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辽源公交变迁史

公交车是一座城市的流动风景,它承载着城市记忆,见证着城市变迁。从“依克露斯”客车、铰接车到空调车、新能源车,辽源公交的车轮碾过60多年时空,每一次跨越和登高,都留下了时代的印迹。今天,让我们透过斑驳的历史光影,回眸久远的尘封记忆,共话辽源公交与这座城市的时代故事。
图片
图片
据《公交公司档案》记载,西安县(辽源旧称)公交车队1953年成立,当时仅有2辆捷克产“依克露斯”客车,两条线路。一条市内,大什街至矿务局;另一条远郊,大什街至二道河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1963年增加两台国产“松花江”牌客车,增设了火车站至仙城、仙城至市医院、矿务局至西安竖井3条线路,营运里程从6公里增加到12公里。
图片
1979年,公交公司员工自己动手改造7台“龙车”上线。
“龙车”载客多、动力足,但噪音大。公交公司还推出过月票,购买月票的人一个月之内可以凭此无限制次数乘车。
图片
图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公交优先”政策得到逐步落实。“上车请买票,月票请出示。”这句话在1995年成为历史。1999年辽源公交开始实行自动投币。
图片
2013年起,为进一步改善市民乘车环境,政府投入资金,先后购进低排放清洁能源大型客车74台,零排放新能源大型客车53台,2017年首次修建了拥有40个充电桩的充电站。
图片
近20年来,公交事业迅猛发展:启动了手机扫码支付,推出了“一卡通”,线路网点不断加密,多功能站厅投入使用,陆续加装的电子站牌将等待时间精确到秒,“定制公交”线路出现,广大市民出行更加便利……
图片
目前,公交营运车辆达到340台、营运线路33条、日发班次1963.5次,年客运量达到3650万人次,以500米服务半径计算,公交站点平均覆盖率82.5%,公交出行分担率为14.5%。“家在哪里,公交车就开到哪里”逐渐成为现实。
图片
交通串联着城市的发展脉络,牵引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以人为本城市理念的践行。如今,我们分享着社会发展的成果,也畅想和期待着未来出行的更多可能。
(记者  吕琳  胡希伟)
编 辑:韩经东 杨长城
【未经辽源日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辽源吉D微风”的一切内容用于商业性使用。转发本平台稿件需标注来源“辽源吉D微风”。否则,辽源日报社将视为侵权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无涉密信息。
辽源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平台
J(精华)+D(顶尖)+W(完美)+F(服务)
=吉D微风
关注“辽源吉D微风”,快览辽源资讯,品读“辽源吉D微风”,感知家乡变化;有事您说话,报料有钱拿;爱家乡,看“微风”,生活才会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