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廉吏祖籍地 灵秀于家沟

廉吏祖籍地 灵秀于家沟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初到于家沟,就被它的灵秀所吸引,不停地左观右望,深怕错过每一处景致。神鱼石、神龟坡、神蛇崖、明清真武庙、钟楼、鼓楼和古戏台,顺着村民的指引一个个迎面而来,让人啧啧称奇。

于家沟村地处吕梁山黄土高原腹地,位于柳林县柳林镇城东北15公里处,全村皆为于姓一族。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民俗独特,周边黄土地形地貌与奇特的石崖石沟景观相映成趣,整体环境幽美、景色宜人。走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领略着灵秀的自然景观,感受着廉吏祖籍地的别样风情,不禁忘我的陶醉其中!

于家沟村

于家沟村

“于家沟村是于姓族人从陕西大槐树移民来以后的祖居地,原来叫‘乔家沟’世代变迁改为‘于家沟’,村内有一方石碾可以见证乔家沟的由来。”村内老人于天盛说。

于家沟村大约形成于元代,现今村内保留的大部分古建为明清遗迹。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于氏远祖迁居至石州(今吕梁市离石区、方山县、柳林县)白霜里(今柳林县上、下白霜村及周边)的一个小山沟,在此繁衍兴盛后定名为于家沟。明代时,于家沟于氏家族先后走出了以于渊、于坦父子为代表的一批能官廉吏。后来约明嘉靖至隆庆年间(1522——1567年)其后人于素(即被后世清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之高祖父)一脉,又迁居至石州北乡距城60里的来堡村(今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直至今时,吕梁市区及周边于氏后人一直视于家沟为其家族有据可考的祖籍地。

于家沟村现居住人口五百多人。他们勤劳善良,耕作养殖放牧,仍然保留有原始古老的技艺。打铁、捏泥人、擀毡、柳编等,一个保存完好的清代老油坊遗址,见证了这里曾经的恢宏岁月。悠久的古村落,精美的古建筑,雄伟的古庙宇,与黄土浑然一色的土窑洞相融合。

古建筑群

修葺一新的古戏台

来到村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于家沟新建的村委楼和戏台等部分修缮维护中的古建群。建筑的墙体上有介绍于氏族规、家风家训,让来访者跟随建筑的脚步,不断探寻廉吏家风故事。

于家沟既是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祖籍地,也是明代于渊(河南卢氏县县令)、于坦(大中丞巡抚)的故里。于氏历来家族兴旺,富有结余多建庙宇,村内历史遗存众多,现有明清真武庙、天地庙等共十座庙宇及钟楼、鼓楼和古戏台。这些庙宇的修建渊源、祭拜情形、建筑规制和塑造艺术,以及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等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前来探寻古村历史和于氏家族文化,另有于氏私塾、于氏展馆、于家祖坟和祠堂,清代榨油坊等。

“摩天印”

摩天崖、扬清亭、成龙桥

于家沟村是典型的“两沟夹一山”,整个村子沿古河道分布,呈阶梯状自上而下主要散落于河道阳面的山坡上。在水流的下切作用下,沟谷幽深、蜿蜒曲折,两侧灰白或深灰色纯自然石灰岩山体裸露,形成了活灵活现、逼真传神的龙头、龙身、神鱼、神龟、神蛇、摩天印等奇特的自然景观。

在于家沟“鱼龙”峡谷中,成龙桥下,突兀一石,独尊峡谷,酷似天子大印,立地摩天,名为“摩天印”。相传摩天印为盘古开天之时就存在,以后年增一尺,护佑本村子弟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其之灵全在崖洞的三石三斗三升“金芝麻”,然此事被盗宝贼知晓,金芝麻失盗,遂摩天印停止生长,幸而疏遗一粒,就出了个流芳百世的于成龙。

在摩天崖上,于家沟村委新修建了“扬清亭”,上面都刻有于成龙廉政诗句。拾阶而上,是成龙桥。据于天盛老人讲,“鱼龙”峡谷纵穿全村,沟内水深两米多,峡谷东边住着村民,峡谷西边是农田,村民务农往来不便,于成龙出任知县后,便资助于家沟村民修建了一座桥方便通行,村民为感念于成龙便取名为“成龙桥”。

祭鱼拜龙和文昌秧歌

祭鱼拜龙和文昌秧歌是于家沟留存下来的独有传统民俗文化。于氏自元朝大德年间迁徙于家沟,初始几代,隐处不仕。明代时远祖于仕贤利用村内大自然鬼斧神功形成的“神龙头石”与“鱼跃水面”圣境,根据鲤鱼跃龙门之神化传说,每年正月带家人祭拜神潭,以期后世举业成功,人丁兴旺。后来其子于渊入仕后任河南永宁县丞、县令和卢氏县令,声绩甚著,其孙于坦系明景泰甲戌科进士、弘治朝累官至大中丞。

到了清代,于家沟于氏分支又相继出了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谥“清端”、加赠“太子太保”衔的“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和其孙江宁巡抚于准,从此于家沟祭鱼拜龙传统活动愈发热烈。祭拜时由村中长者带领全村老百姓擎旗仪仗、头顶十宝(香、表、花、灯、茶、果、饼、布、珠、银),举鱼舞龙、敲锣打鼓,携“太子太保”灯笼,扭传统文昌秧歌,场面隆重壮观,并一直延续至今。

廉政教育基地

于成龙任职地图

于成龙作为清朝一代廉吏,一生卓著务实、廉洁清苦,先后三次被举“卓异”,深受江南百姓爱戴和皇帝赞赏,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被乾隆皇帝追赐“清慎勤”字匾。

于成龙将做人做官做事做到了极致,与其良好家风熏陶密不可分。康熙四十六年,于成龙长孙于准秉承先祖遗风,在整理编纂《于清端公政书》的基础上,总结汲取于氏先祖的家风家训,历时四年,续修《于氏宗谱》,编订《于氏族规》22条、《于氏家训》41条。

于氏族规家训以“勤耕读、尚节俭,循法礼、孝乡里,廉仕吏、存仁德”等为核心要义,涵盖“勤、俭、学、善、廉”等朴素道理,既是对于氏先祖良好品行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后人行为规范的谆谆教诲和殷殷期盼。

于氏族规家训没有空洞的说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清晰明确,娓娓道来。譬如“人贵立志。志非大言不惭之谓也,乃念念向上一等做去”;又譬如“我志在富,则当以勤俭致之,我志在贵,则当以读书致之,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也”。

于氏族规家训对于于氏后人养成恭良谦让、急公尚义、勤俭持家等行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对当地民俗民风也有着长远影响。而为沿袭传统风俗,传承家风家训,于家沟村将村规民约与家风家训相结合,成为本村美丽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

后来,于家沟结合于氏族规家训和于成龙的历史含义,依借“廉吏祖籍地”这张名片,发展廉吏家风寻根溯源游,修复于氏祖居、于氏宗祠、成龙书院、成龙桥、成龙古道、文昌庙、钟鼓楼等建筑,新建于家祖训堂、廉政文化园,打造成为柳林县干部廉政教育培训基地等。

成龙书院

远眺于家沟,纵横沟壑和灰砖青瓦的廉政教育基地相映成趣

编辑:王一格 / 审核:郭炳中 监制:任昱

吕梁日报微信公众号 吕梁日报官方人民号 吕梁日报官方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