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大代表 听听代表们的心声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这特殊时点举行的2021年全国两会备受瞩目。开局关系全局,如何在这关键一年迈好新征程的第一步?人大代表们纷纷为法治中国献计献策。

吉林高院的小编们

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人大代表

听听他们的心声

李明伟: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粮食安全经受住了考验,粮食市场总体保持平稳运行。“吉林省白城市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1.87亿斤,居全省第三位,我们有责任、有决心、有信心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长李明伟说。

李明伟代表表示,从白城市来看,要实现保粮增粮的目标,当务之急是破解“三大瓶颈”。

首先是“水”的瓶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高度重视。白城过去“十年九旱”,通过河湖连通,规划的124个水库泡塘全部连通,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粮食连年丰收,成为吉林省“水田第一大市”,但“水”的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解决。白城正在谋划实施引嫩入白扩建工程,计划每年从嫩江调水4.2亿立方米,进入洮儿河,再回流嫩江,重构江河互济循环水系,以水定地、以水兴粮。

其次是“地”的瓶颈。白城还有未利用地738万亩,可开发整理土地502万亩,耕地后备资源丰厚且集中连片。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坚持财政项目资金支持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依托有关科研单位,持续开发可利用的盐碱地资源。

再次是“技”的瓶颈。白城土地相对比较瘠薄,粮食单产水平还有待提升,将通过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燕麦、绿豆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建好玉米、杂粮杂豆繁育基地,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机械化作业等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推进保护性耕作,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这也再次说明,必须进一步落实好‘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李明伟代表说。

(来源:经济日报)

金雄:延边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促进吉林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双一流”“双特色”建设,抓好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在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吉林网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延边大学校长金雄,就“双一流”学科建设如何促进吉林高品质发展的相关热点问题与金雄代表进行了一次深度对话。

“三时段一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

与“四新”要求相吻合

“这几年,学校在加快推进‘四新’工作和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面,我们都做了一些工作。”金雄说。

这“四新”的要求与延边大学卓越人才计划2.0版相吻合。2019年,延边大学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提出了本科教育阶段“三时段一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注重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多元文化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本科人才培养分为“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方向培养”三个时段,多元文化教育融入全部时段。“大类培养”重在夯实基础,加强素质教育;“专业培养”注重专业素养和能力培养;“多元方向培养”阶段突出个性化发展,学生可根据需要自由选择“学术方向”“交叉复合方向”和“就业创业方向”等不同方向的课程。

加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通过硕士推免、本硕博连读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体系化的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四新’建设的要求,我们通过采取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互联网+学术研究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金雄说,“我们学校建设了5个交叉学科,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比方说计算语言学,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AI时代的需求。”

培养国际化人才

对接国家海洋经济战略

“双一流”大学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贡献,通过创新创业、吸引投资与人才、创造就业岗位等方式推动经济的潜在增长和社会进步。延边大学作为“双一流”大学,深度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海洋强国”等重大战略需求,加快推进珲春校区和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建设,全力参与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在我省“一主六双”产业布局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对外开放。“未来将图们江区域开发开放这篇文章做好,学校为了适应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建设,2019年,在珲春校区成立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对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促进图们江流域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金雄说。

2020年的年初,学校党委决定将延吉校区的经济管理学院整体搬迁到珲春校区。“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和从2017年在珲春校区开办的应用性极强的语言类相关专业,围绕着经贸、物流、旅游、海洋生物、环境、生态等相关领域,进行综合类融合型、交叉型的学科建设。”金雄说。

2020年已有个别专科生毕业,60%左右的学生留在了延吉和珲春就业。“将来我们的本科生陆陆续续留下来,能够有效地参与区域就业与拉动消费需求。”金雄说。

近些年,不少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如何留住人才成为重要课题。“我觉得,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就是如何使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均衡发展。采取分类管理、分类评价办法的同时,在政策的享受上和资源配置上应该一视同仁。在我今年的建议里就有提到,解决了教育公平,实现各地区均衡发展,吸引人才留在吉林,就能极大地促进吉林高质量发展。”金雄说。

建立产学研共享合作平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延边大学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为区域经济建设,发挥大学所拥有的智力优势和科技优势。“这几年,学校在对延边黄牛和长白山天然药的研究、与企业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但距离国家的要求还有差距,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不尽如人意。”金雄说。

吉林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是重要议题。如何将这篇文章做好?金雄说,“必须建立产学研共享合作平台,通过平台看到企业需求什么,高校结合需求做什么,这样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金雄说。还要建立校企沟通协商机制,做到请进来,走出去。“把企业的研发团队请到大学来,我们也深入到企业中去,通过沟通、交流、协商做到精准对接。”金雄说。同时,金雄校长也谈道,“除了我上面说的这些,发展还需要具有法律、会计、营销、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来源:中国吉林网)

朱桂艳:我为环卫工友“发声”

“马路干净了,城市清爽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好了,是我最幸福的事儿。”全国人大代表朱桂艳表示,自2018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感觉到身上肩负的使命越来越重,也时刻叮嘱自己,必须做好功课、履好职。

“疫情发生以来,环卫工人每天都在高负荷工作,丝毫没有退缩,披星戴月在岗作业,守护着城市环境。”作为一线环卫工人,朱桂艳目睹了环卫工友们众志成城、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卫工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有平凡的点滴,希望我能实实在在地为环卫工人群体发声,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切身利益。”朱桂艳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朱桂艳在工作之余,多次参加全国人大组织的视察活动以及履职学习活动,在其中提升了自身的履职能力。2020年,朱桂艳实地调研了几个城市,认真了解全国各地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薪资待遇等情况,时刻关注环卫工人的心愿心声。她曾经两次为环卫工人的福利待遇提出建议,并提出以国家层面增加“环卫工人节”以及加强矿山下岗工人生活保障等建议。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一代代环保人为之付出努力。” 朱桂艳说,自己会把环卫工人的声音带上两会,用基层群众的视角建言献策,并不断努力提升履职能力,为环保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