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姐和她的“移动”有机菜园

立春过后,天气格外地寒冷,室外冰天雪地,滴水成冰,而在城子河区永丰乡苏大姐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

走进苏大姐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春色,颜色各异的盆栽蔬菜,象盆景一样摆放在眼前,油麦菜伸着懒腰,生菜长成了金元宝,油菜花在竞相开放,就连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起来。

苏大姐,原名叫苏秀娟,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谈起经营蔬菜大棚的初衷,她如数家珍。苏大姐说:“我是干工厂的,但是我喜欢植物,喜欢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上寿光,看完寿光生产蔬菜的基地,回来我就想,冬天东北不出蔬菜,都靠寿光运来,我想尝试能不能种出有机蔬菜”。

有了这样的想法,苏大姐立即行动起来,2020年2月,她花了6万元钱,在永丰乡租了别人闲置的4栋大棚,一共8亩地,搞起了实验。

东北为什么在冬天一般生产不出来蔬菜,它有两个矛盾:一个是地温低,再一个是光照不足。为了解决这两个矛盾,苏大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苏大姐说:“我用自己做的育苗基质,这个基质,我自己申请发明专利,就是用松针、稻壳灰、腐植酸、废弃的木耳袋,再配一些别的元素,完全用物理性质,把它发酵、粉碎生产出来,没有土里的那些病害,它的有机质含量非常高,是土的两倍到三倍,所以植物长得非常漂亮。地温低,我就用营养钵直接装基质,往里栽苗,就跟地温不发生矛盾了,就按空间的温度把这个菜长出来;光照不行,我用碘钨灯来解决,碘钨灯既用它的热量,还用它的光照,它的光照就把冬天不足的光,晚上给补上了。

通过苏大姐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象苏大姐这样的一个两亩地的大棚,如果用暖风机蓄热,至少需要两台,每台5000元左右,这样就需要至少10000块钱。如果用苏大姐的方法,每个大棚用30个碘钨灯,每个6块钱,一共才花费180块钱,苏大姐测试过,两个暖风机跟30个碘钨灯每天的耗电成本是一样的。所以,苏大姐的方法在取得同等供热效果的同时,还解决了光照不足的问题,成本也降下来了。

解决了光照和温度问题,苏大姐菜园的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同等条件下,效益至少是普通菜农的三倍,这是为什么呢?苏大姐告诉我们,这是“移动”种菜的结果:“我这个是移动的菜园,所有的植物都可以随时移动。一个0.1平方米的穴盘,能培育约一千棵到两千棵苗,相当于农民十平方五十平方的地。小苗在穴盘里长一个月之后,(它不像农民直接种地里,需要等一个月,我这个不用等),再把它分出一个三十二的穴盘,再生长出二十天到一个月,等菜苗长到一寸半左右或者两寸,再栽到大一点的盆里面去。因为菜苗直接栽到基质里,这种盆栽长得很快,在盆里生长20天左右,这个菜可能就长到半斤,甚至长到6两7两,产量是在这种“移动”的过程中提起来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看得到苏大姐随手摘起一朵油菜花放到嘴里就吃,我们都非常惊奇,不用清洗吗?她告诉我们,大棚里所有的蔬菜都能够摘下就吃,因为她种的菜,不用化肥和农药,口感还甜,这完全得益于她研究出来的“基质”。苏大姐说:“这种有机的基质,它把土里的那些虫害和病菌去掉,根本就没有虫害。它甜的原因是啥呢?它这个基质里含有机钾肥,含量非常高,所以说这个菜口感好”。

苏大姐的菜园,到2月10号,正好就是一年的时间了,实现了她当初的梦想。谈到今后的打算,苏大姐说,她要把这种种植模式,推广给老百姓,把那些冬天闲置的大棚用起来,在为百姓提供有机蔬菜的同时,创造价值,增加收入,带领更多的人共同致富。

(记者 王洋 宋海滨)