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多所大学2021年加快外迁

3月2日,位于丰台区王佐镇的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区项目正式复工。

2017年9月,该项目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组团组织开展建设工作。据报道,到今年9月,将基本满足第一批5000多名学生入住。

北京汇聚着国内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93所高校位于北京,其中仅211高校数量就多达26所,但高校云集也意味着更多负担。

近日,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高校密集释放新校区建设进展情况,这些高校新校区位于北京市郊区,与目前的校区相隔百里。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就提出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推动在京部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有序迁出。减少教育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发挥教育在首都人口调控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新校区建设和中心城区校区腾退,也是2021年北京市深入推进疏解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新校区面积更大,设施更先进,也有利于这些高校更好发展。

从核心城区迁往北京郊区

《北京日报》近日报道称,今年将加快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新校区建设,同步调整老校区功能。

北京城市学院位于高校聚集的北四环,2015年7月,开始在55公里外的顺义区杨镇建设新校区。目前第二期已完成,迁入学生 1.6万人,第三期预计2021年完工。建成后,北京城市学院将整建制迁入顺义区杨镇,实现一址办学。

搬迁之后,北京城市学院老校区将不再承担任何教学功能,而是改建成为创业孵化园区和研发基地,3D打印研究院、国家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项目将陆续入驻。

北京电影学院也将于今年入驻新校区。新校区位于怀柔区杨宋镇,距离现在的校区58公里。

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建设,二期工程计划2021年开工,将建设体育馆、教学组团、两座宿舍楼和国际交流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建成后,将作为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会址之一。

据该校负责人透露,新校区投入使用后,本科生将全部转移至新校区,位于海淀区的老校区将作为研究生院,且本科教学可能会进一步扩招,规模限制在4000人内。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有在校生16000余人,两处老校区位于四环附近,新校区则位于昌平区沙河镇。

早在2017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就被列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和市政府重点工程。

与上面三所高校在北京北部郊区建设新校区不同,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选择了南部的房山区良乡,目前有8000余名学生顺利入驻,已经是北京工商大学的主校区,承担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功能。

本来就位于郊区的北京吉利学院,2020年3月整体搬迁至成都市办学,校名变更为吉利学院。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在积极推进通州新校区建设,预计到2023年8月校园一期工程竣工,校区能够独立运行,满足约8000名学生规模办学需求。

近年来,北京市有序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疏”和“控”相结合,推进非首都功能重点领域调整疏解,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北京高校新校区建设,正是响应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政策。北京城市学院1.6万余名学生、北京工商大学8000余名学生、北京电影学院1200名学生分别迁入了顺义、良乡、怀柔新校区。

“搬到顺义,我们自己提升了发展空间。像实训楼的那些设备,在城里,没有空间容纳。”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教学条件升级换代

搬入新校区,意味着高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老校内的空间很狭窄,学生公寓都不够。”北京城市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郑显松说,北京城市学院中关村校区所处地区交通流量很大,学生、教师人流加剧了早晚高峰北四环的拥堵。

搬入顺义后,校园环境、建筑设备都进行了升级改造。

比如,学校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的实操能力,新校区投入重金引入民航客机训练舱,学生能直接在客机内进行模拟训练。

航空服务专业一位新生在入校时说:“在模拟训练舱里,我们从如何把乘客的行李摆放到货架上开始学习,有利于我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另外,顺义新校区靠近首都国际机场,方便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这也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据北京工商大学官方微信推文,2020年9月,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已迎来2300余名2020级本科新生。商学院一位学生说:“北工商校园大,设施很新也很完善,生活区二楼的饭也很好吃。”

中国人民大学办学空间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现在人大海淀校区面积为1137亩,只相当于“985”高校平均占地面积的1/4。

对于新老校区教职工往返难的问题,这些高校正抓紧安排班车通勤。

北京电影学院预计未来新老校区将开通班车,单程大约一小时;此外,正在建设的京沈高铁车站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也将方便师生往返。

北京城市学院顺义校区也有5趟班车,半个小时一趟,每周四、五往返于学校和地铁站。

并非简单的异地搬迁

搬迁不仅是简单的搬走,而是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

北京城市学院正在探索“疏解+融合”的新尝试,在产教融合方面,围绕顺义的临空经济、服务贸易、智能制造等产业,与北汽、国航等大型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

北京城市学院搬迁至顺义后,原中关村校区改为研发基地,3D打印研究院、亚洲文化设计中心等项目将陆续入驻,而且上述园区的孵化成果和研发成果将最终落户顺义。

北京电影学院搬迁至怀柔校区后,将加强与怀柔驻地的中影股份、博纳影业、制片人总部基地等影视企业合作,吸引更多的优秀影视从业人员汇聚,打造高水平影视人才创新创业创作基地。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看法,从疏解的角度来说,高校从北京市区搬迁到北京郊区,可能并不能完全起到疏解的作用:一方面教职员工还有回到市区居住生活的诉求,另一方面,高校的原址还是要予以利用,引入新的产业,带来新的人口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