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浙江人有多拼”上热搜!这种拼,就是改革开放的浙江精神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评论员 魏英杰
图片
本报做了一个专题报道“浙江人有多拼”,邀请读者晒自己身边的爱拼浙江人,一度上了微博热搜。这些天,专题报道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以往不曾了解或了解不多的人和事,让人感慨万千。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宁波人张勇为亲自测试公司研发羽绒服的抗寒保暖性,在珠峰登上了5500米高的冰川;看到了浙江万里学院的宿管裘阿姨,跟备考的同学一起刷上千道专业题,上了超300堂网课,拿下了初级会计职称和成人大专文凭;看到了一年打包寄出4万多册图书的杭图馆员蒋小慧;还看到了连续直播14小时、单场带货3.68亿元的90后主播瑜大公子。
报道里所描述的人,有老板、有职员、有新兴行业从业人员,但他们无一不努力,无一不拼搏。他们的拼,从小了讲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从大了讲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在这个市场化不断深入的社会,每个人都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功,哪怕是做成一件事,也要投入辛劳和汗水。
这种努力和拼搏的精神,似乎又不止浙江如此。国内各地大概也能找到无数类似的事例。只不过,从社会氛围和精气神来讲,在浙江,这种拼的干劲尤为浓厚。而在这背后,可以让人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延续至今的一种浙江精神。
浙江人的拼,不是一下子突然冒出来的。远的不说,从改革开放开始,这种拼搏精神就非常突出,为全国所瞩目。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仅浙江温州的个体工商企业就超过10万家,约占全国一成,30万经销员奔赴全国各地“跑供销”。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了解的是,这种行为在当年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但也正是有这么多浙江人敢闯敢干敢拼,拼出了“温州模式”,拼出了浙江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这种敢为天下先、吃苦耐劳的拼劲,也是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世界瞩目成绩的精神支撑。所以,浙江人的拼,既是被改革开放激发出来的一种奋斗精神,也是浙江不断前行的信心保证。
如今,这种拼的精神,已经不光是一个地方、一群人的精神气质,而成为了全体浙江人的精神自觉。在“浙江人有多拼”的专题报道里,并没有刻意区分,他们中肯定有些人是传统意义上的浙江人,也有些人是在浙江打工、创业的新浙江人,但是他们的拼劲,并没有任何不同。这也说明,浙江是干事情、闯事业的一片热土。
拼,既是改革开放的浙江精神,也是为了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所有人的共同标签。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