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就曾受到战友质疑,雷锋这样回应……

“同志们说我穿的袜子不像样子…说我是小气鬼。”雷锋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对雷锋的质疑与不理解,其实从未少过,但雷锋仍然坚持做好事。他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直到今天,或许仍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还要学雷锋?在雷锋的第二故乡辽宁抚顺,雷锋曾经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学校里,十几岁的孩子们说,“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瓢儿屯火车站第三代“雷锋精神传人”、“80后”青年申勇说,“我从小受到社会帮助,我更应该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1960年,10月10日

四年前,我刚刚摘下了红领巾,今天,我又系上了红领巾,做你们的校外辅导员,做你们的大朋友,我从心里感到高兴!

——雷锋在聘请校外辅导员大会上的发言

抚顺的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是雷锋曾经担任校外辅导员的学校。如今,这两所学校都以雷锋的名字命名,分别叫做“雷锋小学”和“雷锋中学”。

雷锋小学的孩子们与雷锋的雕塑合影 徐瑞哲 摄

在这两所学校,处处可见雷锋的身影,正如雷锋小学的学生说,“雷锋叔叔就在我们身边”。在雷锋小学正门口,树着一座“雷锋与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巨幅雕塑。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都会带着新入学的孩子来这里认识雷锋叔叔。每天早晨,学生走进校门,也是在这里向雷锋叔叔敬个礼,问声好。雷锋小学校长樊玉洁说:“我们想要传递给孩子的,就是雷锋叔叔实际上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他就是一个阳光向上、乐观朴实的大哥哥。”

雷锋中学的“少年雷锋团” 徐瑞哲 摄

为延续“校外辅导员”的传统,雷锋中学成立了“少年雷锋团”。雷锋曾经辅导过的学生、雷锋生前战友、学雷锋先进模范、雷锋班历任班长等100多位与雷锋有关的人物,都被聘请过来担任少年雷锋团的辅导员。雷锋中学党支部书记朱彩云介绍,学校每个大型活动,都有校外辅导员的身影。从他们身上,学生们能感受到雷锋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当年,雷锋对孩子们说,要永远保持红领巾的鲜红颜色。朱彩云说:“我们没有辜负老辅导员的期望。”

雷锋中学的玻璃围墙上印着雷锋日记,学生每天上下学,都能看到雷锋叔叔当年写下的日记。雷锋小学和雷锋中学还有一项共同的传统——续写雷锋日记。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信雷锋?朱彩云说,因为学生们也像雷锋叔叔当年那样,把自己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写进日记。“有时候,孩子们有些心里话不愿跟家长说,他们就会写到日记里,告诉雷锋叔叔。”

1962年,8月10日

今后,我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的最后一篇日记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这一典故,就与瓢儿屯火车站有关。瓢儿屯站位于抚顺市望花区,是距离当年雷锋所在部队最近的车站,雷锋出差或外出作报告,经常在这里上下车。

瓢儿屯火车站外景 徐瑞哲 摄

1961年的抚顺,下了好多场雪。瓢儿屯火车站退休职工王海滨回忆,有天晚上鹅毛大雪下了一夜。凌晨5点王海滨早早起床准备扫雪,还没出门就看到窗外有一个身材不高、穿着军装的解放军战士正在站台扫雪。“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快进屋暖和暖和!”“我是解放军,我不累!”没留下名字,这位解放军战士就离开了车站。直到后来接触多了,车站员工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雷锋。

雷锋的精神至今都在瓢儿屯火车站传承。去年年末,抚顺又下了一场大雪,就连休年假在家的员工都义无反顾地到车站清理积雪。瓢儿屯火车站党支部书记冯凯说,在瓢儿屯站,“雪落地,人到岗,这就是雷锋精神的体现”。

第三代“雷锋精神传人”申勇在讲解雷锋的最后一篇日记 俱鹤飞 摄

瓢儿屯站值班员申勇是这里的第三代“雷锋精神传人”。他从小成了孤儿,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高考后申勇毅然参军。复员归来,本被分到了抚顺北站,他却申请来到这个三等小站。申勇说:“这里需要我,更重要的是这里与雷锋有关。”

雷锋的最后一篇日记写道,“我要永远做人民的勤务员”。“雷锋到最后一刻都还在奉献社会、奉献人民,”申勇说,“这种精神我也要去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申勇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这样做确实会让家里的生活有些拮据,但是我从小就受到了很多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我更应该把雷锋的精神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