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央视热播剧里的江阴人,你肯定认识!

最近,央视有一部电视剧开播第一天就圈粉无数,让许多在历史书上出现的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图片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重点剧目——《觉醒年代》。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
剧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等思想先驱陆续登场。当然,更少不了咱们江阴人最熟悉的江阴籍著名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先生。
知音相聚陶然亭
刘半农的出场是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场景。当时,刘半农从上海来到北京应聘北大教授一职,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三位初次见面的朋友相约雪中陶然亭,饮花雕、赏雪景、听古琴、谈理念。
图片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真是字字句句里都是志同道合的浪漫、文人士子的风雅!
图片
史料显示,1917年,刘半农离开中华书局加入了正在积极扩展的《新青年》杂志,担任了《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第五卷第三号的轮值编辑,并与陈独秀成为至交。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一文对文学改革见解深刻,他也因此被蔡元培破格聘为北大预科国文教授。
图片
设计巧写双簧信
提起刘半农与新文化运动,不得不提的还有一件大事——“双簧信”。
图片
原来,在五四运动前期,胡适、陈独秀等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后,得到钱玄同和刘半农的热烈响应。但是在当时的中国,人们的思想被严重禁锢,所以文学革命的主张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
于是钱玄同化名“王敬轩”,写信给《新青年》历数新文学的坏处;刘半农则在《新青年》发表《复王敬轩书》,对“王敬轩”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旧文学辩护的观点痛加批驳。自此,新文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双簧信”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图片
以《新青年》为标志的一系列先进思潮也在江阴各阶层掀起了波澜,江阴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觉醒寻求救国图强之路。
刘半农的二弟刘天华在母校常州府中学担任音乐教师时,深受《新青年》宣扬的“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民主主义”影响,他深入民间采风,拜当地的二胡、琵琶能手为师,学习演奏技巧,同时收集整理民间乐曲,决心改良国乐。
图片
十月革命前后,江阴北渚人奚佐尧正在北京大学读书,他受到新文化运动的熏陶,经常把《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寄回家乡。1918年冬,在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前夕,他特地回到江阴与亲人告别,临行前满腔热情地描绘了未来社会“男女平权,人人有工做,个个有饭吃”的美好愿景。
图片
▲奚佐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消息很快传回江阴,南菁中学学生率先行动,联合城区励实中学、辅实女中、乙种学校以及礼延、辅延、澄南等高等小学,组织学生联合会上街游行示威。千余名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并散发传单。接着,杨舍、后塍等地的中小学校学生也上街宣传、游行。
6月3日,江阴所有学校举行联合罢课,部分商人和手工业工人也进行罢工罢市。为唤醒民众,抵制洋货,南菁、励实两校学生共同开展“查禁日货”的宣传活动。一天夜里,两校师生在南外轮船码头査获奸商私运的3船日纱,师生们与奸商及其帮凶展开了搏斗,励实师生李士俊、叶培忠等多人受伤,当即向法庭申诉,后来奸商被判罚金千元以上,罚金充作学生联合会的基金。
图片
▲左:南菁中学全体师生向社会各界发布《江阴公电》,右:南菁、励实两校学生焚烧日货
设在虹桥附近的积谷仓内的江阴乙种农校,专门招收东南乡的贫苦农民子弟。学生怀着誓雪国耻的决心锻炼身体,刻苦学习。餐前学生们围立,由三年级的级长庄严地提问:“你们忘记五九国耻(指签订二十一条)了吗?”大家朗声回答:“不敢忘!”然后就餐。此外,他们还谱写了新的校歌:“扬子江潮声到门,声声唤起江阴魂……”形象地刻划了如大江春潮般气势的五四运动,以唤起江阴人民的觉醒。
图片
1919年10月10日,刘半农、刘天华和青年教师钱振标等人利用回江阴休假的机会,在礼延小学组织举办爱国游艺会。在会上,他们猛烈抨击军阀政府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行为,提醒众人帝国主义对我国的蚕食的同时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于此同时,在北京大学读书的青阳人李小峰组织出版《新潮月刊》,成为坚守“新潮社”阵地的骨干。新文化运动随着五四爱国运动在江阴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励实中学美术教师堵铁君以画笔为武器,在江阴的报纸上多次发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野心的漫画。
图片
▲李小峰参加北大学生革命团体“新潮社”并出版《新潮》月刊
图片
▲堵铁军及其作品
各路中国人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相遇相知,三人成众,以笔为刀,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开辟出一条新道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