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中国,容不容得下卖土豆的网红院士?

今日之中国,谁最该做院士?这个问题,十年前,饶毅就问过。

谁最该做院士?

借着最近“茅台院士”的“东风”,倒是有一个观点迅速走红:

国士无双,岂容滥竽充数?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不是烟酒院士猪圈茅台!

看似言之凿凿,但其中“猪圈”二字却尤为刺眼——“猪圈”怎么了?科学只有“星辰大海”?

现实是,没几天,随着纪录片《摆脱贫困》的播出,一位曾靠卖土豆走红的“土豆院士”朱有勇,又火了。

朱有勇

“我年轻,我来干!”

2014年,对朱有勇来说是一个转折点。

当时,“精准扶贫”正处在关键时刻,朱有勇所在的中国工程院,被安排结对帮扶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普洱市澜沧县。

澜沧县之所以被当作云南决战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不是没有理由:整个澜沧县的贫困人口达到16.67万,贫困发生率更高达41%......不论谁去,都注定是一场“硬仗”。

在院内召开的内部专题会上,“院士扶贫”由谁牵头,一时成了悬而未决的问题。直到60岁的朱有勇自告奋勇:“我年轻,我来干!”

朱有勇

尽管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真到了澜沧县,亲眼见到当地的生活环境,朱有勇忍不住在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你很难想象,在2014年的中国,当地很多人的全部家当,只有一个四处漏风的茅草房、几件炊具和一堆玉米。要是谁家能有一两头猪,都算条件好一点的。

最棘手的是,当地人一听说朱有勇是来“扶贫”的,开口说得最多的一个要求就是:给我点钱吧!给我点钱,我就脱贫了!

一听这个,朱有勇更着急了。不想办法让当地老乡扭转这种“等、靠、要”的观念,澜沧县永远都不可能彻底脱贫!

“土豆”定乾坤

打定主意后,朱有勇在澜沧县做了两件事。

一件,是和当地村民喝酒。甭管之前村民们对扶贫工作者的态度怎么样,朱有勇觉得,只要能在一个桌上喝酒,那就肯定能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取得他们的信任。

另一件,就是找到澜沧县的资源优势。

2007年,朱有勇在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试验田和农户交流试验情况

朱有勇本来就是研究农业出身,想找到澜沧县的资源优势并不难。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耕地、森林资源,再加上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这简直就是给“冬季土豆”量身定制的!

按照朱有勇的想法,澜沧县可以在11~12月播种冬季土豆,到第2年的3~4月就可以收获。这个时候,全国能产新鲜土豆的地方很少,澜沧县可以成为全国最早上市的新鲜土豆产地之一。那时的收购价格也高,不出意外,一定能带着村民挣到钱。

可方案好归好,村民却不买账。有的人嘴上答应得挺好,转头就往自己的地里撒了别的种子。

实在被逼得没办法,朱有勇只好先找村干部,搞起了示范种植。

2017年,朱有勇的示范基地平均亩产达到3.3吨,按照当时每公斤3元的收购价,平均每亩土豆收益近万元。看到了示范基地的“甜头”,这一次,没等扶贫工作人员上门,村民们都陆续主动要种土豆。

很快,朱有勇“土豆院士”的名号就在圈子里传开了。朱有勇自己挺享受这个“新身份”,不但辞去了“云南大学校长”的职务,还抓住一切机会一心一意给村民们的土豆“打广告”。

2018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朱有勇在人民大会堂吆喝起了村民们种的土豆。

去年疫情期间,担心土豆滞销,朱有勇戴着草帽又在田间地头搞起了“直播带货”,短短1小时,吸引54万人围观,当天挖出的25吨土豆全被抢光。

截止到2018年,澜沧县的冬闲田马铃薯种植区已经超过200万亩。而朱有勇干脆结合各个村寨的不同情况,开起了24个技能班,收了1500个“农民学生”,教他们如何科学地种三七、种茶叶、养猪养牛……到2019年年底,这些学生中的90%已经脱贫。其中50%的人还带着亲戚、朋友一起脱贫,个别学生甚至带着自己所在的整个寨子都脱贫了!

谁能说朱有勇担不起“国士无双”呢。

国士的征途,远可向星辰大海,近可在田间地头,唯独不在人们的“口舌之争”。

兹事体大,当慎之又慎!那些借话题向“农民院士”开炮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我是科学人》纪录片由长安信托特约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