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丨四川乐至薅草歌:开年春耕忙 歌声响遍绿色田野

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捞(拿)起锄头上山坡,边薅草来边唱歌,各人眼睛放尖点,杂草连根都薅脱......”2月19日,四川乐至金顺镇水竹村一农家小院内,69岁的村民蒋秀芳小声哼唱着当地的民歌《乐至金顺薅草歌》,手写的歌本已有些泛黄。
据了解,薅草歌是当地村民在田间锄草时,一边劳作,一边唱歌,借以消除疲劳的一种歌谣。社会的变化和群众精神生活不断丰富,让如今的乐至金顺薅草歌在传统的基础上渲染浓厚的现代气息。歌词内容从仅限于讲薅草的重要性,发展为劳作时打闹取笑,传唱古人古书、民间故事、百姓身边事;曲调在保留传统号子、民歌、山歌、小调的基础上融合了黄梅戏、秦腔、广西民歌等,脍炙人口。2018年,乐至金顺薅草歌被资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片
村民唱薅草歌(资料图)
因劳作而成 又在劳作中传唱
金顺镇位于乐至县的最北端,与德阳中江县和成都金堂县接壤。2月19日,农历正月初九,记者驱车前往,虽正值春节,但田地里已有不少劳作的身影,道路两旁盛开的油菜花望不到边。
蒋秀芳的家在公路旁,门口有一大片竹林,此时她正坐在院坝里翻看自己的歌本,乐观开朗是她给人的第一印象,“这辈子我最喜欢唱歌,要有喜欢的我还会拿本子记下歌词。”
图片
蒋秀芳(右二)
蒋秀芳的“歌本”有三份,其中一个的封面写有“认真看书学习”,“这三本差不多有接近20年了,以前还有不少没保存下来。”蒋秀芳一边翻一边向记者介绍,在这近百首歌中,她最喜欢的是薅草歌。
图片
蒋秀芳的“歌本”
年轻时的蒋秀芳爱唱爱跳,是当地文艺宣传队的骨干,她也是从那时起学会了这首歌。据她介绍,乐至金顺薅草歌一般分男、女两队,人数不限,每队各一位领唱,众人帮唱,有男女独唱,有分有合。唱词以七字句为主,唱词和唱腔有时随心而来、脱口而出,全凭歌者的积累。
“可以说薅草歌是因劳作形成的,又在劳作中不断传唱。”乐至县文管所负责人李海东提到,乐至是唐武德三年建县,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优秀民间文化。据相关文字记载,曾经的乐至金顺薅草歌是村民在田间锄草时,一边劳作,一边唱歌,借以消除疲劳的一种歌谣,其蕴含的亲切故事和雅俗共赏的精彩演唱在本地已传承200多年,以蒋秀芳、陈荣美、倪有光等为代表的已是第九代传人。
已纳入市级非遗 未来思考如何传承
2014年,金顺镇开展农村文艺展演,人们推荐蒋秀芳上台演出,她演唱的薅草歌受到相关专家的青睐,之后被列为乐至县级非遗。2018年,又被资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图片
2018年,乐至金顺薅草歌被资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好多人来采访过我,去年我们还被邀请去劳动镇表演。”去年10月25日,受邀参加乐至县第四届田园诗会暨第二届中国(乐至)田园诗歌大赛的诗人大咖走进当地采风,田园之中,蒋秀芳与村民们一边挖红薯,一边唱起薅草歌,独特的表演吸引诗人纷纷掏出手机,驻足拍摄。
图片
村民唱薅草歌(资料图)
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过去那种密集型劳动场面开始转变成分散型,以前众多村民在一起薅草劳动的大场面再也无法见到,像薅草歌这种田间艺术表现形式渐行渐远,但蒋秀芳仍在坚守。“现在唱薅草歌不光在田地里,舞台上也有我们的身影。”
蒋秀芳等人以实际行动传唱着薅草歌,而乐至县也在以往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制订了今后五年的保护规划。
“纳入非遗是第一步,后面我们还在思考薅草歌进校园,或编成节目搬上舞台。”李海东表示,对于像薅草歌这类的民歌文化传承,当地将继续进行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的收集整理编撰,建立保护档案库,加强传承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不断创新传承形式,扩大传承范围,让更多人会唱。同时,鼓励和支持乐至金顺薅草歌参加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交流活动,逐渐打造乐至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协助金顺镇树立乐至民歌之乡的地方文化品牌,让乐至金顺薅草歌成为地方文化的标志,助力乡村振兴。
(部分图片、视频由乐至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