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大视野│塑造现代化产业新体系,东莞犇向新未来

图片
施工塔吊林立,工程车辆有序穿梭,建设工人来回忙碌……2月26日,东莞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并设置了多个乡镇会场,东莞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
2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市政府“一号文”)发布,将“打造新动能”作为未来5年转型发展的重头戏。
这是东莞市政府“一号文”首次专门提出打造新动能。东莞将从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平台6个领域培育新动能,并实施人才赋能、数字赋能和品牌赋能三大赋能行动,夯实空间拓展、资金投入和绩效激励三大支撑。
东莞提出,到2025年底,构建起“万、千、百”亿级产业梯队发展格局,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图片
今年1月15日,世界500强平安集团竞得东莞水乡功能区麻涌镇一地块,拟投资40亿元,建设东莞平安信息科技智造中心项目。2月26日,这个项目参加东莞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正式启动建设。
平安集团执行委员、平安建投董事长兼CEO鲁贵卿说:“我们用1个月的时间拿到了施工许可证,从接触到建设动工仅用时四个半月,‘东莞速度’让人惊喜!”
东莞历来极为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去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0.9%、37.9%,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支柱产业单一、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企业多而不强等问题,困扰着东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东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喻丽君介绍,省委、省政府要求东莞立足实体经济,提升制造业能级,当好地级市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东莞必须打造新动能,激发经济增长潜力,推动增长动力接续转换。
图片
“一号文”提出,要以激发激活产业、企业、科技、投资、市场和平台新动能为主题主线,全力打造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东莞提出“一年扎实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迈上台阶”的发展目标。
今年,全市内外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200亿元;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东莞成功迈入万亿GDP俱乐部。
到2023年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突破11500家和70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超过100家。
到 2025 年底,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等“万、千、百”亿级梯队发展格局。R&D 占比达到3.2%左右。
“我们从产业全链升级、企业梯队培优、科技能级提升、投资提速提效、市场内外拓展、平台引领示范6个方面,明确了打造新动能的6个发展领域。”喻丽君说。
在打造产业全链升级新动能上,统筹70平方公里空间,高规格布局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建立优势传统产业成长服务资源池。对营业收入增长较快的,按同比增量不超过 1%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实施重点支柱产业“强心优链”创新工程,引导一批有条件的配套企业进入更多龙头企业供应链。
在打造企业梯队培优新动能上,三年内实现园区、镇街龙头企业全覆盖。五年内总部企业数量超过100家。三年内实现园区、镇街上市企业全面“破零”。三年内打造3家千亿级市属企业,推动2家市属企业上市。五年内推动300家企业实现倍增。对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小升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万元升规奖励,以及最高10万元稳规奖励。
图片
在打造科技能级提升新动能上,实施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东莞专项。支持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优质科研成果在莞转化落地,力争在硼中子俘获治疗高端医疗器械、多孔陶瓷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等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三年内打造10个以上中试转化基地。龙头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500万元资助。持续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符合条件的最高给予50万元的晋级奖励。
在打造投资提速提效新动能上,加快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广应用,力争2021年重大项目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统筹配置2000亩用地指标支持工业企业增资扩产。启动城市更新“头雁计划”,率先打造10个千亩以上产城融合示范片区。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实施方案。
在打造市场内外拓展新动能上,全面借鉴复制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打造“香港—东莞国际空港中心”,拓宽和完善“湾区快线”,探索开展陆运领域“莞港直通快车”模式。积极推广跨境电商B2B出口业务。实施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外资企业三年内销总额达1.5万亿元以上。大力发展进口消费,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持续开展“乐购东莞”活动。
图片
在打造平台引领示范新动能上,支持松山湖、滨海湾、水乡、银瓶、东莞国际商务区等重大发展平台适度超前布局一批新基建项目。加快推进松山湖科技交流平台、滨海湾青创城、水乡新城、粤海产业园二期、国际商务区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支持重大发展平台率先对接广深“双城”联动,深化与港澳在现代金融、专业服务、离岸贸易等领域合作。
投资30亿元的重大项目,早上摘牌,当天中午即动工,跑出了项目落地的“东莞新速度”。2月26日,在东坑镇,东勤通讯高端移动终端智能总部项目动工。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邱文生说:“东勤通讯高端移动终端智能总部项目是华勤在国内的重要布局,未来将打造成世界级标准的智能制造工厂。我对东莞的发展充满信心!”
华勤集团在国内手机ODM行业排名第一。如今,越来越多国内外龙头企业带着重大项目,来到东莞,为东莞千亿产业集群的发展添一把火。
在打造新动能上,东莞将实施人才、数字、品牌三大赋能行动。
图片
实施人才赋能行动计划。研发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每人每年最高100万元奖励。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筹集人才安居房5万套以上。每年提供不少于1万个公办或购买服务入读民办学校的学位专项用于保障人才子女入学。打造“政策直通车” 品牌。为持有玉兰卡、莞香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行政便利、医疗保障、配偶安置等24项全方位全覆盖暖心服务。
实施数字赋能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向上下游企业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和管理经验。加快“5G+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项目按总投入的25%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助。加快推广基于“鲲鹏+昇腾”的工业应用开发和移植。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做大做强。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云量贷、融资租赁等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数字产业发展。
实施品牌赋能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到2025年获评中国质量奖、省政府质量奖不少于8家。实施“先进标准+”工程。对获行政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的商标注册人最高给予100万元奖励。加快打造传统产业集群“东莞制造”区域品牌。鼓励企业举办新品发布会、宣传推介会、订货会等活动,每家企业最高补助50万元。
图片
东莞还将通过空间拓展、资金投入和绩效激励,夯实打造新动能的三大支撑。
在空间拓展上,力争未来五年全市土地收储整备不少于4.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占比不低于50%。深入推进“工改工”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镇域产业、居商、公建联动改造。强化市一级对TOD综合开发的规划统筹,促进TOD地区城市与交通一体化发展。
在资金投入上,争创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鼓励通过“投担贷”等方式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建立健全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制度“闭环”,探索对各园区、镇街政府专项债申报额度实行单列考核。支持园区、镇街成立城市更新公司,引导市属、镇属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支持镇属企业统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鼓励镇村物业租赁统一结算。
在绩效激励上,将打造新动能纳入市委、市政府考核指标体系和市政府硬任务,提高新动能指标考核权重。建立“亩均论英雄” 大数据平台,对全市镇村工业园产出效益实行全周期、网格化管理。支持园区、镇街根据评价成果采取差异化的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措施。对于产出效益连续三年处于严重低下档次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淘汰清退。完善市、镇、村财政增量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王德培在专著中提出,当下中国正面临方方面面、前所未有的大过剩,大过剩必然需要大出清来平抑。
当此之时,东莞加快打造新动能的一系列探索,便是出清过剩产能、提升工业效率、开拓发展新局的有益探索。东莞动能转换的新故事令人期待。
【相关】
企业故事:
坚持科创引领,加速动能转换
2月27日,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受邀做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通过两个企业的故事,解读东莞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
梁维东介绍,位于东莞的生益科技,是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覆铜板研发生产企业。覆铜板是电子行业的工业基础,是电路板最主要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路板的性能。过去全球只有几家企业能够生产这种高精尖产品。东莞生益科技“十年磨一剑”,一直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信念,终于成长为行业翘楚。
图片
生益科技企业集团总裁陈仁喜介绍,覆铜板属于电子基础材料,20多年前才开始在国内规模化生产,国内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有二三十年的差距。“原来我们是向国外学习,但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与国外的差距逐步缩小,直至接近甚至超越国外同行,我们进入科研创新的‘无人区’,更加依赖科创引领。”陈仁喜说,公司将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强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协同创新,争取在新材料研发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图片
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东莞的传统优势产业也在加速转型。
梁维东介绍,家具制造业是东莞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东莞有一家企业叫慕思寝室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做床垫。但就是这样一个传统的产品,慕思能够运用人体力学,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调节一个最佳的方程式,形成最适合用户的个性化睡眠姿态和承托能力。疫情发生后,慕思通过线上带货,最高的一天卖了5000张床垫。
“疫情发生后,我们全球4800多家专卖店全部都关停了。形势逼着你必须转型,我们尝试线上带货。在此之前慕思并没有做过线上带货,但经过长期的努力,直播带货非常火爆,前后触达的人数约1.2亿!”慕思健康睡眠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吉庆说。
除了营销手段的创新,慕思还通过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了床垫,让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床垫,而是一个可以量身定制的健康睡眠系统。“东莞市政府非常有远见,在5年前就提出了智能制造和倍增计划。”姚吉庆说,“去年4月慕思的订单猛增50%以上,但很多员工受疫情影响无法到岗。如果不是我们从5年前就开始向智能制造转型,建设了无人工厂,设备可以24小时运作,去年疫情期间就无法满足订单生产的需求。”
【文字】吴擒虎
【摄影】孙俊杰
【实习生】朱钊莹
【作者】 吴擒虎 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