文关怀外,日月光半导体严格落实绩效激励制度,把涨薪幅度和比例与个人绩效、公司业绩紧密挂钩,并将业务分解成质量、生产、服务等指标,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高管团队、研发团队的干事创业激情。

今年,日月光半导体依旧选择稳扎稳打,让一线出口总额再增10%,全年总营收达到11亿元以上。

威海华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把仓库建到坦桑尼亚

3月初,位于非洲东南部的坦桑尼亚已迎来了火热的夏季。威海华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当地新建的海外仓里,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忙活着,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华坦公司的东非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园配套海外仓位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其与东非商贸物流中心、东非商贸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平台一起构成了东非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园境外综合服务平台。

作为近两年公司发展的重点项目,海外仓顺利运营意味着华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受疫情影响,去年许多公司遭遇市场“滑铁卢”,但华坦却逆势上扬,业绩大幅提升,打了一个漂亮仗!2019年实现对非进出口贸易额近3亿元,2020年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6.3亿元。

坦桑尼亚东非商贸物流中心项目、配套海外仓项目、桑给巴尔机场仓储物流园项目、东非商贸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平台……如今,华坦的业务在非洲遍地开花。

去年,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曾一度让华坦管理层担忧。因为工作需要,员工需要经常到坦桑尼亚出差,出口的货物物流也受到疫情影响,尤其是食品类产品更是出现了积压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华坦积极应对,一方面制定疫情防御措施,采用居家办公、轮流值班等方式保证正常工作;另一方面调整贸易结构,筛选商品品类,与长沙高桥大市场等一些国内比较大的商贸集聚区合作,丰富外贸商品种类。

“疫情期间,线上贸易出现大幅提升,尤其是坦桑尼亚国内正在大力搞建设,家居建材类产品的销售一下子上涨不少。”华坦董事长办公室主任陈彬彬说,面对新的市场变化,他们凭借平台优势,积极开拓新的商务模式,举行多次线上交流对接会,公司业绩大幅提升。

“我们打算将坦桑尼亚作为落脚点,把东非商贸物流中心产业园这个项目打造成集产品交易、展示、仓储物流、跨境电商、业务一站式办理等功能于一身的境外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坦桑尼亚乃至东非最大的贸易物流桥头堡。”陈彬彬说。

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将“中国元素”带到更多国家

“招工信息最近都盯一盯,等合同正式签订,咱们要能第一时间跟上保障。”3月初,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有关员工正在为即将正式签订合同的几内亚机场项目忙活着。

“这个项目去年我们就中标了,最近走完手续和流程,准备正式签订合同。”威海国际公司工程业务运营总监刘法光透露,除了即将签约的几内亚机场项目,公司现在还在加紧推进联合国西非区域总部办公楼、加米加久体育城等大型项目的施工进度。

2020年,面对疫情影响,威海国际公司上下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在全力抗击疫情的同时,抓住市场机会,转危为机,不仅中标几内亚机场项目,签约布基纳法索克瑞斯银行办公楼、几内亚机场围墙改造两个较大项目,拿到了贝宁和赤几两个空管局办公楼项目,正式敲开贝宁工程市场的大门。同时,刚果(金)、马达加斯加、赤道几内亚等市场总计签约数千万美元的合同额。

是什么让威海国际公司在艰难情势下还能逆势而上?答曰:快速反应的行动和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刘法光表示,在境外工程施工管理上,他们把防疫工作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行封闭管理。大环境稍有好转、国际航班部分开通以后,又立即兵分多路,前往各个市场积极拓展业务。在2020年下半年日本市场防疫管控措施放松的一段时间内,该公司迅速派出多批次数百名劳务人员。同时,公司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和突破。

眼下,不论是人才还是项目业务,威海国际公司的业务都实现“遍地开花”。其中,联合国西非区域总部办公楼有望于年底完工,加米加久体育城则初步定于2022年上半年完工,几内亚机场等新项目皆在有序推进中。

“所谓‘中国元素’,就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等,我们坚持项目设计、项目设备等都使用中国的,争取让更多人看到如今中国的强大!”刘法光说。

随着“中国元素”融入到越来越多的国际项目,威海国际公司又把目光投向文化方面。“我们计划在非洲建立人才培训学校,实行交流生制度,实现文化、技术层面的输出及互动交流。”刘法光说,为的就是在解决公司属地化发展所需人才问题的同时,把“中国元素”带到更多国家!(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曲黎悦 孙艺嘉 张宇 贾文娟 孙柯/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