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历程】带你了解!内江地区第一个党组织这样建立——

图片
“五四”运动后,北京等地的《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进步书刊开始传入内江,李仲权、廖恩波等一大批进步青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威远青年罗世文等组织了“读书会”,开始有组织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后来,罗世文到重庆读书。1922年暑期,他利用假期回家,将“读书会”改为“劳农读书会”,继续组织青年学习研究《觉悟》《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918年至1921年,在吴玉章等人的积极倡导下,内江70余名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有志青年远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中不少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和熏陶,后来成为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骨干。
同时,一批在内江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如廖恩波、罗世文、范长江、廖苏华等纷纷走出内江,到全国参加革命斗争。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甚至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22年1月,在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担任教务主任的我党早期领导人恽代英,率师生30人组成的巡回宣讲团,到隆昌、内江等地开展宣传活动。恽代英先后在隆昌文庙坝、内江城区四大街及内江县立中学发表演讲,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融入到自己的演讲中,号召内江青年要继承“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要有摧毁旧思想、旧制度的勇气,使内江青年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促进了内江青年的进一步觉醒。
1923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内江县委员会正式成立。从此,内江青年实现了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到从事共产主义革命实践的转变。内江县地方团组织建立后,在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开办民团传习所,培养农民运动和民团骨干,发动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土豪劣绅的斗争。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内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图片
▲1924年冬,黎灌英开办的内江县民团干部传习所旧址。
1925年5月30日,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 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地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成都、重庆等地成立了“英日惨杀华人案国民外交后援会”。内江县地方团组织负责人黎灌英受内江县团组织委派,到重庆参加“英日惨杀华人案重庆国民外交后援会”工作。在此期间,黎灌英由团员转中共党员,并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左派)。
1926年2月,中共内江县特别支部正式成立,黎灌英任特支书记,特支隶属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领导。这是内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组织,也是四川省最早建立的10个基层特支之一。
中共内江县特支建立后,积极发展党员、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共有党员24名,辖石子镇、白鹤场两个党支部。中共内江特支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内江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形成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内江革命运动的高潮。
(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供稿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朝阳 实习生 黄子健 整理)
图片
文稿整理:龙朝阳、黄子健(实习生)
编辑:陈玉玲、唐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